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是应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新兴经济需求、产业转型需求,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对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与互动沟通能力、批判思维与跨界思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日渐深入地影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为抢占发展主导权,美、德、中三国先后发布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3种新工业模型重新定义了"工程",使其具有"集成与融合""智能与创新"的特点,并将带动工程教育朝着革命性的方向变革,形成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本文梳理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只有工程教育范式或者模式的改变才能产生"新工科",并分析了我国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正加速进行,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人才竞争更趋激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迈入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重点围绕本地区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教育观,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的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重塑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与新标准,构建符合新工科特质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新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及新工科专业建设需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标"中国制造2025"、"新国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的要求,我国的工科专业教育体系面临较大的挑战,即建立我国自己的"新工科"工程教育体系已是刻不容缓。经过分析得出,建立"新工科"工程教育体系,其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核心,也是首要之务。以延安大学工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举措,并阐明了延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培养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及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目标,给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新工科"为背景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及创新考核方式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以期培养具有创新性及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新方向。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该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推进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构建校外实训平台和强化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需要一大批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因素,高校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个人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成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培育人文素养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此,通过倡导社会良好风气,完善人才需求结构;转变家庭教育理念,注重灌输人文知识;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文素养培育;端正网络阅读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在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2011年,通用电气(GE)首次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经济发达国家对此形成国家战略并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如美国"先进制造"战略、德国"工业4.0"、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等.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据GE预测,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2250亿美元,到2030年将产生15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是德国版的工业4.0,还是中国版的制造2025,其核心就是"人、机、物"的智能信息化融合。回顾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以看到的是,如何以"互联网+制造业"来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深耕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三十年有余的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捷")目前累积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人才培养是坚持人才为本、探索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是今后培育全面发展型工科人才的正确思维方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多个维度与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价值契合。面对当前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要深入探索其发展路向,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提升实践教师的专业与人文素养;要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健全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行机制;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拓宽实践资源的沟通与融合渠道。  相似文献   

12.
王坚 《上海信息化》2016,(12):44-48
目前,中国工业正从传统制造业快速进入智能化发展时期.我国“十三五”规划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预示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如何打造工业互联网战略和技术布局值得关注. 各有所长:战略模式对比 随着互联网思维及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逐步推广和全方位渗透,世界先进国家相继提出了抢占全球工业竞争制高点的振兴计划和战略布局.其中,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则制定了工业互联网计划.三者的基本理念相近,都是借助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一轮产业优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势必将会成为高校普遍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作为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并结合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及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三设、二定、一培训"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路,以加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新需求,也是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都将服务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将成为科技发展的热潮。高等教育机构应把"人工智能+"的理念应用到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中,从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层面建设"人工智能+新工科"的多学科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进行多领域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2020,(1):39-41
浙江正以构建共享制造生态为导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共享制造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共享经济,对于助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成工程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教师队伍作为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和起点,在建设发展中面临着教师数量与结构不合理、评价导向错位、合作机制缺乏等现实羁绊,严重迟滞了我国新工科建设发展。为破除发展瓶颈,应用型高校可通过深化教师队伍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多方合作发展平台等措施,不断推进新工科教师队伍建设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17.
智能教育环境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对于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2017年以来,中国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新工科认识浅薄、传统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相对狭窄、一线教师实践教学素养不高、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局限等问题严重影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对此,高校应顺应互联网时代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新工科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卓越计划"中对工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挑战,同时也是工科院校发展的契机。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主要讨论对象,对其课程规划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卓越计划"的人才培育目标,提出了一套合理的课程规划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重点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在此战略规划中,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本文结合汾西重工"十二五"两化融合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思想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和思路,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工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新工科"改革倡议正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对《中国制造2025》所做出的积极回应。工业4.0的核心内容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和大数据分析、自主机器人、模拟、水平和垂直系统集成、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云计算、增材制造、增强现实9项先进技术。未来工程领域将在可持续发展、计算能力、大数据、互联网与物联网、纳米技术和3D打印材料、跨学科合作方面呈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合新工业革命与工程发展的新趋势,针对网络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我国新工科教学宜采用合作学习、整合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跨学科协同合作、重视本科生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实践互动的教学策略,并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学习分析的智慧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新工科学生个人效能、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等5类核心能力,并让学生达成6项本质性学习成果:人文、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智力与实践技能基础,职业能力,伦理、价值、态度与行为,社区与全球意识,综合与应用学习。研究表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基于成果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及相应的工程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创建,以培养能够应对新工业革命挑战的卓越工程师。从改革方向来看,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协同互动方式是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