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健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73-75,94
中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悲剧作品,却没有形成系统的悲剧理论。二十世纪,西方悲剧观念经过王国维的推介,鲁迅的深化,曹禺、郭沫若的创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终于生成。经过建国初的反思,悲剧理论研究在八、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至世纪之交学界还对悲剧进行着新的探索。我们反对"唯西是趋、唯新是趋"的研究态势,中国学者应从容地建构切合中国文学实际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3,(10):14-15
2012年,全球人都在热传玛雅人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不远万里蜂拥到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帕伦克玛雅遗址,争相一睹玛雅文明的风采,试图探究世界末日的密码。有四个美国青年人也是世界末日的探究者,他们结伴前往帕伦克遗址探险。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死亡噩梦,仿佛是世界末日提前到来了……  相似文献   

3.
学生,特别是年轻学生和孩子们总是充满问题,对新事物和新体验充满好奇。他们以开放的感官和思考接受新事物,并利用新经历更深入地理解周围世界。当新的经历能打开周围世界之窗时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报道,国际调研机构益普索全球公共事务公司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近15%的民众相信他们有生之年会遭遇“世界末日”,有10%的人认为,“末日”将在2012年降临。关于世界末日的争论五花八门,也没有人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但是对终极命运的关注,让人们对于“世界末日”的观点争论也保持着高度热情。“世界末日”到底会是哪一日呢?科学家们像医生会诊患者一样,冷静又略带忧虑地分析和预测着宇宙的生命走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建国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长期都奉行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然而到19世纪末,随着西进运动的完成和工业化的基本实现,为了寻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解决国内市场狭小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种新的扩张主义思潮——"新天定命运"论应运而生。新天定命运论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体系,主要包括种族优越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新边疆、海权论等社会思潮。由于这种理论迎合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欲望而受到他们热烈的吹捧,并一度成为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旗号。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充满悱恻的史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风格。《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与司马迁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司马迁也受屈原的悲剧精神影响,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史记》的悲剧风格表现在对悲剧人物、悲剧英雄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驳 《世界博览》2011,(13):54-56
如果2012真的降临,美国总统和高官会到这里避难"末日飞机"、"备份白宫"、"备份五角大楼"……美国早已为传说中的"2012世界末日"做好了准备。如果美国本土遭遇核武器袭击、有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五大湖区或是"2012世界末日"真的到来,美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要到哪里避险?近日,美国"末日飞机"首次在媒体面前揭开神秘面纱。这四架飞机编号为E一4B,隶属于美国空军第55飞行编队,主要职责就是在美国面临毁灭性灾难时,保护总统、国防部长、议长以及其他军政首脑,并在1.9万米的高空充当美国的临时政府和军事司令部。4架"末日飞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名为"守夜人"的秘密计划,将波音公司生产的747飞机改装为临时空中指挥部。1974年,改装后的第一架飞机开始服役,编号为E 4B,之后的几年中,其他三架E 4B先后改装完成。E 4B是美国空军最大的军用飞机,时速1000公里,平均每架耗资2.23亿美元,加满油后可以在空中连续飞行数天而不需降落,并可以在空中加油。  相似文献   

8.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年盛典的狂欢与幽默只有了解日本文化背景的人,才能听懂日本人的笑话。日本新年假期开始的第二天,新干线站台上人头攒动,许多年轻人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年轻的景子小姐说:"地震后父母还住在临时安置房里,但还是希望今年能和往年一样开开心心地度过。"也许是即将回到故乡的原因,她的语调充满了期待。元旦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这是去年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新年,高速公路、新干线和机场都挤满了回乡过年的民众,他们焦急地等候在长长的队伍当中。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在12月31日晚上一家人围着  相似文献   

