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常压浸渗法制备的不锈钢纤维增强的ZA43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层,此界面层由界面反应层和扩散偏聚层等多层构成,界面的形成过程主要是铁_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同时,由于铝元素向纤维表面的偏聚和对纤维的腐蚀,导致了其它合金元素在界面处成分的不平衡分布.  相似文献   

2.
采用球磨/热压工艺制备出一种NiTi长纤维增强Mg合金复合新材料.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基体组织均匀,长纤维没有受到损伤,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清晰,没有观察到界面反应层,没有MgO形成.制备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磷含量的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 RPV)模拟钢在880 ºC固溶, 400 ºC不同时间时效后碳化物周围元素的偏聚. 结果表明, 低磷和高磷模拟钢在时效过程中均发现板条内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存在磷偏聚, 偏聚程度与晶界一致. 高磷样品时效150 h, P, Si和C同时在厚度约为20 nm的范围内富集, 其浓度为基体的2倍; 高磷样品时效500 h, 在Fe3C与基体的界面处分别存在厚度为7 nm的P和Si偏聚层, 其中P偏聚在近Fe3C一侧, Si偏聚在近基体一侧, Si的偏聚阻碍了碳化物的长大.  相似文献   

4.
纤蛇纹石石棉纤维的界面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性或偏酸性水介质中,纤蛇纹石石绵纤维表层的Mg ̄(2+)和(OH) ̄-解离后进入水溶液带走,难溶的SiO_2质组分残留在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从而形成纤维的界面相。界面相的存在赋予纤维以硬直性和刚性特征,并难于分散。由于失去了吸引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原纤维表面,故不能进行湿法加工。界面相的形成取决于石棉纤维的形成条件,界面相的发育程度是影响纤蛇纹石石棉柔软性和其他性质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属纤维增强ZA43复合材料的挤压铸渗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挤压铸渗工艺分别制备了不锈钢纤维、碳钢纤维和铜纤维增强的ZA43合金复合材料.并分析了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挤压铸渗工艺可获得高性能的金属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纤维与基体界面清洁,而且因纤维的冷却作用在纤维周围形成一层晶粒细小的组织,这对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和提高材料的性能是有利的.文中还对可能导致缺陷的“搭桥”现象及其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周期性水环境下聚十赖氨酸在氧化锌界面上的吸附过程.模拟初始对水溶液进行了能量优化,对聚十赖氨酸和水整体进行了100p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聚十赖氨酸在氧化锌界面的吸附作用下构象发生变化,部分α螺旋结构消失.水溶液在界面与聚十赖氨酸分子作用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媒介传递作用.界面作用、分子内部的作用和水溶液的共同作用使聚十赖氨酸侧链呈部分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三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建立了分离富集测定水样中吡虫啉的新方法.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的种类、萃取剂、萃取时间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确立了以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接受相、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和正辛醇为介质的三液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下富集20mL样品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的检测限为0.4ng·mL^-1,吡虫啉的富集倍数为22.75倍.该方法可用于水样中痕量吡虫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软X射线波段多层膜透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的设计原理,提出了设计准则,通过该准则设计的多层膜偏振元件能够同时满足具有较大的光通量和偏振度要求.同时还优化了不同膜厚比情况下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的性能,讨论了在多层膜制作过程中,由于表界面粗糙度和扩散的不同对元件性能的影响,这些工作为制作软X射线多层膜透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提供了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对粗合成纤维/水泥基体界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丙烯粗合成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聚丙烯酰胺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处理,并通过纤维拔出试验、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对粗合成纤维/基体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聚丙烯酰胺处理后,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性能提高,纤维拔出曲线更为饱满,脱粘现象延后,并且随着聚丙烯酰胺处理液中聚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大,其效果更为明显;处理后的界面区CH晶体减少,界面显微硬度增大,过渡层厚度变薄,CH、C-S-H和AFt交织生长,水化产物结构致密度提高,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薄弱区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用碱液和硅烷偶联剂KH550水解液先后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与PET支撑层间的界面性能.研究了改性处理条件对PVDF/PET膜的界面黏合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界面黏合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水解液中KH550含量较少(≤3%)时,处理时间延长,PET与PVDF膜间的剥离强度增大;水解液中KH550含量较多(3%)时,处理时间延长,PET与PVDF膜间的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PVDF/PET膜的拉伸强度随水解液中KH550用量的增加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略减小.研究发现,适当改性处理后,PET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含氧官能团增多,PET纤维表面的润湿性提高,增强了PVDF膜与PET支撑层间的机械锁合和分子结合力,从而使PVDF/PET膜的界面黏合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Electron microscopy, including bright field imaging, dark field imaging,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AD) and (EDX),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of silicon carbide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It is found that SiC / SiC has well-defined interface layer between fibers and matrix, consisting primary of graphite crystallites. The interface of SiC / Pyrex displays a very poor bonding. For SiC / JG6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interface region from fiber and matrix in TEM image.  相似文献   

