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穷尽性的收集了建国以来大陆和台湾学者有关《释名》研究的论著61篇(部),以内容分类,从作者与成书年代、训释体例、价值贡献、缺陷、影响、声训、词汇、文化、辞书编纂、研究整理和其他研究角度等方面分别加以述评。总结出两点不足:一是大陆学者对《释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缺少有分量的系统专著,对一些领域的研究有待深入;二是选题应加强计划,克服重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
声训之出现甚早。《尔雅》就把声训作为一种训诂手段来运用。汉代学者运用声训所取得的训诂成就,把音义关系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戴侗等人运用声训把词的语源义探求与同源词揭示结合起来,拓宽了声训的用途。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运用声训广泛剔发词的音近义通现象,大量揭示同源词,创造了训诂学史上的最辉煌的业绩。王念孙以声证义,主要的根据是声纽。  相似文献   

3.
"申训"是《释名》的训诂体例之一,是对声训词的进一步补充解说,以阐明声训词的含义,从而更明确地解释被释词的命名之意。申训从表现形式看有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是语句式的,第二种是词训式的,第三种是词训式和语句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荀子》注释的精义固多,却也难免还存在着缪误。通过对《荀子》各家注本失误的具体分析,侧面反映了唐代杨倞以来注释家们在理论、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及流弊,以期为探索传统训诂学的科学化道路提供一些反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步综合分析形音义的字典,它对声训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而声训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释义方法,不仅含量和类别丰富而有价值,而且从中也可以窥探出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说文解字》中的声训实例入手,浅谈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释名》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理据词典,它是最早真正有意识为语词本身而编撰的一部辞书,它的辞书性质颇为明确。它又是最早有意识编撰的常用词词典,凸显词典的实用性。其释文比较全面,编排比较科学,具有独特的辞书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声训是早期汉语词源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其看做词源学中的探源方法要比看做训诂学中的训诂方法更为合理和客观。从科学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先秦两汉声训中两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同源关系、亲缘关系和异源关系。声训反映了语词皆有源之语言规律,揭示出声音乃探求语词理据之重要线索,这对现代词源学的理论建构和同源词系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申训”是《释名》的训诂体例之一,是对声训词的进一步补充解说,以阐明声训词的含义,从而更明确地解释被释词的命名之意。申训从表现形式看有三种不同情况:第一种是语句式的,第二种是词训式的,第三种是词训式和语句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刘熙《释名》中带有联想比附特征的308条声训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些训释几近于索绪尔所定义的流俗词源,但其中有本于前人之说的,有据俚俗,方言作解的,不可尽归咎于是他个人的凿空之见。就是这部分声训仍有它阐释上的合理因素──揭示了符号传递系统中诗学意义的层面,从而为我们研究汉代以前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资参证的资料。因此不能以偏概全,一味否定《释名》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话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胡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平、学术总体定位、近代史和党史领域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已有研究还难称系统深入.胡绳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巨大的开拓空间,他在当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他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2.
1934-1937年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在政治军事上建立了反帝、排斥国民党政府和共掌新疆政权,共保新疆安全的同盟关系,经济上苏联对新疆给予了大规模的援助.苏盛同盟是苏盛援助与受援助、控制与被控制、控制与反控制的集合体、是苏联大国利己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吹笙挞鼓是恭城平地瑶一项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在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后出现了走向消亡的迹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文章在介绍平地瑶吹笙挞鼓的起源的基础上,试图对它在变迁中所出现的特点及变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导致它濒临灭绝的原因,为抢救和保护该文化作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部分具有抒情风格的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化小说的源头,废名沿着这种独特的小说体式,用诗意的笔,抒写古朴东方的人性美、人情美。鲁迅和废名都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们以诗人的情感,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了个人对乡土中国的诗性情感和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继承者,有关中国小说史以及对古典旧籍的整理、校对工作都显示了他在古典文学领域的修养和成就。魏晋是一个文学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鲁迅对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风度都表现出格外的推崇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归乡叙事”中,对故土风景和人事的回忆和描述是故事的主题。鲁迅因循《故乡》中残旧破碎的“风景’’确立自己的启蒙者角色,并呼应其内心的悲痛和焦虑。《白狗秋千架》中的莫言则在传统的“归乡叙事’’之上,更多地复原故乡“风景”的多面之相,不仅消解了启蒙的意味,在更深的层面上,展示了故乡旺盛狂野的生命力。联系两部作品产生时的历史语境,可以一窥“怀乡人”面目。  相似文献   

18.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六朝时期,南朝乐府民歌空前繁荣,对此,明清各家古诗选本的选录却不尽相同,不难发现《古今诗删》倡复古,亦重言情之作;竟陵派《古诗归》其“幽深孤峭”既有“雅”的一面,也有“俗”一面;《古诗源》与《古诗赏析》选篇相同很多,但《古诗源》论诗虽重情,从“温柔敦厚”诗教观出发,对乐府情歌选择甚严;而《古诗赏析》从作诗标准出发,对乐府情歌则选择较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