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徽州文学发展至明代万历朝达至巅峰,期间作家队伍庞大、文学社团众多、文学思想活跃;诗文、小说、戏曲等雅俗各体文学成就斐然,成为全国文坛中心之一。万历徽州文学充分彰显晚明文学特有的全民参与、雅俗互动、人文复兴等特征,印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在中国地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原因主要得益于徽商经济发达、前期文学积累以及徽州籍官商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诗在中国一向被认为是雅文学,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也有着雅与俗的流变,本文对我国古诗在各个阶段的雅俗发展做概括阐述的同时,也初步探究了古诗雅俗流变的规律,这对研究整个中国文学的雅俗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雅文学从繁荣走向低谷,俗文学却掀起了一股热潮。到九十年代,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自身作了调整后,均呈现出相互影响的趋势。本文试图对新时期雅文学和俗文学的思潮的演变发展作梳理,并运用尧斯接受美学论中的“期待视野”的改变来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剖析、阐述,揭示出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是新时期雅俗文学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中唐文人城市观念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文人单一的道德批判的惯性,逐渐形成了肯定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是关注视点下移,发现城市多元色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上趋向世俗化,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形成雅俗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虽然不像中国文学那样络绎不绝,但也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历程和男女不平等类似的结果.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呈截然相异的走向特点:一是不平衡和淡化的趋向,甚或时而出现"缺失"现象;二是弃妇形象从反叛型走向主体型.这种走向特点是由其思想文化的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通俗文学的繁荣是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与法国的相关领域同样如此。两国通俗文学创作上的异同,既充分体现了通俗文学的走向,也预示了世界范围内雅俗文学之间互动的恒久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弥纶群言、宗经、语言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刘勰的文学观念,认为这种文学观念是在非常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它揭示了人类精神文化的共性,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经史文化特征及重语言修辞与社稷实用统一的特点.这种文学观念,与西方那种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文学观念相比,有很大差异,不能简单类比.对这种文学观念的认识,主要不应从审美诗学或以文类研究为基础的诗学展开,而应该从文化、历史、语言修辞等方面把握,以使它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焦明甲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1-1363
伴随技术时代来临,人们思维发生变化,海德格尔所说的"计算—表象思维"开始侵蚀文学艺术;文化工业化导致文学走向复制,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正在弱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图像时代来临,崭新美学观念——消费主义美学诞生,对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文学终结"时代,文学应该怎样?作家何为?黑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论告诉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学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学的文化特征,时贤有以“根在中原、山乡特色、雅俗互动”概括者,此应未得其旨。客家文学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其实就在一个“客”字。无论是外在之“形”,还是内在之“神”,客家文学无不体现着“客家”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它包含着多样化的创作走向,主要体现在:(1)追求地域性与本土化;(2)民族意识与主流观念交融;(3)传统色彩与先锋倾向交织.这是时代强力和多民族心灵世界的展示,是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在中华多民族文学世界的投影.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丰富性,有利于完善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学状态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南渡初年烽火岁月后,理学思想再次占据了学术论坛的重要地位,其学术观点和文学创作主张对南宋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经典”化的晚唐诗风和“陶、韦”诗风被逐渐打造为最符合理学家审美理念的,直承《诗经》的诗歌经典范式,而诗歌创作中的含蓄蕴籍和萧散冲淡便成为理学影响下南宋诗坛的两大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12.
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宋词中的窗意象内涵丰富,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别具一格,揭示了宋词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宋词窗意象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在语义方面指向家园,在审美形态方面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现实世界的美学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宋初西昆体在诗坛享誉几十年,但在历代宋诗研究中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西昆体的产生是时代和文学发展的需要,西昆体在宋诗特点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昆体作为一种唯美派文学,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刘秉忠及其词进行探索,认为刘秉忠想出人头地,但未必是想以为蒙古统治者服务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他为蒙古统治者服务有出于不得已的一面。刘秉忠为蒙古统治者服务与那些投降蒙古统治者的南宋官员不同,他祖籍为汉族人,他出生地为蒙古统治者占领地。刘秉忠随忽必烈征战云南、鄂州等地,保护了南宋许多臣民。刘秉忠向蒙古统治者建言,保存了汉族儒家的许多文化传统。刘秉忠的词内容丰富,他被《元名儒草堂诗余》编辑者作为此书的第一人,这似乎反映此书编辑者以蒙古高官和颂扬蒙古王朝的词掩盖追悼宋王朝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盟主,适当时艰局危,诗派中衰之际,钱谦益负救弊之责,对于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总结,以评议宋无诗论、弇州晚年定论、陈艾之争为典型事例,体现了钱氏在易代诗坛上结明诗之局,下开清诗之先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体裁多样化的时期,而此时出现的山水诗备受学人关注,它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的。魏晋时社会动乱、昏暗,个体生命的无所依靠及朝不保夕,使他们感到人生的悲哀和无奈,他们醉心娱乐,去游山玩水,所以出现了游乐诗。不仅如此,当时文人尚谈玄学,老庄思想的兴盛,使精英分子“谈玄’成为一种时尚。由谈玄与游乐结合,形成了山水与玄言杂糅的诗歌。随着文人山水意识的加强,东晋时出现了山水诗宗匠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山立幢建下了丰功伟绩,并对后来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前人无以超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宋王朝定都杭州以后,受“浙西”文化的影响,南宋文化更具优雅、婉美而精细的形态,生成了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南宋文化为南宋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从而为南宋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文化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的,因而也不是与那构成社会组织骨干的社会物质相适应的。其社会特征已是无可挽回地滑向了下坡路的后期时代。从总体上看,宋代的统一,并不像汉唐是在经过大规模农民暴动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靠陈桥驿事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权术起家的,宋王朝并未真正触动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痼疾,其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延续或部分发展了唐代既有的政治经济成果,加以其封建专制机构的老化和运转、指挥不灵,更增强了其社会衰落的趋向。宋代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所必由派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封建后期的社会结构变化(如庶族地主阶层占主导统治地位)和社会关系变化,以及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所致,特别是人民大众兴起的新思想、新内涵如“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自由取向和个性解放思想以及庶族士子诗词文中的关心民瘼、抨击时弊和爱国思想的酿成。  相似文献   

20.
宋代庐陵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诗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很大影响,在中国区域文化中也是一个奇迹。本文对宋代庐陵诗词作家作品量的统计分析,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该地区文学艺术发达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