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数学模型研究 ,从硬件角度得出实验装置中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间的耦合关系与检测信号的类型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关的结论 .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从液压马达和加载对象之间移至加载对象和负载泵之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两系统间的耦合 ;如果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换成单一的转速传感器 ,而在负载泵变量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间接检测加载转矩 ,则两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可完全消除 .最后对比了两种硬件消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次调节扭矩加栽装置数学模型研究,从硬件角度得出实验装置中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和转矩系统间
的耦合关系与检测信号的类型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有关的结论.将转矩转速传感器从液压电动机和加载对象之间
移至加载对象和负载泵之间可以极大地降低两系统间的耦合;如果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换成单一的转速传感器,而
在负载泵变量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间接检测加栽转矩,则两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可完全消除.最后对比了两种硬
件消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静液驱动回转试件试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新的动力元件,需要在接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做大量实验。利用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技术研制的试验台,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节能效果,可以完成大量的试验任务。这样可以显著减少昂贵的和浪费的现场试验(例如汽车工业的公路试验)。 相似文献
8.
贾文沛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1996,(2)
本文以二次调节系统中液压马达的扭矩为控制对象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在恒压网络中实现恒排量控制,完成了恒扭矩调节的最初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压力反馈信号,实现对扭矩较恒排量更为精确的控制,从而消除了因负载变化而造成的扭矩误差 相似文献
9.
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动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耦合干扰情况下的系统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载对象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等参数的变化,主要影响系统的瞬态性能;负载压力波动、加载转矩和转速的波动,主要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相似文献
10.
贾文沛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1996,(3)
本文以二次调节系统中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为控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在恒压网络中实现恒排量控制,完成恒扭矩调节的最初模型.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压力反馈信号,实现对扭矩更为精确的控制,从而消除了因负载变化及网络压力波动而造成的扭矩误差 相似文献
11.
AGC-AFC综合系统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板材轧制控制过程,给出了板厚板形综合系统(AGC-AFC)反馈闭环控制的数学模型;对AGC-AFC系统进行了解耦;引进Smith预估器补偿系统延迟环节的影响;最后采用PID方法实现对AGC—AFC系统的控制。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塑性成形设备和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通用体系结构.对用于解决塑性成形设备大运动惯量的高速度、高精度、平稳控制的液压系统模糊控制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开关阀、电液比例阀、电液伺服阀的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讨论了一种实现自动编程、工艺数据库、CAD/CAM/CAPP系统集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次调节技术四象限工作原理和流量耦联系统特点,并与飞轮储能系统相集成,提出了飞轮储能型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该系统可把原来系统负载下降时转化为热能散失掉的势能存储为飞轮的机械动能,并回收利用。该系统解决了传统二次调节压力耦联系统不宜接入不能变量的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缺点,是对传统二次调节压力耦联系统的拓展。在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了系统的可行性,但存在快速性不高和明显非线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中,电池更换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电池箱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架之间的快速更换.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更换设备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工作效率,根据系统所确定的电池箱位置信息及运动指令,对电池箱更换过程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实现对更换设备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重力负载条件下二次调节技术的静态调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基本二次调节系统中二次元件(液压变量马达-泵)在重力负载条件下的静态调速特性,得出了在重力负载条件下二次元件可以在斜盘不过零点的情况下依然实现液太马达-泵工况的转换,且具有最佳能量回收点,从而澄清了以往对于二次调节技术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以一个典型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在通常生力负载条件下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二次调节技术的特点,提出了1种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流量耦联系统,实现对制动动能和重物势能的能量回收与重新利用.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用液压蓄能器子系统实现能量回收的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功率匹配原理,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以系统消耗功率最小为目标的能量最优功率匹配以及以电动机性能最优为目标的电动机性能最优功率匹配. 相似文献
17.
单逆变器驱动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串联三相电机是一种新型的多电机系统。针对对称六相电机反电动势的谐波会影响串联系统的解耦控制的问题,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对称六相电机反电动势含有最主要的2次谐波时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谐波对六相PMSM电磁转矩脉动幅值和频率的影响情况,提出了补偿反电动势谐波效应的解耦控制策略,通过变载和变速仿真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