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青岛市即黑金口养虾场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计算了虾病暴发前年(1994年5月-7月)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9.53-480.00mgCm^-3,生产量的变化范围为1.16-23.73mgC/m^2d,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一致,两个虾池的生物量虽然相差较大,但有着相近的生产量,生物量是评价浮游动物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养虾水体环境因子变化与对虾病毒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养虾水体的盐度、溶氧量及pH值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对虾暴发性病毒病害大流行之间的关系.以低剂量病毒感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人工改变海水盐度、溶氧量、pH值等理化指标,发现其变化与对虾发病死亡之间存在明显的诱发关系.结果对阐明对虾暴发病毒性流行病成因及指导虾农科学养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依据1995年3月-1996年1月间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并结合同期水温和营养盐的资料变化。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都有一定影响,秋季和冬季优势种交替明显;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明显。根据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改变状况,并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发现,胶州湾网采浮游植物的物种数和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优势种类趋单一化;但初级生产力并未下降,可能与微型浮游植物所占份额增大相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极为明显,盐度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似,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与潮汐、盐度、无机氮、无机磷的关系为c叶绿素a=-73.3244 0.00174a 2.284b 0.175d 0.293e,a为潮汐测量值(cm),b、d、e分别为盐度、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测量值(μg/L)。  相似文献   

5.
于2003年7月23~29日台风发生期间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现场测定养殖水温、pH值和化学耗氧量(COD),采样分析养殖水体的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及叶绿素a(chl.a)含量,并对水温、pH值、COD、DIN、DIP、chl.a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封闭式工厂化虾养殖生态系中环境因子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气候对该生态系中的水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一方面既导致了浮游植物的快速削减,也导致了pH值的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又导致了COD的显著增加和DIN、DIP的明显上升.台风期间养成密度大的养殖池中,环境因子之间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养成密度小的养殖池中,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差.显然,虾池生态系中水环境功能的优劣对对虾的养成质量及抵抗自然灾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虾池有机物的及时清除以及水环境因子的适时调控也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数量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数量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东湖3个采样点的TN和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东湖Ⅰ、Ⅱ站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和春季,Ⅲ站生物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夏季。相对于东湖较高的营养盐含量,其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东湖较高密度的滤食性鲢鳙鱼的摄食作用抑制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东湖较低的透明度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照的限制。由于受到滤食性鱼类摄食、较高的营养水平以及较低的透明度的影响,东湖的浮游植物主要由隐藻、真蓝裸甲藻、小环藻和直链藻以及小型的绿球藻和蓝藻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于2018年5—11月份对6个扇贝养殖区的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如下:共鉴定浮游植物5门50属89种,其中硅藻门33属62种,甲藻门9属15种,金藻门3属5种,绿藻门4属4种,隐藻门2属3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0. 98×104~16. 27×104个/L,在5月份和9月份出现峰值.共鉴定优势种20种,以硅藻门为主(11种).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 49,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 8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2. 29,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总氮、温度、溶氧和活性磷是影响莱州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1997-08~1998-06间5次海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内外水体营养盐和叶绿素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从调查来看,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季节变化呈双高峰,分别在8月和12月(硝酸盐:7.0~9.0μmol/L;磷酸盐:0.4~0.5μmol/L),低值在10月和6月(硝酸盐:1.2~2.2μmol/L;磷酸盐:0.2~0.3μmol/L)。硝酸盐的值湾内明显高于湾外。磷酸盐的值各站的差别较小。相对来说氨氮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太明显。分析表明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受河流径流及水体内各生态过程的共同作用。叶绿素的季节变化呈春夏季高(2.6~5.1mg/m^3),冬季低(0.2~0.6mg/m^3)的特征。并从浮游植物碳量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塑料特别是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其释放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PAEs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以邻苯二甲酸丁酯(DBP)为代表,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的DBP浓度环境中,DBP、叶绿素a、营养盐、总有机碳(TOC)等理化因子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DBP浓度(0, 1, 3和8μg/L)环境中,DBP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在添加DBP与不添加DBP时叶绿素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DBP与浮游植物的相互影响中,DBP可能起着主导作用;DBP、叶绿素a、营养盐、TOC、盐度等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BP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是间接影响,DBP可通过对硝化菌、反硝化菌的影响,使得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生长;水体、悬浮物的DBP含量变化则表明浮游植物对DBP的影响可能来自浮游植物残体的物理吸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AE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1年4—5月南通市城区主要河流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监测和对12月濠河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实验分析,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动于6.4~293.9μg/L之间,主要与水体pH值有关,而与总磷、总氮等营养盐含量及溶解氧、电导率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或不相关;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波动于5.8~69.0μg/g,主要与含水率有关,这表明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上覆水体叶绿素a转移、渗入的控制;此外,沉积物颗粒粒径大小、烧失量等对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海域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6年4—11月对莱州湾8个扇贝养殖区的调查资料,对其水环境因子以及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活性磷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更加显著,绝大部分养殖区活性磷浓度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无机氮在6—11月个别养殖区达不到浮游植物最适浓度需求.相关分析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温,夏季是水温、p H值、硝酸盐和活性磷,秋季是水温以及大部分营养盐.