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文学一旦按游牧民族的兴趣与要求去发展,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便产生了。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词的产生,就是体现这一规律的典范表现。  相似文献   

2.
王可喜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86-87,91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词为诗裔”的观念指导下,“以诗为词”,开拓词的题材范围,增强词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词的地位,而李清照则强调词“别是一家”,将词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让词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学样式,同样提高了词的地位。途径不同,然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词的地位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最早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使用literature一词的历史经验意义无疑具有开创性甚至奠基性。而马礼逊在使用literature一词时的英国文学或外国文学之指涉,与他使用这一概念之时的中国文学之指涉,到底构成怎样一种对应互文之关系,自然也成为检核其对literature一词理解之关键,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马礼逊时代中西之间在 literature 一词基础之上所初步形成的一种对话关系与历史形态。而在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以及大量往来书札中所提及的literature一词,无论是在西方文学语境中抑或中国文学语境中,均未见显示出明显倾向于近代的、纯文学的寓意,更多则是指各种各样的文献或文本。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诸方面展现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而又全面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且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在《东坡乐府》中保存下来的三百多首词,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词的出现,标志着词这一新型文学样式,于柳永之后,再来了一次更新、更彻底的历史变革。苏轼以前的词人,他们的认识局限于“词为诗余”,乃文人末技,不过佐歌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词与乐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乐器一变,词的形式既随之而变,词的情调、音律也随之而变,这正是唐五代两宋词风格迥异的关键。而在词与乐相离合的过程中,乐与同时代文人之间的配合也对词的风格流变有直接影响。总之,唐宋词在音乐的影响下逐渐从音乐性文学向纯文学转化。  相似文献   

6.
杨世宇 《科技信息》2008,(19):255-255
词作为大众化的文学,缩小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和差异,促进了不同文化层次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词发展到了南宋后期,逐渐被士大夫化和雅化,使词从勾栏瓦肆、秦楼楚馆向文人案头,士大夫殿堂转移,文学市场日趋缩小,其艺术生命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7.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音律奠定了词调创制与定型的基础。这与词作华美的形式、悠远的意境相结合,奏响了诗体文学向词体文学过渡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书名的意思,学者们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分歧的焦点在“雕龙”一词。其实,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整部书的体系、沈约对此书的推崇等方面看,刘勰是想通过这部书来揭示文学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阐述文学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音律奠定了词调创制与定型的基础.这与词作华美的形式、悠远的意境相结合,奏响了诗体文学向词体文学过渡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新文学史上,“文学革命”一词最早出自胡适之口。①因此,由胡适的文学观出发来考察新文学观念的转变与建构,更能说明问题。1915年夏,胡适与任鸿隽、梅光迪等一班留学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度假时,胡适将自己关于“文言为半死的文字”的看法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并引发激烈的争辩。临别前胡适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一诗中写出“神州文学久枯馁”、“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及“以此报国未云菲”等诗句。⑤诗乃言志,从这些诗中可看出他对旧有之文学的认识与评价(事实与价值判断)和对新的文学的期待与预设(重新建构),而这…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词如今备受推崇,但在宋元时期,李清照词的传播与接受却经历了从本事时代到停滞后退的发展过程.从词选家、评论家和作家三方面分宋、元两个时期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述,以此观照李清照词在宋元时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词人与选本中,《花间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自然具有独特的地位。抓住关键人物展开研究是赵丽教授研究《花间集》的一个书写策略。赵丽教授以性别意识展开的立体研究更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审美意象、道教文化对于词文本的分析更是体现了独到的问题意识。花间词的道教文化意蕴研究是这部著作的精华部分,将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融合无间,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时代、民族、审美风尚均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展现出来,作者的文学文化研究创新之处即在于此,这也是全书所体现出的文学文化研究特色。《花间集研究》以性别意识、道教文化、创作主体、审美意象为研究关键词构筑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研究体系,体系中多幅风景在赏心悦目中开启,在怡人心神中收束。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宋词的主要流派有“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自身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极高造诣,柳永发扬光大了婉约词的可歌性、言情性和以美取胜的特点。他拓宽了词的内容意境,使词从单一的小令中增添了长调,增加了词牌名。  相似文献   

17.
论明末清初的遗民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民词并不是明清之际词人首创。然而 ,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创作 ,能达到明末清初的高度 ;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的创作 ,能像明末清初一样有着明确、统一的主题 ;没有哪个时代的遗民词 ,在政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上 ,能与明末清初媲美。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明末清初的遗民词成就是巨大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这是我们民族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从唐曲子到宋词,是千百年词史上的辉煌时期。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词的兴起和繁荣,都与唐宋时期的民俗息息相关。因此,词与民俗的关系,为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此可以深入考察有关词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探讨以往词学研究中的若干深层问题。就某种意义而言,从唐宋词的初创到繁荣再到南宋中后期的雅化,恰好完成了一个悖论,既最终成就了宋词一代文学的地位,也结束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光荣。  相似文献   

19.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依据短语层次的不同,体貌短语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种类型,又可以从结构类型、文学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6年3月5日至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18)"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阶段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多所高校专家教授等60多人。大家围绕包括民国词在内的"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专家先后对以首席专家曹辛华教授所主编的《民国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续编》丛书(为其重大项目的相关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民国旧体文学研究》创刊问题、"民国旧体文学与文化"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会议进行过程中,还举行了对河南文艺出版社、采薇阁书店等捐赠民国文献图书的授奖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