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本文以VIM工艺制备的GH4169合金电极棒为试验原料,通过试验研究了气氛保护电渣重熔(Ar气)条件下GH4169合金电渣锭的冶金质量,并与非气氛保护电渣重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氛保护电渣重熔制备的GH4169电渣锭C、Al、Ti等易氧化元素收得率和均匀性分布明显好于非气氛保护电渣重熔锭;气氛保护脱氧效...  相似文献   

2.
对双极串联电渣重熔工艺原理、等效电路和供电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电极间距离、电极浸入渣池的深度和填充比是影响电流在渣池中的路径和分配比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双极串联渣池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极串联供电使渣池中高温区上移,较传统单极供电渣池中高温区远离渣金界面,有利于提高熔化速度而不影响钢锭凝固质量;双极串联抽锭电渣重熔工业试验结果证明,熔化速度增加2倍情况下钢锭内部凝固质量良好,表明渣池高温区上移减弱了熔化速度和钢锭凝固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决定电渣重熔进行情况、净化效果和锭材质量的因素,总称之为电渣重熔工艺制度,而这些因素本身则叫做工艺参数。 选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是编制最佳工艺制度的核心,也是电渣重熔成败的关键。但是解决这一重要课题至今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生产中多凭直观经验进行选定。显然,建立电渣重熔工艺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抽锭式双极串联电渣重熔工艺并对抽出结晶器的钢锭进行二次气雾冷却的方法实现高速钢的快速凝固,以期实现对大截面高速钢碳化物偏析的控制;通过钨粉检测熔池结构、评估高速钢碳化物质量等手段研究该工艺对碳化物偏析的改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二次气雾冷却对电渣重熔过程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极串联式抽锭电渣二次气雾冷却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电渣重熔过程的熔池深度,减小金属熔池的结晶角;有效地减小高速钢碳化物的不均匀度和碳化物颗粒度,在相同锻压工艺条件下的碳化物合格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将钢水浇注成钢锭或用连铸机直接浇注成钢坯是炼钢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采用性质优良的保护渣浇注,是得到表面质量优良的钢锭和钢坯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轧制后的成材率,而且可以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从7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钢种、锭模所适用的模铸保护渣。根据钢液的成份、熔点、粘度等性质及锭模类型、浇注工艺等因素,科学地设计保护渣的理化性质及配  相似文献   