10.
"希腊小说"与史诗和悲剧具有共同的叙事元矛盾:"个体—命运",但其叙事却不具有后两者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因果形式;小说中个体、主人公"静止/完美"的时间和道德形式,亦与史诗、悲剧中的个体存在形式迥异。从神话、史诗、悲剧至小说,命运的存在形式,由具象的变为了完全抽象的。"希腊小说"非因果的叙事形式,根自于命运存在形式的彻底抽象化;尽善、且非时间性的小说主人公,是抽象的命运的拟人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相结合,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试图揭示父权制世界观统治下女性同自然倍受压制和迫害的悲惨处境。戴维.劳伦斯的中篇小说《公主》,讲述了主人公"公主"在代表工业文明的父亲极端的教导方式下异化性格的形成,及其充满矛盾的自我寻找过程,以及其异化的性格如何最终导致了代表着人类自然本性的罗梅罗的悲剧下场和自己荒诞的结局。作者通过描写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几近异化的关系,向我们揭示了女性及自然在父权统制下的悲剧局面,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本性,从而体现了其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唐梦楠 《科技信息》2010,(16):114-114
本文分别从"我们"和爱米丽的视角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解析,并将原叙述顺序重新进行排列。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代表着美国南方继承传统习俗的人们,尊视爱米丽为时代的纪念碑。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旧传统终究会被新意识所取代。他们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无力反抗斗争是社会发展中必然的悲剧。然而,爱米丽以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年假期开始的第二天,新干线站台上人头攒动,许多年轻人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年轻的景子小姐说:“地震后父母还住在临时安置房里,但还是希望今年能和往年一样开开心心地度过。” 也许是即将回到故乡的原因,她的语调充满了期待。元旦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这是去年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新年,高速公路、新千线和机场都挤满了回乡过年的民众,他们焦急地等候在长长的队伍当中。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在12月31日晚上一家人围着暖炉、吃着荞麦面,  相似文献   

14.
用西方悲剧概念界定《窦娥冤》之类中国古代悲剧,必然存在种种矛盾之处,它揭示出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悲剧形式及其精神的根本不同。剧本由此出现的矛盾我们称作"悲剧矛盾",中国古代悲剧的"悲剧矛盾"置于中国文化传统中,以其整体性的悲情能量,凸显出自身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红 《科技资讯》2012,(18):242-242
中国的悲剧意识有其独有的丰富内涵,而没有必要以西方意义上的悲剧意识为标准,这不过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定势而已。中国悲剧意识中并不缺少西方美学范畴的悲剧意识,只是表现有所不同罢了,而"礼"正是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由于"礼"的强大",礼"的阻碍,最终使中国悲剧意识消解了。  相似文献   

16.
蔡洋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62-162
晴雯是红楼梦中生命历程最短的悲剧人物。本文运用社会角色理论、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晴雯的悲剧命运进行层层剖析。通过对晴雯"拒客""跌扇子"等经典事件的解读分析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单纯、清高、自尊的人格特征。进而得出让人们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独具特色的"大团圆"结局,与作品的悲剧性之间具何种关系,其对作品的悲剧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悬而未决,并需要深入辨析探讨的。文章对此问题的浅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大团圆"背后的悲剧性;二是"大团圆"背后的反悲剧性。认为符合艺术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增强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性,而不顾现实和艺术的客观事实和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损害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内涵,甚至完全毁掉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卢人曾经将天空想象成潜伏世界末日的危险所在,中国也有过忧天的杞人。事实上他们的担心并不多余,因为科学家已经确定,我们居住的这颗小小星球面临来自太空的三重威胁:庞大小行星的猛烈撞击、另  相似文献   

19.
岑伯宁 《世界博览》2011,(13):33-37
他们是最早到巴西种地的中国农民在他们看来,面纱下的巴西与中国有着种种相似之处。顾炳康和顾炳江到达南大河州的阳光农场时,新一季的大豆还没有开始播种,巴西正处在难得的农闲时节。时间是2009年6月20日,在这一天以前,他们只是浙江海宁市华丰村的两名普通农民。而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始为下一年的大豆种植做准备。已知的资料表明,他们是最早一批专程到巴西种大豆的中国农民。"我觉得巴西和中国都是一样的。"整整两年后,回到中国的顾炳康如此对《世界博览》记者说。被选中的人50岁的顾炳康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身手矫健,圆脸上挂满乐观的笑容,显然颇为自己强健的身体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20.
"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和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构成了"打工散文"中充满情感认知的"文学地理学"。"打工散文"既是底层世界的精神地理,也是打工者的命运简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