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的掘进参数的确定对于建设高效高产现代化矿井具有重要意义,而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可以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出影响巷道掘进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找出了影响巷道掘进支护的主要因素是金属支架构造不合理和掘进工艺落后.由此对金属支架构造和巷道掘进工艺的合理改进,不但降低了掘进成本,也提高了掘进单进度及巷道质量标准化,保证了矿井采掘正常衔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史宏涛  陈辉  张晓东  张墨辛 《科技信息》2012,(11):459-459,443
本文指出当前煤矿采掘接替紧张,矿井开拓掘进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分析出影响开拓掘进工程快速掘进的因素,并探讨了我国煤矿开拓掘进工程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魏德权 《科技信息》2009,(35):366-366
本文主要从放炮掘进的三个主要工序钻眼爆破、支护方式、装岩运输入手,详细的分析了井巷快速掘进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炮眼深度、掏槽爆破、光面爆破等相关参数设计与布置,以及锚网喷支护施工、胶带运输和耙煤机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巷道掘进爆破参数组合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掘进生产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立巷道爆破掘进经济数学模型,对在综合成本最少的前提下优化巷道掘进爆破参数。以钻孔、爆破、铲装、运输等工程技术环节为基础,建立巷道爆破掘进的综合成本为目的经济数学模型,形成目标函数。鲸鱼算法较传统的智能优化算法有着收敛速度快、稳定性好和操作简单的优势。利用鲸鱼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最佳的爆破参数组合,即周边孔抵抗线为0.78 m,周边孔间距为0.64 m,崩落孔抵抗线0.95 m,崩落孔孔间距为0.90 m,炸药单耗1.21 kg/m3,并得到了矿山的爆破掘进最佳综合成本在29.9元/m3左右,可以为矿山爆破掘进的爆破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62511工作面正巷的具体情况,在现场观测和因果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设备管理环境、支护参数、工序及工艺方面分析了影响半煤岩巷掘进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煤炭的井下开采需要掘进大量巷道,目前主要采用钻眼爆破法和掘进机掘进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影响我国煤矿井下掘进技术的因素以及掘进时采用的支护方式,对提高煤矿掘进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结合刘家梁煤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岩巷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岩巷快速掘进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盾构掘进速度对开挖面水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是掘进面稳定分析的重要因素.为此,基于固定在隧道开挖面上参照坐标系,推导了考虑盾构掘进速度、土体的渗透系数以及土体贮水系数的稳态地下水流动偏微分方程.通过伽辽金有限元法,推导了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二维稳态渗流有限元方程,编制了有限单元数值分析程序,计算了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地下水参数和盾构掘进速度的变化对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场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渗透性土层中进行隧道开挖,掘进速度的增加导致隧道掘进面附近总水头梯度显著增加.水头场的重新分布导致了作用在隧道掘进面的渗透力增加.将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相比较,两者取得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李健伟 《科技资讯》2012,(21):102-102
为了能够对提高煤矿岩巷快速掘进技术和管理的水平,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因素;其次,分析了中深孔光面爆破技术;然后,探讨了提高岩巷快速掘进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加强科学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市地铁十八号线万顷沙站—万横中间风井盾构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探讨了隧道埋深比、掘进压力、注浆厚度3种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分析中使用控制变量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掘进压力等施工参数并选取合理的值域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各种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埋深比的增大,横向地表沉降量峰值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沉降槽曲线也逐步趋于缓和;(2)地面横向沉降峰值随掘进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掘进压力超过掌子面土体应力释放值时,沉降量峰值与掘进压力成正比;(3)地面横向沉降量与注浆层厚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现场实测,"三软"回采巷道掘进期间及掘进后期矿压显现规律,掌握6煤巷道受8煤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矿压显现规律,为120605工作面进行生产准备改造支护参数及回采超前支护长度、强度的选取,并为以后矿井回果巷道的布置位置、断面和支护参数的选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永久  张松林 《科技信息》2008,(34):377-378
