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旷世奇书《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书中女性聪明智慧,刚勇尚武,她们走出闺阁,宣战男权,寄寓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社会理念,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旷世奇书《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 ,尽情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 ,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书中女性聪明智慧 ,刚勇尚武 ,她们走出闺阁 ,宣战男权 ,寄寓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社会理念 ,建构男女平等的反叛传统文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亘古以来,中国古代文学比较研究就具有了朴素辩证法的特质。这种特质主要表现在古代文学比较观和比较法之中。而受古代文学比较观和比较法的制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研究的主要模式,是多线性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毅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92-94,103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论题研讨式、诗词吟诵式和作品改编表演式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至今为止颇具争议的一个女性形象。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她们都美丽而充满智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在爱情上都遭遇了不幸。为祭奠被毁灭的爱情,她们报复的方式和结局既悲壮又惨烈,既令人心惊又令人敬佩。本文主要从探讨她们的爱情悲剧根源入手来分析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与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寻找新的突破,作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者与教学者,这是应当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以为,将地域文化与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一种趋势。地处边疆地区的高校,文化发展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且民族的融合与变迁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中国古代汉语文学史的建构是以汉族文化为本位进行的,缺少了文化交互影响的思考,显然是单线的、不全面的。地处西北边疆地区的高校,文化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他们在古代也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将这些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视野,自然会丰富古代文学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经典研究热中仍颇显冷清,需加强和深化。从研究范围看,有必要扩大研究面,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化的系统性和独特性;从研究层面看,有必要结合经典的创作者与接受者,经典的内质与经典遭遇的文化气候,论证古代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过程;从研究方法看,对比研究、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就经典本身而言,则需以当代意识作出新的诠释与判断。从经典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人文意蕴,探索文学的创作活动和传播接受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学内在的审美属性和外在的历史文化属性之间的关联,揭示古代文学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16~19日,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40余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接受论文50余篇,就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前沿性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9月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走向”研讨会 ,本文以实录原则整理研讨内容 ,分诗文研究、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三方面摘要分述 ,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的盛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提供了新的、独特的视角。汉代是我国文学创作手段和创作体裁不断丰富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特征形成与固化的重要节点。对汉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主体地位的消解与社会地位、艺术发展以及审美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12.
戏仿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了西方文学中。20世纪80年代,戏仿这一概念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中从来不乏戏仿的运用。通过分析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具有戏仿因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戏仿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历时性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知识精英文学“是文学领域中的“借鉴革新派“,而“市民通俗文学“则是“继承改良派“.他们各有自己的服务对象,也侧重地发挥文学多种功能中的“之一“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文学逐渐为文学大家庭所承认与接纳,也进入了文学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的改编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特色,已直接影响了古代经典文学的艺术性。对古典文学的改编应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具有时代特色,以便让我国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向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49年以来,在我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绝大多数中国文学史、分体断代史、分体文学发展史、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书籍,都把中国近代文学分期的上限定在1841(或1840)年。应该看到,这种划分方法,显然直接受到历史学分期的影响,并不适合文学分期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是长期以来极左思潮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泛滥的结果,对研究清一代文学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近代文学分期的上限只能定在1912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日本文学史中明治、大正时期的女流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指出了女流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农业文化传统的国家,商业被标上"投机行业"的标签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而文学作为仕途正道与商业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距离。然而随着宋元以后市民阶层的崛起,市场需求的出现以及近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被引入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作为传统的贵族文学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文学在向大众文学挺进的道路上就必须借助商业的力量。从文学本身带有商品特性的方向论证来看,文学创作完全具有走商业化道路的潜质,尽管有作品质量质疑、创作态度质疑的存在,都无法阻挡文学走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俞春玲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0-1443
长期以来,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被认为是薄弱的,这与其在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不相吻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同类题材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不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性两个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这种缺陷与中国独特的文化语境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要求有关。与此同时,当下这一领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动向,题材决定论的悲观论调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兵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从文学史范畴看 ,有些兵书可从文学史角度研究 ,如先秦兵书与先秦文学 ;从文学创作范畴看 ,兵学对文学作品有着除题材之外的更全面影响 ;同时 ,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