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6年12月及1997年7月调查廉州湾的资料,分析廉州湾水域五项营养盐:NO3一N、NO2—N、NH4—N、PO4一P、SiO2—Si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五项营养盐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廉州湾水域NO3一N、NO2—N、PO4—P和SiO3一Si均具有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的分布特征,NH4—N则与此相反。影响枯水期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是以江河径流影响为主、沿岸排污和水体自身再生补充影响为辅;但在丰水期,只有NO3^-、N02^-与盐度之间呈良好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5和r=-0.766,n=7),其它三项营养盐与盐度及其它环境因子均呈不相关关系,体现出暴雨后径流与沿岸排污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于2014年7月—2015年4月对九龙江河口海域的氮、磷营养盐和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的溶解无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3.046mg/L,活性磷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103mg/L,叶绿素a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92μg/L.无机氮及活性磷质量浓度均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约8倍.氮、磷营养盐在冬、春季高,夏季低;叶绿素a在夏季高,冬季低.氮、磷营养盐随盐度增加而线性降低,呈保守分布.硝酸盐氮在溶解无机氮中占比最高,平均值范围为54.7%~76.9%;氮磷比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四季平均值范围为49.0~94.4,该区域有潜在的磷限制因素.3种溶解无机氮之间及其与活性磷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在夏季最显著;氮、磷营养盐与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冬季叶绿素a与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与悬浮颗粒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此外,pH与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与溶解氧呈正相关关系,溶解氧和pH均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溶解氧与盐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间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3个采样点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数量种类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浮游植物的数量、种类的生长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之间的综合正相关系数为0.635 1(P<0.05);依据各环境因子与所有藻类的综合正相关系数的大小,重要环境因子有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依据各藻类与所有环境因子的综合正相关系数的大小,受环境影响显著的主要藻类有硅藻和绿藻.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所得的各种结果之间非常协调一致,与实际也基本相符.由此可得出:综合相关系数分析法,是科学合理的,有一定的实用性,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结果是从一个全新的更全面更综合的分析角度所得出的,无疑将为水库的环境监测、分析治理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一个典型上游自然河流下游人为改造为城市景观河的水体张家口市清水河为研究对象,2017年3月~12月监测了两个区域8个点位的水质变化情况,总结了叶绿素a(Chl-a)和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温(WT)、溶解氧(DO)、氨氮(NH_4~+-N)、总磷(TP)和总氮(TN)空间变化较为明显;WT、DO、NH_4~+-N、TN季节变化较为明显,TP季节变化不明显;p H时空变化不显著。源头区域的Chl-a含量较低,市中心坝区Chl-a含量相对上游流域源头区域有很显著的增加;市中心区域Chl-a含量在时间尺度上总体呈现夏季最高、春秋季略低的规律;而源头区域Chl-a含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不明显。源头区域Chl-a含量只与WT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市中心坝区与Chl-a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的环境因子为DO、CODcr、TP,呈显著性正相关的为WT、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的为TN,而与NH_4~+-N无显著相关。TN/TP的平均值为33.13∶1,而营养盐与Chl-a对数相关性中TN、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源头区域Chl-a含量受水体温度影响较大,但浓度较低变幅不大;市中心坝区Chl-a含量主要限制因子为磷元素且浓度较高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17.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池外海选取8个样点,调查分析主要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识别其相关关系。在滇池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9属84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占59.2%,其次是蓝藻门,占16.67%,硅藻门占5.95%;全年蓝藻门占优势,春季隐球藻(Aphanocapsasp.)占优势,其他季节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表明:1)藻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一致,与藻类组成的季节演替以及不同藻类的生物量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有关;2) 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较小,季节变化不显著;3)藻密度和生物量与TP正相关,与NO3-和N:P负相关;而H与TP负相关,与NO3-和N:P正相关;4)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滇池最重要的优势种微囊藻的密度和生物量与pH、NH4+和TP浓度正相关,与NO3-、N:P、TN、DOC和TOC的浓度负相关。推测除环境因子外,绿藻、硅藻等优势度较小的藻类受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种间竞争和捕食等),掩盖了环境因子对藻类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报道1989年山东省30多个大中型代表水库浮游植物总生物量(TB)、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nanB)和各类主要浮游植物与8种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关的较为重要的理化因子依次是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硬度(H)、透明度(SD)和深度(Z)。总体上,TP、COD和H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而SD和Z则呈负相关。各种理化因子与TB的关系和与nanB的趋于一致;与各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环境因子与浒苔绿潮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绿潮形成机制研究和半岛绿潮灾害防治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整理收集浒苔绿潮暴发重点海域的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系统分析浒苔绿潮暴发期间以及浒苔绿潮暴发前后关键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DO、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结果】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2—8月份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不大;盐度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幅度不大;pH值2—8月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历年来2月份呈上升趋势,8月份呈下降趋势;DO浓度2—8月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年际变化很小;无机氮浓度2—8月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历年来2月份比较稳定,8月份呈下降趋势;磷酸盐季节性变化无规律,年际变化不大;浒苔绿潮暴发期间底层海水叶绿素a浓度高于表、中层。【结论】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无机氮都适宜于浒苔的生长,这是导致浒苔发生发展,乃至导致绿潮发生的区域环境因素;浒苔绿潮与DO、磷酸盐关系不明显;浒苔暴发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水体类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天台县3种典型水体的环境因子和浮游生物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天台县3种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81种,以绿藻门为主(>50%),夏秋季的优势种主要为绿藻和硅藻,而冬春季则以硅藻和绿藻为主.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islandica)、最细丝藻(Ulothrix tenuissima)和微小隐球藻(Aphanocapsa delicatissima)为常年优势种.天台县3种典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7种,从高到低依次为原生动物(52种)、轮虫(39种)、枝角类(11种)和桡足类(5种).浮游动物种类呈现夏秋季多,冬春季少的变化特征.冗余分析(RDA)分析表明,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等是影响天台县3种典型水体浮游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