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解决数控铣床加工过程的仿真实现问题, 基于虚拟制造和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思想, 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 利用C#、 XNA(Windows Xbox Next Generation Architecture)和3ds MAX为开发工具, 实现了虚拟数控铣床仿真系统。通过实验证明, 该系统能准确模拟真实数控铣床在不同转速、NC(Numerical Control)代码等条件下的各种操作与运动。用户能通过使用本系统, 达到对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的学习、 训练等初步体验, 有助于节省使用真正数控铣床的时间, 降低学习、 培训费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传统电工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和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搭建了集远程仿真、智能管理、创新训练为一体的开放共享实验教学环境,构筑了以虚实结合、相互补充为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有效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从改革的意义和举措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针对当前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不足,采用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基于虚拟仿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4.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适应电子学科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能力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以虚拟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虚拟项目,学生以虚拟项目为任务驱动,通过理论求索、实践检验和大胆创新等环节的锻炼,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结合数控车加工的特点,开设了数控车编程和数控车虚拟机床仿真实验,掌握数控车编程方法及数控车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的虚拟仿真操作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注塑模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医学物理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分析,解决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等制约条件。阐述网络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医学物理仿真的优点,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传统的学科知识导向的课程模式是以知识内在的性质和逻辑结构关系来组织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再适合目前高职教育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项目教学是以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选择课程的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选择知识的侧重,模仿职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构建教学体系,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该文以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阐述了《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项目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土力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对理解土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起着重要作用。对多所高校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虚拟仿真等方法在实验手段、实验形式及考核指标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以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不断出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时代名词,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国内已经逐渐发展起虚拟仿真实验,被应用在各院校,对实验教学进行革新。本文结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有关虚拟仿真实验室方面的建立以及教学改革要点进行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对目前新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实验平台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本文对这种新型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是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希望日后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发挥出更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虚拟仿真实验是当今高校教育与信息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常采用真实病原菌进行实验,具有风险大、教学周期长、实验室要求高等特点,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可直接避免上述弊端,切实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难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依托,可实现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渗透。虚拟仿真实验可切实解决现阶段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难题,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新  张继平  林总君 《实验室科学》2012,15(2):148-150,154
数控车削加工虚拟仿真平台是应用AuthorWare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开发的网络实验教学软件.内容包括数控车削设备认知模块、数控车削加工编程认知模块、数控车削加工虚拟仿真模块三部分.该平台通过图形、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把数控车削加工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一种简便快捷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数控车削加工编程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该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是对网络实验教学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任艺  吴卫刚 《科技信息》2010,(36):245-245
概括介绍了数控铣床加工过程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包,建立这些内容进行阐述可以模拟真实零件的加工过程,可以检验各种数控指令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虚拟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Vc 程序语言开发了数控铣削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系统.本仿真系统能够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编辑、检验和调试,实现了数控铣削加工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能够检测出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和碰撞.从而减少了用试切法检查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设备损耗,提高了数控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以单片机实践课程为例,对其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井阐述了谊模式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种子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传统的种子学实验教学由于受作物生长季节、实验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佳。分析了目前种子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虚拟仿真平台在种子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种子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现代种业人才,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反映《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教学中难以驾驭,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没有实际项目指引下进行纯理论授课,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枯燥,并且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完这门课也不知道如何应用,从而无法真正掌握项目实战技能,就会失去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探索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程中得到应用,提出在课程中一是要强调具体项目和实践教学,二是要在考核上区别于传统方式,将考核体系中实践和应用比重增大,从而将这门本来枯燥无味的专业课转化成课堂气氛活跃,实用性强,学生爱听,老师愿意讲的精品课程。讨论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使得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变成一门项目实战课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传统实验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实验数量和质量均难以提升。为弥补实体实验的不足,我们将可视化的Netlogo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的课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构建生态学相关理论的模型,初步建设多平台共享的生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库,以期提高生态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培养生态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科研能力。生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库的建设与开放共享,能为推进生态学教学信息化进程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逐渐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的数控教学中,更为注重数控教学的实践,而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当前数控教学中,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大、学习相对比较多、实践时间相对比较短、学习效率相对比较低等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从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虚拟制造中数控加工仿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虚拟制造中数控加工仿真的相关技术,利用对加工系统三维几何模型和加工过程仿真等模块的设计,进行了面向虚拟制造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研究.在Visual C 6.0开发环境下,开发了以铣削某零件为例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直观实时性显示了零件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控CAM的软件产生的NC程序代码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编程,大大降低了手工编程的复杂性,缩短了产品的生产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操作者的编程能力。在现代生产过程中,CAD/CAM和仿真软件结合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本文以一个典型的实例展开,从零件的工艺分析着手,分析零件的造型,数控软件自动生成程序并和仿真加工相结合,详细阐述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