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契约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应用伦理形态、实体伦理规律"现象"。契约伦理理念主要有理性、公平与自由。理性对"自然状态"展开伦理反省,选择契约作为避免"狼—狼状态"、走向"和平"相与之道的善的路径;公平要求契约制度设定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并确定主客观衡平标准,它是经验世界的"希望"和"追求";自由表现为契约行为的自我主导性,以"人"为目的,属于"相对自由"。契约伦理理念能够引导契约实践,使行为主体在"契约生活态势"中坚守道德光明之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中国伦理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自然人性论之上的近代契约论有三个阶段:以霍布斯为代表的开明君主制阶段,以洛克为代表的天赋人权阶段,和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民主权阶段.近代契约论中自然人性论具体又分为性善论、性恶论两类.实践表明:持性善论的契约论在制度设计上是有缺陷的,理论上的原因是没有摆脱一元真理论束缚;持性恶论的契约论,为社会中个人留下了一定的属于私人的自由发展空间,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性善论假说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府适应给付行政、福利行政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制度,行政契约已成为现代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不同于合同,行政合同一词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容易引发理解上的争议,而行政契约的提法比行政合同更为准确.行政契约具有契约性和行政性两大基本属性,这两大基本属性间的辩证关系应当是"契约为体、行政为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将来的交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当事人的习俗、身份、习惯等因素对契约的制定、履行有很大的作用,由此影响当事人的契约观念。因此,不同的宗族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契约观念。浙北地区相对较弱的宗族意识使得浙北地区人员之间的默契和依赖的程度低,经济契约中的凭证观念相对较强。受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依附式宗族的影响,温州人相互之间存在着较深的依附关系,这使得温州人彼此之问的交易是重内容轻形式,经济契约中的凭证观念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我国契约法应进一步确立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契约自由与权利本位、平等、利益的关系,契约正义与公平、诚实信用、情势变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事诉讼当事人主体地位的提高,法院职权主义干预的减弱,以及诉讼当事人自主意识的增强,诉讼契约思想日益进入民事诉讼理论中,但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从民事诉讼契约的兴起缘由、含义、与实体契约的区别和民事诉讼契约的要件以及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民事诉讼契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中茁壮成长,尽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上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社会主义契约伦理作为伦理道德建设的要求,其形成具有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但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在理论上的努力构建来进行引导。对社会主义契约伦理的义利观的研究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关注的核心内容,义利观的构建需要从前人的义利之辨中汲取合理成分,还需要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义利关系的变化,总结出社会主义契约伦理义利观的必然性、建构性、原则性,并对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系由德国判例学说孕育而成,它使与契约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能够基于合同获得损害赔偿。本文就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两大法系比较、具体要件比较、与相关概念之辨析比较等问题作了些许探讨,并认为此项制度并没有突破债的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9.
契约是指依照法律订立的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用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与发展,原先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正在被瓦解,这就需要重建社会契约,建立良性的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实现“中国梦”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契约自由作为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问题的突出,到了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契约自由思想已经“死亡”。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环境中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内涵的契约自由,则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诞生在私法领域,并展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分家阄书是研究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同时对经济生活研究也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乾隆黟县胡氏阄书汇录》记载了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九年(1744)共计180年胡氏家族八代人的财产阄分情况。胡氏家庭经济在明清两代呈现上下波动状况,这与家族经营管理,命运坎坷,人员兴寡有着较大的关系。此份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明清徽州社会基层家庭生活基本状态,有起有落,影响因素多,使人们得以进一步地了解徽州当时的社会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12.
时间副词"偶尔"是由单音节副词"偶"和词尾"尔"构成的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副词"偶尔"始萌芽于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固化成词的用例,在唐宋时期,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偶尔"最终大量应用还是在明清时期。汉语词双音节化是副词"偶尔"的词汇化的基本动因,"偶尔"形成早、成熟晚是与副词"偶"、"偶然"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为保证漕粮船只按时抵达目的地,朝廷分别委派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对漕船进行催趱。明初,中央官员的委派并无定制,自万历六年开始以御史为专职催趱漕船的中央官员;清承明制,直至清末。催趱漕船的地方官员,明清两代略有不同。明清两代以漕运为国家命脉,视漕粮为"天庾正供",朝廷设官派员,专司催趱之责,及由此而起。然而在催趱漕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内容丰富,但经历了汉代、唐代发展后,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并以宋为转折点至明清走向了衰微甚至消亡.其衰亡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游移默化的影响,也有项目本身特点的影响,还有时代更替和朝代变迁所带来的政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  相似文献   

16.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八股时文与明清文学关系非常密切。八股时文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汉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与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因素、表现方法互为融通,形成与明代诗歌、戏曲、小说、文学批评等相互作用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明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内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杨平 《山西科技》2014,(6):44-45
明清晋商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异地经商时将当地私人宅地改建、或利用当地原有祠庙、或集资修建的旨在联络乡谊、推广贸易的场所。从晋商会馆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类型和功能及建筑布局方式等方面探析了明清晋商会馆的布局形制,为分析会馆对晋商发展的作用提供帮助,并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20.
对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史料进行首次发掘、梳理、辨析和评说,描绘这一时期贵州戏剧批评学萌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贵州戏剧活动的历史面貌,指出明代已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戏曲有益风化”的理论主张。清代的戏剧批评学在继承明代“剧评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等诸多理论问题也有所涉及。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是颇有实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