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良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76-76,81
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成为检查学校办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关键要把素质教育及就业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三峰叠加”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出现系列新的变化,毕业生到教育系统就业凸现路径障碍,就业市场薄弱,就业层次偏低,建立以“效率、效益”为原则的培养策略,加强教师技能培养,积极推进重心下移的就业工作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做好市场规划与开拓,再加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引导,可有效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倩  李慧勤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93-94,102
问卷调查显示,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作用较大;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国有企业、学校和私营企业的居多,且就业收入一般;而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运用工作搜寻理论和筛选理论发现,虽然追求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其自身的职业技能不够,且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要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就是要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和完善包括就业主体、服务主体、就业环境与就业介体诸要素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面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笔者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影响就业的若干因素,进而提出对策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工科高等院校就业服务体系,进而提高高校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造成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也有高校自身的因素,要缓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则需加快就业市场体系的培育、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转变就业及用人观念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3年信息管理毕业学生就业面临很大困难。本从专业优势出发,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构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供方主体、需方主体和中介方及一系列外部条件构成。具有交易功能;信息集散辐射功能;服务功能;协调管理功能。其作用表现在:优化高校毕业生的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进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观念变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困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近年来大幅度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一时尖锐矛盾,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突进、质量下滑及社会用人机制不够完善、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需要国家和学校调整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加大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高等院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全面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学院要采取措施,充分挖掘现有就业体制的潜力,加强考核,发挥学院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