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零余者"形象是处于"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期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们身上交织着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都市人格和乡村人格的矛盾,体现了他们向主流价值观念挑战的勇气和对传统中温情一面的依恋,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了"文化""现代"的概念,分析了"现代文化"的内涵。认为"现代文化"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大众性和融合性、自觉性和反思性、先进性和现代性、可塑性和可建构性、变迁性和动态性、多元性和竞争性七对特性。指出了"现代文化"的两种来源,以及"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的"中国特色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渗透于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汇了易学、儒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兼容的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体系中,"道"、"器"应是其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两个字。本文历数了"道""器"关系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俞丽君 《科技信息》2011,(13):199-199,164
近代以来科技思潮的主线即是对科技的认识。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前,内外交困下对于技术学习的现实选择成为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的大旗,则将国人对于科技的认识扩展到来了精神层面。建国后,中共在"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的论断基础上,将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民初的社会语境中,《新青年》显现出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的重要转向,乃至形成与之前历史的“断裂”文化构成,并由此开拓出新的文化政治空间。这一历史性的“文化转向”,建立在将中西架构等同于新旧架构的理路上,也成为了五四一代的基本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陈独秀表明对文学新的取径思路:以西方文学思潮性的“主义”来看待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中国文学纳入进化论的递进链条之中,要求文学具有与现实相通的真实感与介入感,要求文学对社会采取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这就奠定了日后五四“新文学”的范式转移与社会功能,赋予“文学”以极为鲜明的现代性质。  相似文献   

8.
云南富源水族有挂"吞口"镇宅的习俗。"吞口"是由巫覡面具发展而来的一种镇宅面具。红、白、黑、黄是富源水族"吞口"的主要用色;色彩的运用赋予了"吞口"独特的灵力。"吞口"的用色既与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有关,又与富源水族民族文化有联系,是由水族先民传承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的喜好,保留了原始的色彩心理。  相似文献   

9.
“科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最后的一场文化思想论战,它发生的时空特殊,所论及的哲学主题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深远,它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新格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官本位”文化与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江 《科技信息》2010,(24):76-77
"官本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居主导地位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当"官"为衡量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观念造成唯上级是从、滥用公权力以谋求个人私利的普遍社会现象。因此,只有从根除"官本位"文化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个人、社会与国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渔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常用意象,在热衷追求精神享受的现代社会,传统"渔父"意象具有了现代意义,并在经济产业中体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本文从文学和休闲旅游产业的相关性入手,探讨"渔父"意象的本质属性和现代意义,以及对现代休闲旅游产业中垂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心中面临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国家危亡,"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明晰。本文拟通过对西南联合大学师生生存状态进行梳理,分析西南联大人面对"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的心态,得出作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所表现出的真实心理状态及文化与国家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季庆芝 《科技信息》2010,(18):164-164,166
世界是多彩的,色彩语言对所有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含义,能够反映该民族特有的色彩意识及其文化传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意识。而日本为其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赘言。但是日本在与大陆文化保持了一致的基础上,由于本民族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又形成了与大陆有所差异的独特文化传统。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以"青、红、白、黑"来代指"春、夏、秋、冬"的习惯,并且把"红、白、青"作为色彩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红、白、青"三种颜色为例,对中日两国色彩中的文化含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中有许多各自特有的词和形象,"龙"和dragon即是一例。中国"龙"常被翻译成英文的"dragon",然而中国的"龙"和英文的"dragon"是很不相同的。从中西方龙的起源、形象特征、龙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中"龙"的差异,可知中国"龙"不能等同于"dragon"。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中外文化意象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心理学通过对个体人格的考察,以找出特定文化中成员的主要相关性和普遍性,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与人格"研究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鄂西南地区建设"湖北三峡城市群",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有着极其丰厚、极富现代价值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浪漫的巴楚文化、典型的三国文化、创始的神农文化以及富于神奇色彩的山水文化,足以装点"三峡城市群"的门面,提高城市群整体形象的文化品味,也可以提升"三峡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马思维 《科技信息》2010,(24):172-172,174
在多元民族文化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化解"文明的冲突",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如何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沟通,交流合作,实现良性互补,建立普世性的伦理,其急迫性已变得刻不容缓。中国具有"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传统,"和"文化为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于晓梅 《科技资讯》2010,(6):232-23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孝"观念的阐述,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以促进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