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醋酸乙烯酯(VA)与丙烯酸丁酯(BA)批量法乳液共聚合中,由于两单体竞聚率相差较大,反应初期主要是竞聚率较大的BA单体发生聚合,同时仅有少量VA由于水相成核参加共聚,大部分VA单体是在BA完全聚合后才进行聚合的。共聚物组成因此随反应时间发生变化。通过测定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两个完全分离的Tg,其中低温区Tg代表反应前期形成的富BA共聚物;而高温区Tg对应于反应后期由于VA大量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腈纶聚合是采用美国氰胺公司专利技术,由美国CHEMTEX公司做初步设计,上海纺织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具有日产200吨聚合物的四台釜和五条原液生产线;在工艺上采用了美国氰胺公司二步法水相悬浮聚合工艺,整个工艺流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生产原料以丙烯腈(AN)为第一单体,以醋酸乙烯酯(VA)为第二单体,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巯基乙醇(β-ME)为链转移剂,上述物料经聚合、终止、脱单、水洗、混合、脱水、浆化、溶解、过滤、脱泡等工序制成合格供纺原液,供纺丝生产.在每个过程中都存在着污染物的摊放.主要是指三废:即废水、废气、度渣.控制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腈纶厂以及公司的环保指标.据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超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腈纶聚合是采用美国氰胺公司专利技术,由美国CHEMTEX公司做初步设计,上海纺织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具有日产200吨聚合物的四台釜和五条原液生产线;在工艺上采用了美国氰胺公司二步法水相悬浮聚合工艺,整个工艺流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生产原料以丙烯腈(AN)为第一单体,以醋酸乙烯酯(VA)为第二单体,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巯基乙醇(β-ME)为链转移剂,上述物料经聚合、终止、脱单、水洗、混合、脱水、浆化、溶解、过滤、脱泡等工序制成合格供纺原液,供纺丝生产。齿轮泵是聚合装置中的重要生产设备,输送着供纺原液,齿轮泵运行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腈纶厂的平稳生产,据此对齿轮泵的常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最佳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二步法腈纶生产过程中,聚合釜是腈纶生产的关键装置。为了聚合釜开车平稳、高效、安全,本操作是在长期开车试验而总结的聚合釜同步开车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VA菌根、VA菌根真菌及其研究概况,VA菌根及VA菌根真菌的研究发展,将能丰富生命科学的内容,也将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肌动蛋白的聚合和解聚动力学过程与其功能的行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肌动蛋白如要在细胞内行使其功能就一定涉及到其聚合动力学过程.肌动蛋白的聚合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肌动蛋白单体的活化;肌动蛋白单体聚合成核;肌动蛋白纤维生长的过程;聚合达到动态平衡,肌动蛋白纤维不再生长.一些影响肌动蛋白聚合过程的因素,比如,核酸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也在文中做了讨论.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大分子如何组装成更复杂的体系以及这些体系在细胞中怎么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7.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相似文献   

8.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稳定和高浓度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考察了在间歇式生产方式中采取乳液聚合所涉及的物料配比、聚合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等操作条件,并提出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对石河子地区14科31属34种作物VA菌根分布调查基础上,对其感染率及部分生态环境进行了一些测定,同时对VA菌根茵的基本形态结构作了观察.石河子地区气候较干燥,调查田块土壤 PH值均偏碱性,作物仍能形成丰富的 VA菌根,说明VA菌根的生态适应性很强,能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醛 (AL)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 .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铵ATP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用Gamma积分函数拟合了转化率 -时间关系曲线 ,获得了聚合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如 :平均成核速率 (Nv) ,聚合最大速率(Mv)和平稳期平均聚合速率 (Av)及成核结束和聚合进入完成期对应的转化率 .同时对聚合速率与以上各聚合参数的关系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 ,得到了聚合速率与以上各单个聚合参数的关系式及综合关系式 .结果表明 :聚合速率随功能单体浓度、ATP浓度及聚合温度增大而增大 ,但增大幅度逐渐减小 ;聚合过程中ATP起决定作用 .  相似文献   

12.
以计算机、DCS为基础,对氯乙烯聚合过程控制与预警系统进行优化讨论研究,并构建相关模型,在30m3聚合釜的生产工艺上应用,实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生产过程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聚合釜是聚氯乙烯聚合生产的主要设备.但在聚合过程中.聚合釜粘釜现象却常常出现.不仅降低聚合釜的传热系数.而且使产品鱼眼数增加,影响了设备的平衡运行.更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研究并制定一套防粘釜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控温预聚合手段在反应釜中原位生成种子床,实现了聚烯烃催化剂的气相聚合评价,提高了聚烯烃催化剂气相聚合评价稳定性和效率,增强了气相聚合小试评价与气相中试和工业生产的相关性.在相应装置上对两种大粒径聚丙烯球形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在气相聚合中铝硅比和氢气分压对聚合性能的影响,抗静电剂Atmer163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粒径球形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高橡胶相含量抗冲聚丙烯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酸性染料可染丙烯腈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与自制第三碱性单体(TAM),以NaClO3-NaHSO3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酸性染料可染丙烯腈共聚物。研究了其聚合反应条件和聚合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立的工艺条件下。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酸性可染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和luminol较好的电化学发光性能,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uminol在GO/Nafion,GN/Nafion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行为.考察了修饰剂组成成分、初始电位对电化学聚合的影响,并以铁氰化钾为探针考察了luminol电聚合前后的导电性.结果显示,在较负的起始电位下,luminol在GO/Nafion/GCE上更容易发生电化学聚合过程,且聚合后对[Fe(CN)6]3-显示了更强的电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固定化的脂肪酶(Novozyme-435)为催化剂,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引发剂, 丙烯酸乙烯酯(VA)为封端剂,进行ε-己内酯的酶催化开环聚合,得到了α-丙烯酰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型大分子单体(APCL-b-MPEG),其分子量为251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1。对该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分子量为22784、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9的梳状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PVA光学膜用聚乙烯醇树脂制备方法,包括聚合、醇解后处理各单元过程,主要生产参数为:聚合过程中甲醇配比为7.5%,反时间4.5h,醇解碱克分子比为1.2及后续再造化、水洗处理,得到聚合度2850以上,醇解度99.9%以上,醋酸钠含量低于0.03%聚乙烯醇产品,满PVA光学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集中搅拌、筛选和粉碎功能的一体化中药粉碎机的最优装配序列和装配工艺,将虚拟装配(VA)技术应用于该产品的研发中.在系统研究VA技术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开放式建模方法分析了一体化中药粉碎机及其关键部件的装配层次及装配关系,建立了产品完整的装配模型;应用基于知识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优化了产品的装配序列.研究结果表明:VA技术在一体化中药粉碎机研发中的应用缩短了研发时间,确保了产品制造和装配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20.
悬浮PVC 颗粒形态,既受聚合工艺条件的影响,又影响加工工艺,因而对它的研究从来为人们所重视.1 实验1.1 树脂制备树脂分别在16立升、70立升实验用聚合釜和7立方米生产用聚合釜中制备,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睛一明胶体系生产紧密型树脂,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纤维素醚类生产疏松型树脂.采集浑浊的树脂离心母液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