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了解改水降氟措施落实情况,动态观察采取降氟措施后的预防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资料。方法:儿童氟斑牙诊断用Dean法,水氟、尿氟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2004年秦安县改水任务完成率为68.21%,2005年该县未按排改水项目,两年集中式改水工程正常供水率分别为59.26%和63.46%,部分工程有水氟超标情况;监测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6.65%和28.14%,均以极轻和轻度患者为主;居民饮水氟基本稳定,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仍〉1mg/L。结论: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主要措施,改水设施的正常使用与否,是保证预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砷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环境与安全健康问题,研究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能够为高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当地居民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5个地下水水样的实测数据,结合地统计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砷含量0.05~210μg/L,均值8.66μg/L,各县市15.09%~27.27%为砷含量大于等于10μg/L的高砷地下水;研究区地下水砷含量整体表现为承压水>潜水,中下游>上游,且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的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研究区具备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SO4·HCO3-Na型;碱性环境下砷的解吸附及脱硫酸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产生的阴离子与吸附态砷的竞争吸附造成地下水砷含量的升高,加之研究区中下游缓慢的水动力条件和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地下水中的砷进一步富集。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在全球流行的地方病。本文介绍了其概念、研究史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地氟病的病理学特征及病区的成因,并初步分析了地氟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在我国的地理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6.
咸阳市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揭示了咸阳市区高氟地下水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并从岩土条件、地貌、气候及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是我国氟病重灾区之一,全省受害人口达4百万以上,且分布广危害严重,直接影响人民健康.70年代末我省曾以氟斑牙为线索对饮用水源含氟量测定,同时对重病区的病情进行了调查.以此资料为据,笔者将病区分布与山东省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异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全省氟病区中、重病区集中分布于几个地貌区的独立的二级单元(见图1).从不同地貌单元来分析该区域高氟现象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明确1991-2012年中国地氟病病情动态变化,对公开发表的文献中1991-2000年全国地氟病病情数据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2002-2012年全国各省份地氟病病情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1)1991-2012年中国饮水型氟中毒患病率有所下降(氟斑牙患病率下降11.9%,氟骨症患病率下降0.26%);燃煤型氟斑牙患病率亦有下降(下降16.5%),但燃煤型氟骨症患病率却有明显增加(增加9.49%)。2)饮水型氟中毒控制最好地区是西北地区(氟斑牙患病率下降8.49%,氟骨症患病率下降0.1%),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患病率改善不显著。3)西部地区燃煤型氟中毒患病人数占全国80%以上,但西部地区的贵州和云南燃煤型氟中毒患病率有增加趋势(氟斑牙患病率分别增加5.71%和8.56%,氟骨症患病率分别增加3.54%和5.67%)。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地氟病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东北的饮水型地氟病和贵州、云南的燃煤型地氟病病情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0.
11.
国外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国外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发展的趋势,即单目标模型向多目标模型发展,模拟与优化模型相结合,以及不确定性和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建议开发多目标、多层次、多用户、群决策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流域洪水演进模型通用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现实世界、抽象世界和模型世界的概念,通过对基本对象型的赋值,把现实世界映射到抽象世界.在抽象世界里,流域由基本对象组成,基本对象由基本元素组成,构造基本对象的模拟模型,建立水量交换函数和节点水位方程.采用矩阵标识法求解节点水位,由水量交换函数的回代得出所有流域对象的水力要素.在抽象世界里构建模型,用矩阵标识法求解,实现了流域洪水演进模拟,算法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淮南市地方氟病流行区2个乡和非流行区3个乡的71口和90口水井的氟进行测定.发现流行区氟含量的平均数大于1.5mg/L,明显高于非流行区的0.53mg/L;同时发现在流行区的两个乡氟含量大于1.0mg/L的水井占50%和40.5%;结合病区患病情况,本文提出了应从防治污染源,改造饮用水源入手,对地方性氟病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辨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献资料和野外考察,认为和田河流域的脆弱生态环境是长期的自然作用过程及人类活动干预下形成的。自然地理要素有脆弱性的一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退化的进程。和田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是水、植被环境恶化导致的生态平衡失调形成的。总体表现为以荒漠化为主体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并通过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干旱、风沙、盐碱、洪灾等表现出来。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中等脆弱。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水量、含沙量过程线,实现水土流失动态模拟,通过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实现了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的数值模拟.并通过有限的野外实验研究来校正模型中的参数: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和输入值,可以模拟、预测不同条件(包括地形坡度)下的水土流失情况,有助于揭示水土流失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水保措施下水土流失的规律,为水土流失防治、减轻地质灾害、合理使用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时间尺度自适应流域水量调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量调控是解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防止河道断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水量调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年、月、旬自适应水量调度模型框架。采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总量控制、轨迹跟踪和滚动修正”的方法,建立了多尺度、多用户复杂条件下的流域水量调度模型。以黄河流域2003—2004调度年为例,按照中国国务院分水控制指标,分析年、月、旬3个时间尺度的水量调控过程和实例。结果显示,通过自适应多尺度滚动修正,能够保证调度目标的实现。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SPOT-VGT逐旬NDVI数据,采用叠置分析法、均值法、频度统计法,对2000—2010年陕西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月尺度变化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汉江流域NDVI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2—2005年的NDVI变化较为剧烈,其它时段内为比较平稳的波动式上升;NDVI季节性节律明显,夏季的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最差,春秋两季过渡,秋季略好于春季;月尺度上,植被覆盖最好的月份为5—10月,1月和2月最差,节律特征表现为NDVI从3月开始逐渐增大,7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2月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彭州市白水河流域地质环境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对比2008年"5.12"地震前后流域内地质环境演变特征,并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值,然后将研究区划分为96个评价单元;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评价值,并且按评价值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中处于中、差2个等级的范围占整个研究区域的65%,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地质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滦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唐亦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西安710062;作者,女,36岁,博士)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延图吉尔山麓,称闪电河.沿途先后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瀑河等数条支流汇入.与小滦河汇合后,始称滦河.其中游迂回于...  相似文献   

20.
流域洪水模拟通用模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流域水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可分解为一系列特征对象和流域洪水运动由水位场确定的概念,特征对象由基本元素组成,将节点水位作为模型基本变量,通过各种流域基本元素间的水量交换函数,采用数据驱动运行机制建立了流域洪水模拟通用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