6.
改善D2钢冶金质量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锻比和锭型尺寸对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以及精炼工艺和重熔电极表面条件对钢中氧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锻比和锭型尺寸对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显著影响:锻比在2—8的范围内D2钢Φ1100mm电渣锭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级随着锻比的增加而降低,而同一锻比条件下D2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则随着锭型尺寸的增加而增加;LF+VD精炼工艺可以控制D2钢中氧含量≤16×10-6(ppm);电极表面状况对D2电渣钢含氧量有较大影响:采用黑皮电极重熔成的电渣锭氧含量比车光电极多增加了25%。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进行组织分析、析出相和元素偏析情况研究.依据残余偏析指数模型通过Dictra热力学软件计算提出七种不同的均匀化制度,并结合均匀化后的组织分析和热模拟压缩试验,确定了617B合金的最终均匀化制度.结果表明:经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中存在枝晶和元素偏析,其中Mo和Ti是主要的偏析元素;电渣锭组织的晶内存在较多的块状碳化物,表现为多种碳化物共生生长.经过1210℃保温48h均匀化处理后,枝晶和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晶内的块状碳化物部分溶解,且均匀化后的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室规模电渣炉在大气气氛下重熔304不锈钢,考察了不同电流强度(1500、1800、2100A)下电渣锭中夹杂物的特征及全氧含量、硫含量变化,并对钢中硫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电渣重熔过程可以有效去除钢中的夹杂物,但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渣锭的全氧含量和硫含量增加,夹杂物数密度及尺寸增大,电渣锭的洁净度恶化。当电流强度较低(1500A)时,电渣锭中夹杂物主要是以氧化铝为核心、外表裹有硫化物的双层结构,未发现单个的(Mn,Cr)S夹杂;而1800A和2100A重熔时,电渣锭中不仅有以Al-Si-Ca-Ti-Cr-Mn氧化物为核心、外围包裹着(Mn,Cr)S的双层结构夹杂,而且由于电渣锭中硫含量高和凝固过程中残余液相中溶质的富集,其中还有单个(Mn,Cr)S夹杂物存在。本试验条件下,在1500A下重熔更有利于提高304不锈钢电渣锭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9.
脱氧和夹杂物控制是电渣重熔钢锭质量提升的关键.分别在氩气保护的常压和低真空(10 kPa)条件下重熔H13电极,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低真空对电渣重熔工艺过程和铸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压,低真空条件下渣池含气率升高,熔速波动更剧烈,所得电渣锭表面质量较差.常压和低真空条件制得电渣锭中总wO分别为24×10-6和18×10-6,碳脱氧反应随压力降低而加强,并逐渐取代铝脱氧.相比Al-O平衡,10 kPa条件下与电极中wC平衡的溶解wO更低,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钢锭中wO.碳脱氧产物是CO气体,不会引入新的夹杂物.常压和低真空条件制得电渣锭中夹杂物的类型没有明显区别,最大夹杂物尺寸从14.9μm分别减小到10.5μm和8.3μm,等效直径小于3μm的夹杂物检出比分别为63.85%和75.91%.低真空条件能够进一步细化夹杂物,提高钢锭洁净度.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原料酸溶性钛渣中的水分为研究对象,对酸溶性钛渣的常规干燥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酸溶性钛渣在温度变化、样品质量变化、以及初始含水量变化的条件下,获得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行为,从而揭示酸溶性钛渣干燥过程的基本规律,探明酸溶性钛渣内部的传质机理。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为干燥冶金、化工原料的工业化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二次开发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部件引用和创建与编辑图形对象的过程,通过分析V带轮的结构特点,确立了主参数,并建立一个参数化绘图的数学模型,最后阐述了参数化绘图事件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考虑参数未知的非自治混沌系统作为驱动系统.用自适应控制方法构造一个响应系统,使之与驱动系统的结构相同.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控制器使它们达到完全同步.当驱动—响应系统达到完全同步时,也使它们的系统参数达到一致,由此可以识别驱动系统的参数.以受迫Duffing系统和扩音器系统为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介质阻挡放电的气体参量和电学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0kHz频率级上,用李萨茹图形法测量了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的放电功率;分析了低频介质阻挡放电的电压分布;研究了氩气以及氩气分别与氮气、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的气体成分、气流量对放电效果的影响;系统测量分析了气体放电时的最大转变电压以及相应的极板充电电流、放电功率和功率密度随气隙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分数阶liu混沌系统和参数不确定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完全同步和参数辨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稳定性理论与反馈控制思想设计同步控制器和估计变量演化规则,在控制器中引入时变增益和估计变量,以获得较好的同步响应速度,其次引用定理对所给同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举出实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异结构混沌系统实现完全同步并可在同步的同时辨识出响应系统的不确定参数,此外由于给出的响应系统的3个实例方程相似,仅参数取值不同,因此该同步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动响应系统的部分参数,使liu系统在3个不同的混沌系统之间实现同步切换。  相似文献   

15.
岩石声发射参数与断裂力学参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声发射测试原理及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导出了低脆性岩石声发射总数N与应力强度因子K_I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分析表明:N并非与K_I~n成简单的比例关系,但如果K_I取值范围满足2K_(I0)≤K_I≤8K_(I0)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无相变两相流系统的各种测量技术,并依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将两相流测定技术进行分类,进而进行系统的比较与讨论。文中对两相流系统中的局部测量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针对199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A建立了一个较一般的概率模型,并对求解模型的Monte Carlo算法的模拟次数及误差分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轧机纵向刚度最大为追求目标,对其主要结构参数及牌坊窗口上下转角处的形状参数进行了综合优化,得出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层状岩石动静态力学参数相关性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系统测试分析层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横量及弹性纵波波速各向异性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层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与弹性波速间相关性的各向异性规律,从而为工程实践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相关方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复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以往的机床动态性能研究中,一般是采用实模态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机床的动态特性,然而,机床结构中存在的阻尼既有材料的内阻尼,又有各结合面之间的接触阻尼,作用机理很复杂,因而,用传统的实模态分析法就无法使系统的运动方程解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