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工业4.0的提出,在现代制造业中融入互联网+人性化设计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在机械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加入3D打印技术,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科教融合,引导学生开拓设计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教育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特征,而且决定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逆向工程技术》课程为依托,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着重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工业逆向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强大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机械CAD/CAM》课程的教学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从创新设计到3D打印实现创意的全过程,培养高职生在学习《机械CAD/CAM》课程中应用UG软件进行3D创意、3D设计以及3D造型的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探索3D打印在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单片机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文中对成都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单片机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重点介绍了基于3个平台培养3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创新教育3个平台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先进制造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程训练中设置"3D打印"实训模块符合大工程、大制造的工程教育要求,丰富了大学生工程训练的内容。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和层次,设置了"认知-设计制造-综合提高"三层次课程体系,并且按照课程内容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开设开阔了工科大学生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樟 《科技信息》2012,(17):275-275
目前大部分大中专学校都开设有微机互联网技术专业,而教学实践则是微机互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下文主要结合当前大中专学校微机互联网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从互联网实训课程的开设、互联网实训的过程、互联网综合实训等多方面对互联网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在实践教学当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3D打印技术方面的应用上,作为新的快速成型技术,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3D打印技术在当前的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基于此,该文主要就3D打印技术的特征体现以及原理加以分析,然后对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和具体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该理论研究,对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显著制造特点及优势,已成为制造业关注焦点,正逐步应用到岩石物理实验领域,助力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为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展学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知识,基于3D打印技术创新了一种利用人工岩石研究物性和弹性参数关系的实验方法。学生通过三维数字化建模及操作3D打印机生成实物模型样品,利用超声测量技术研究样品物性和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加强岩石物理实验对地震定量解释作用的理解。该实验设计深化了学生对3D打印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了实践创新思维、扩展了从理论到实践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客观分析了传统的实物模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客观局限性,对比了3D模型所具有的优势及其特点,总结了目前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供使用的3D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并由此提出了面向机械制图/原理/设计3门机械基础课程的3D模型库的组成架构.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了较可行的基于3D模型库的机械创新实践流程,总结了3D模型库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最后,强调了与实物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必要性,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结合CDIO教育模式的内涵与外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工程训练中心在中心建设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建立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实训调度系统,培养实训学生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实训学生对实训目的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基于国家发展新需求、新形势提出“新工科”。新工科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要求高校侧重于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这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面向非机械专业学生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原理设计与零件设计不能有机结合、教学与实践分离等问题,学生难以解决机械类工程实际问题,难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因此针对学生各专业提出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结合3D打印技术,让学生在设计与实践的一体化学习过程中深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领,探索出一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被誉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为使学生全面了解3D打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该文以近机械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从三维模型设计到3D打印制造的完整工程综合训练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机构等对3D打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社会对于3D打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为学校配置增材制造设备及教学软件、开设增材制造知识的教育培训课程也逐渐成为一大新热点,这些校园实践课程鼓励学生们开展教学实践,培养他们创新设计的兴趣、爱好和意识。上海曦帆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创客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以一种流行的技术形势在国内外飞速发展与流行,是最近几年内非常热门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快速成型技术,备受投资界和工业界的青睐。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创客思想,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3D打印技术与高校3Dmax课程进行整合,探索3D打印技术在高校课程(以3Dmax课程为例)开发中的应用问题;以母校为实践探索基地,分析基本现状,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案,促进教学,丰富课堂文化氛围;从教育理念方面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方法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增材制造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模式,正成为个性化定制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一种制造手段。在全球化3D打印兴起的时代,学校需结合市场的需要,加快对3D打印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课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项目式教学,利用兴趣小组,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现状与困境,结合"互联网+",提出"互联网+项目化教学",诠释"互联网+"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技术与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是当前3D打印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针对当前3D打印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开展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切实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促进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实训课程的实践育人功能。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训线下教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从实训教学背景、教学开展及探索、实训平台搭建及应用等方面分享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装调实训课程线上线下实训教学新做法,上述措施切实推进了线上线下实训教学改革。上述做法解决了线上线上结合实训教学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为高职实训课程在线教学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信工程专业实训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而且通信设备更新换代快,专业实践教学难度大、技术性强,随着通信类企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实训课程难以满足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开发型实验、综合系统型实验等教学任务要求。本文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来构建通信工程专业实训平台,实现了实训方式灵活多样,平台实训工程任务难度亦可逐渐提高。以“视频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实验为例,设计视频传输发射和接收系统,并编写无线信号传输编译码程序。此实训平台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通信工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体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3D打印技术引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势与可行性的探讨,对3D打印综合实验的内容建设与实施方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3D打印综合实验可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