本文对煤矿掘进爆破现状进行了论述,并从影响凿岩爆破效果的诸多因素,对岩巷掘进中爆破的掏槽和光爆等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兵 《河南科学》2019,37(5):785-79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TBM掘进参数的有效预测可以对TBM施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基于深圳地铁10号线孖-雅双护盾TBM区间实际掘进参数,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信息熵值分析的TBM掘进参数预测模型,通过前序参数的熵值权系数自适应调整来预判后续TBM参数值,模型以TBM推力和扭矩样本参数进行训练并以实际工程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残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相符,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基于改进信息熵值分析的TBM掘进参数预测模型能直观反映TBM装备载荷地质适应性规律,可为TBM施工掘进参数设置提供参考,提前预判规避不良地层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PFC-FLAC)多尺度耦合分析方法模拟盾构掘进的动态过程,根据开挖面土体颗粒进入土舱的速度状态提出了一种土压平衡(EPB)盾构开挖面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刀盘切削和出渣过程的盾构隧道掘进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掘进模式和不同地层条件下开挖面的稳定性,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方案可以有效地模拟盾构渣土进出舱过程中的细观力学行为;地层因素对掘进模式选择影响较大,砂层或上软下硬地层中保持满舱或3/4舱模式掘进时能更好地控制开挖面稳定;在全断面粉砂地层和上部中砂下部风化岩地层中,开挖面失稳的临界支护压力比分别为0.41与0.29;在恒定排土条件下,掘进速度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盾构机在特定地层条件正常掘进状态下的掘进参数选取和预测,以深圳地铁16号线天健花园站—龙城中路站左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区间的微风化灰岩地层段为背景,对其掘进参数进行数理统计、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考虑了施工工艺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对6个主要掘进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方法对主要掘进参数进行建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层条件下的推进速度平均值为15.81 mm/min、总推进力平均值为12973.69 kN等;计算出6个掘进参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其中总推进力和刀盘转矩的相关系数r为0.569,存在显著的中等正相关关系;运用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巷道测定法对新安煤矿3上201运输巷掘进期间煤壁和落煤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现场实测,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掘进煤巷瓦斯涌出量与巷道掘进长度和掘进速度的关系式,测定了煤巷瓦斯排放极限长度并据此计算出掘进巷道在掘进过程中的最大瓦斯涌出量,进而确定了巷道最大需风量,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巷道局部通风机通风参数的优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矿巷掘进技术的不断提高,高产、高效、安全的掘进巷道建设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关键。随着近几年采煤工艺的发展,采煤的效率、掘进机械的机械化程度不断的提高,采煤工作面数目在大幅度减少,逐渐走上了良好的发展道路.然而,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掘进速度的因素,本文以我矿的开拓工作面为例,浅析开拓巷道掘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琚泽海 《科技资讯》2011,(14):51-5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工程掘进技术所派上的用场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我国煤矿高效掘进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煤矿主要掘进工具,方法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指出了煤矿高效掘进工程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徐鹏 《科技信息》2011,(27):334-334,383
该文通过对横河矿高效掘进实践与应用的研究,提出优化施工组织、优化爆破参数、优化支护参数,改进掘进装备,实现岩巷快速施工,提高岩石的掘进速度和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杭州市某盾构掘进实际工程的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数据,总结了硬岩地区盾构掘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值模型分析了相关掘进参数对盾构掘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区域浆体缺失对地表竖向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因边界条件不同、岩土不均匀性、注浆参数控制不当,硬岩地区盾构掘进仍能引起较大的地表沉降;某环掘进方向前后方浆体缺失均会对该环处地表沉降造成一定影响;后方浆体缺失时,临近4环以外浆体缺失造成影响较小,不足临近4环造成影响的10%;前方浆体缺失时,临近9环以外浆体缺失造成影响较小,不足临近9环造成影响的10%;某环掘进方向前方浆体缺失对该环处地表沉降的影响更大,约为后方浆体缺失影响的1.16倍。得到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