12.
界面反应层是影响SiC纤维(SiCf)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SiCf/Ti2AlNb复合材料在热等静压成型以及热暴露过程中的界面反应、界面元素分布规律和界面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iCf/Ti2AlNb复合材料内部元素扩散形成的界面产物主要为TiC,在热暴露过程中出现了TiSi2和NbSi2相.SiCf/Ti2AlNb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层的厚度长大符合Arrhenius定律,其界面反应层厚度长大速率随着热暴露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界面反应层长大激活能为24.27kJ/mol,界面层长大频率因子为2.80×10-4 m/s1/2.SiCf/Ti2AlNb复合材料界面在700℃及以下温度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蒙脱土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油水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蒙脱土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油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蒙脱土吸附了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后容易聚集到油水界面上参与界面膜的形成,使界面膜强度显著增加,且膜强度有随蒙脱土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蒙脱土对原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吸附使得蒙脱土可与原油模拟油的油滴间形成OMA结构,其zeta电位明显高于蒙脱土及油滴的zeta电位。蒙脱土的水化作用使得OMA结构中夹带了较多的水,这种夹带的水随OMA结构一起上浮到乳状液的上层浓相中,使得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强,导致油水分离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界面剪切强度的测量,以及对其界面结晶形态的观测,发现界面产生横晶的充分条件是界面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和样品的缓慢冷却。提出了横晶形成机理,并推断横晶的形成会导致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结合强度的明显下降。用观测到的横晶与基体球晶的冲击线进一步证实了横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姜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84-5587,5592
通过与EDX能谱和扫描电镜测试表面偏析层厚度的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金相法测试的表面粗大树枝晶组织厚度即为表面区域偏析层厚度。证明了可以用金相法快速、方便地测试偏析层厚度的可行性。此外,用金相法还测出了两种主要偏析元素Mg,Fe形成的FeAl3和Mg2Si相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剑麻纤维掺量与界面粗糙度对土-岩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表面起伏的混凝土模块作为岩面相似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室内直剪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剑麻纤维参与强化界面剪切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剑麻纤维通过提高黏聚力提高土-混凝土界面间的剪切力学性能;纤维添加量为0.8%的土-混凝土界面黏聚力提高80%~500%,内摩擦角提高10%~20%;界面粗糙度主要通过提高黏聚力增强界面剪切力学性能,6.5 mm粗糙度的界面黏聚力增量为7~15.5.kPa,提高20%~300%;对于素土界面和掺纤维界面,粗糙度对土-混凝土界面间剪切力学性能的强化表现为2种模式,加入纤维的界面黏聚力关于粗糙度的增长关系上,粗糙度的最优值出现在较小区间(0~2.5 mm)。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纤维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钻芯拉拔法试验制作模拟中型柱混凝土构件,并分别外包不同强度的聚乙烯醇纤维水泥砂浆、聚丙烯纤维水泥砂浆、钢纤维水泥砂浆。对制作的试验构件进行钻芯拉拔试验,得出界面破坏时的拉拔力,将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纤维水泥砂浆构件拉拔力数据与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试验中合成纤维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比钢纤维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强度高;界面黏结强度与构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纤维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界面黏结力与砂浆抗压强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PET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将长玻璃纤维增强PET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预浸料进行热处理,用短粱三点弯曲测定了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增强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强度,而此良好的界面粘合强度源于PET分子链在玻璃纤维表面的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20.
使用俄歇能谱仪对合金断口表面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了W-Ni-Fe重合金的相界偏析。指出杂质元素在相界的偏析将导致粘结相与钨晶粒的结合强度降低,从而恶化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