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染色体断裂剂:丝裂霉素C和环磷酰胺以及纺锤体损伤剂: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四种受试物分别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类诱变剂所诱发的大微核形成率之间有非常显的差别(P<0.01),显示了微核形成的不同机理。本方法对快速鉴别染色体断裂剂和纺锤体损伤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核是测定染色体断裂剂及纺锤体损伤剂的一种常用指标。广泛应用于致突变物的筛选,我室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改进传统微核试验制片技术,做到即快速又能满足分辨的需要,其特点是更快速,更简便。1 材料与方法[1]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安徽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皖医实动准字第01号。1.2 药品 环磷酰胺,江苏连云港制药厂生产批号970124。1.3 骨髓细胞微核片的制作选择体重在22±2g小鼠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一组经腹腔给予环磷酰胺40mg/kg,另一组以相同途径给予生理盐…  相似文献   

3.
在注射环磷酰胺染毒后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均显著增加 ,而用富硒酵母灌胃预处理一周的小鼠出现微核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 ,富硒酵母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的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 ,富硒酵母对哺乳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剂环磷酰胺的染色体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变形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亚硫酸氢钠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结果发现: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微核率、核变形率和双核细胞率增高,细胞正常的分裂被干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及核变形率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反而开始随着浓度的继续加大,处理时间的继续延长,开始下降.诱发的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此外,还探讨了微核的形成途径和亚硫酸氨钠对泥鳅红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吗啉胍为诱变剂,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方法,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表明:盐酸吗啉胍能够降低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产生染色体断片、滞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随着盐酸吗啉胍处理浓度的增加,有丝分裂指数降低,而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升高;随着盐酸吗啉胍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却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放射科和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科护士长期接受环境中低水平电离辐射、肿瘤科护士职业接触低浓度抗癌药物污染,可能会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研究了放射科和肿瘤科工作环境对其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放射科、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放<0.05,P肿<0.01);肿瘤科护士血液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均高于放射科护士(P<0.05)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硫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诱发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气中二氧化硫 (SO2 )污染物的遗传毒理效应。采用 SO2 吸入染毒法 ,模拟 SO2 大气污染 ,从整体水平直接对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形成微核 (MN)的效应及沙棘油的防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短期与长期 SO2 吸入均可引起小鼠骨髓 PCE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 ,且有明确的剂量 -效应关系 ;(2 )随着吸入的 SO2 浓度的增高 ,不仅单微核细胞率 ,而且双微核细胞率均显著升高 ;(3) SO2对阳性致突变剂乌拉坦诱发微核的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 ;(4 )沙棘油对 SO2 诱发 PCE微核的效应有防护作用。从此可以结论 :SO2 空气污染物是哺乳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SO2 与阳性致突变剂的联合作用是复杂的 ,某些天然物质对 SO2 的毒效应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COL-TAI)对动物及人体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性,采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慢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COL-TAI的一般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显示:COL-TAI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药口服途径的LD50为9.1201gkg-1(7.766g~10.7091gkg-1);慢性毒性试验显示该口服液对内脏各器官和生理指标均无任何蓄积毒性和延迟毒性反应作用;COL-TAI对小鼠骨髓微核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等均无诱变作用,COL-TAI可降低环磷酰胺(CTX)对受试动物细胞微核的发生率.COL-TAI无毒,对化学法突变剂引起的微核产生有抑制作用,对染色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CHO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胞质分裂断微核(CBMN)法,采用CHO细胞评价一些环境因子造成的染色体损伤和细胞毒性,当细胞松驰素B(CB)的剂量为6mg.L^-1,作用时间40h时,不能获得一个含有适宜数量又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CHO细胞体系,利用这一体系,研究了这一种标准的实验室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MMC)对CHO细胞的影响,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得到了可重复诱导微核形成的效果,并与其它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检测了另外  相似文献   

10.
高压静电场对黑麦和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与对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足够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可以引起黑麦(Secale cereale)和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染色体发生断裂、出现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碎片、多极纺锤体和微核。染色体畸变率有随作用静电场强度之增强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三种农药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核测试法广泛应用于快速评定物理和化学诱变因子对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损伤。本实验在测定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三种农药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每个浓度组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02、2.37和0.134ppm。这三种农药都能诱导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提高,而且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变化呈正相关性,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农药浓度较低时,微核率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在评定水质时,要考虑到农药对鱼类遗传物质潜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星杂288”和“京白904”两品种种鸡,提出了各种染色体畸变类型的百分率,并对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雏鸡骨髓细胞的观察,得出了两品种鸡微核的自然发生率分别是2.74%和2.98%。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研究了几种化学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微核细胞率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秋水仙素、氨基甲酸乙酯、丝裂霉素C和苯连续4或5天腹腔注射小鼠,观察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值相应为5.625‰、4‰、8‰、7.2‰,与对照组1.5‰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值应为0.85‰、1.25‰、5.5‰、0.42‰,与对照组0.215‰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利用人、哺乳动物外周血成熟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对辐射损伤、药物及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研究中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草甘膦"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草甘膦”染毒鲫鱼,以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为指标,研究了“草甘膦”对鲫鱼的毒性。结果显示:“草甘膦”对鲫鱼具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具有剂量效应;与染毒时间的长短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黄芪等对CP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染色体畸变、体内 SCE 技术和微核测定法研究了黄芪、当归和丹参对环磷酰胺(CP)诱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黄芪等3种中药本身对小鼠无诱变作用;黄芪、当归对 CP 的诱变有明显防护作用,丹参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