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与一定比例的载体混合后制成催化剂并评价了该类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用吡啶FT-IR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催化剂的活性不仅与总酸量有关,还和B酸量与L酸量之比有关。当催化剂上B酸量与L酸量达到恰当比例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制备方法翩备了Au/NiO催化剂,以CO氧化反应作为表征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制备了NiO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相应Au/NEO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和TP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经沉积-沉淀法制备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差;载体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加入分散剂并不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载体经微波处理后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BET结果显示负载于未经焙烧载体上的催化剂活性较高可能和催化剂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关;TPR结果显示催化剂含有氧化态的金,而且催化剂的活性与氧化态金的还原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未来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Cu-Zn催化剂的CO水汽变换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烧结对Cu-Zn和Fe-Cr催化剂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表征手段,探讨了用Cu-Zn系催化剂替代Fe-Cr系催化剂作为高变催化剂的可行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初期活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不仅在低变温度,而且在高变温度下也优于Fe-Cr系催化剂;从催化剂的烧结特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虽然在450℃的高温烧结条件下于初期阶段烧结明显,但500h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活性仍优于Fe-Cr系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与CO化学吸附量测试结果相吻合.据此提出了不使用Fe-Cr系催化剂,在高、低温变换过程均使用Cu-Zn系催化剂的CO变换工艺,可将入口体积分数10%的CO去除到1%以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周期表第八族过渡金属作为Mo催化剂的助剂对加氢脱氧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_1和k_2分别表示催化剂的C—O键的氢解和环加氢的活性,而k_1/k_2的比值表示了C—O键的氢解选择性。实验表明,CoMo,RhMo和RuMo催化剂的C—O键氢解活性较好,但由于CoMo催化剂也表现出较强的环加氢活性,因而其氢解选择性并非最高。而RuMo催化剂由于其环加氢活性很低,因而其氢解选择性很好。  相似文献   

6.
含铁,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能及其酯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和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其对正丁醇和乙酸的酯化活性,表明的活性最好,较差。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活性的高低与其表面吸附的的量有关。重复使用的催化剂,由于的流失,活性逐次下降。电镜和XRD分析表明,经硫酸处理的催化剂,引起了表面形貌和物相的变化,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甲缩醛氧化制浓甲醛:Ⅰ催化剂组分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钼铁原子比对甲缩醛氧化制甲醛铁钼二元催化剂和铁钼钴三元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氧化反应的控制步骤是中间产物甲醇的进一步氧化;在铁钼二元催化剂中引 入适量的第三组Co,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磷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抗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磷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抗炭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与抗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超稳Y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的FCC催化剂中引入磷元素,能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强度,减少酸中心数,降低催化剂的积炭速率,同时加入适量的磷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物理法制备的纳米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O的氧化反应及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其催化活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催化剂对CO2氧化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必 化剂活性组分金属氧化物生成热与其催CO化反应催化活性之间关联。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空速、温度以及氢气含量的改变对COS水解转化率的影响,对水解催化剂的氢解活性进行了评价,基于实验结果,指出空速和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大,空速越大,催化剂活性越低;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呈抛物线形状变化;氢气含量的改变对催化剂活性影响不明显。对固定床反应器上COS氢解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温脱除COS提供技术和工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甲苯为焦油模型化合物,分别以KCl,K2CO3为前驱体,考察了助剂钾对Ni/Al2O3催化剂催化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钾可以降低镍基催化剂表面酸性,有效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但在催化剂煅烧过程中钾离子不能与载体形成晶石结构,在反应过程中容易流失.KCl和K2CO3均具有较好的抗积炭性能,但由于K2CO3属于强碱性物质,催化剂负载后容易因吸水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三氟甲磺酸催化香芹酮异构化反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三氟甲磺酸作催化剂,对香芹酮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异构化产物香芹酚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氟甲磺酸在异构化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0 mo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0.75 h,香芹酮转化率约为99%.为进一步绿色环保化催化异构化香芹酮提供了基础的数据.产物经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进行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13.
载体特性对催化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制备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常用载体的孔结构、酸性特点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胶溶双铝载体和高岭土原位晶化载体具有适合制备重油FCC催化剂的条件.将胶溶双铝载体和高岭土原位晶化载体分别制备成FCC催化剂,采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对其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表明采用原位晶化载体制备的FCC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重油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异丁烯、CO和薄荷醇催化羰基合成Validol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条件(催化剂、异丁烯和薄荷醇浓度,CO分压)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反应历程和催化剂环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分子筛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反应条件对CO_2加氢合成甲醇、乙醇的催化性能的影响。详细考察了活性组分、分子筛种类、稀土添加剂、pH值及Cu/Ru比等的影响。讨论了反应温度、压力和H_2/CO_2比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用XPS和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对羟基苯甲酸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制备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剂的相关影响因素,考察壳聚糖硫酸盐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用其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重点讨论催化剂用量,酸醇量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探讨了不同催化剂、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对乙酸乙酯的合成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强、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在SiW12/C催化剂用量为乙酸质量的6%时,回流3 h.酯化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铂、钯双金属催化剂.采用XRD、XPS、BET、AFM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催化剂在双组分加成型液体硅胶中的催化活性以及2种活性组分在催化过程中的协同催化作用;并优化了催化剂在加成型室温固化硅胶中的应用条件.研究表明:铂-钯/活性炭双组分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当铂与钯的质量比为1∶2时,两者协同催化的效果较好;采用此催化剂催化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室温固化时,控制催化剂用量为5%,乙烯基与硅氢基物质的量比在1.5~1范围内有利于胶料的固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低温CO催化氧化的Cu-Mn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RD分析和SEM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催化剂在室温下显示出良好的氧化活性。在50~80℃范围内研究了CO在所制备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同时测定了CO在Cu-Mn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等温线。结果表明,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反应的活化能是43.0kJ.mol-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制备固体磷酸催化剂,以汽油氧化脱硫反应为催化模型,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时间及载体对所制备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磷酸催化剂在汽油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活性炭磷酸催化剂在汽油氧化脱硫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酸量为5.613 mmol/g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