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88,33(13):993-993
六十年代人们合成了纯对-氯甲基苯乙烯,并用以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但是关于纯对-氯甲基苯乙烯与纯二乙烯苯异构体共聚机理及相应共聚物胺化后所得阴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了研究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我们首先合成了高纯度对-氯甲基苯乙烯,并研究了对-氯甲基苯乙烯分别与间-及对-二乙烯苯在惰性溶剂存在下的共聚动力学、相分离和凝胶化性质。  相似文献   

2.
应用含α-氨基酸功能基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不对称树脂能有效地拆分各种α-氨基酸外消旋混合物。与文献[1,2]的方法不同,我们由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经苯胺树脂(anilinium resin)中间体或相转移催化剂与各种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进行胺缩合反应,来制备含α-氨基酸功能基的不对称树脂。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用于合成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新合成路线, 成功地制备了不同聚苯乙烯链段含量的共聚物, 产物用13C-NMR, 凝胶渗透色谱(GPC),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我们设计的新合成路线适用于合成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酶Novozyme-435催化1, 10-癸二酸/1, 10-癸二醇酶促缩聚得到端基都是羟基的聚酯(PSD), 用a-溴代丙酰溴将聚酯的端羟基官能化形成双官能度引发剂, 在CuCl/bpy体系中, 与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得到三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聚(1,10-癸二酸/1,10-癸二醇酯)-聚(苯乙烯)(PSt-b-PSD-b-PSt), 通过核磁共振(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聚合物结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潘家来 《科学通报》1964,9(9):812-812
在苯乙烯系中,苯乙烯負离子基极易聚合,一般得单峯的波譜,只有快速測定时方得四綫譜。反式-二苯乙烯負离子基的波譜有两种报导。一种为在其所著书中提出的三組多綫譜,而另一种为最近裘祖文等发表的多重线波譜。四苯乙烯曾由Whiffen等用金属鈉制成砖紅色負离子基溶液,但未获得順磁共振信号。当时他們认为四苯乙烯負离子基是双价的,呈反磁性。除苯乙烯和反式-二苯乙烯外,我們用裘祖文的方法(鉀鏡还原法)制成三苯乙烯及四苯乙烯二  相似文献   

6.
吕英莹  马志  胡友良  许光学  庄志强 《科学通报》2002,47(17):1309-1312
通过含马来酸酐的聚(乙烯-对甲基苯乙烯)(PE-pMS)共聚物和含烃基末端基因的聚氧化乙烯(PEO)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系列高分子量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乙烯接枝聚氧化乙烯(PE-g-PEO)。改变实验条件可以控制PE-g-PEO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子量等。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郭鸣明 《科学通报》1989,34(22):1710-1710
苯乙烯-异戊二烯的渐变嵌段聚合物(Tapered block polymer)的链结构及其聚集态结构是令人感兴趣的,它是用两种竞聚率不同的单体同时投入共聚得到,这样的共聚物,单体单元的组成是连续变化的即苯乙烯(S)的摩尔分数从一端的1变到另一端的0,而异戊二烯(Ⅰ)的摩尔分数从一端0变到另一端的1。我们用同时投料的阴离子法合成了5个S和Ⅰ重量比为1:1,但总分子量不同的SI渐变嵌段聚合物,对其~(13)C NMR谱进行归属,在这基  相似文献   

8.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88,33(20):1549-1549
用通常方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量不高、机械强度不够好等缺点。本文作者用前文中报道的方法,合成了对-氯甲基苯乙烯,通过交联共聚合然后季铵化得到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该树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叶锦镛 《科学通报》1992,37(3):227-227
在玻璃态脆性高聚物中引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橡胶粒子能显著地提高这些高聚物的韧性,这和由橡胶粒子引发的银纹有关,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AS)与AS在丁二烯橡胶上的接枝共聚物(AS-g-PBd)所组成的共混物是一种重要的共混体系。我们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形态与银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祁涛 《科学通报》1962,7(3):37-37
鉴于3,5-二磺酸基邻苯二酚与铁(Ⅲ)的络合反应在分析化学上的重要性,已经有不少作者对上述反应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综述前人的工作,认为铁(Ⅲ)与3,5-二磺酸基邻苯二酚生成组成为1:1,1:2,1:3的三种兰色、紫色和红色的络离子。虽然文献上目前对这三种络离子的化学结构式的看法还不统一,但对络合物的组成中铁(Ⅲ)和3,5-二磺酸基邻苯二酚的克分子比已经是没有分岐的了。不久以前,梁树权等在研究邻苯二酚与铁(Ⅲ)的络合反应中曾报告:在 pH=2时,有一种新的铁(Ⅲ)与邻苯二酚组成的克分子比为2:1的络合物存在。我们考虑到在邻苯二酚的衍生物中亦可  相似文献   

11.
艾鹏  陈亮  胡德华  陈艳华  李冬霜  张宝  沙柯  王静媛 《科学通报》2006,51(17):2015-2017
用固定化酶Novozyme435(NV435)催化2, 2羟甲基丁酸(2, 2-bis(hydroxymethyl)butyric acid), 开环缩聚得到端基带有羧基和羟基的树枝状聚酯, 用α-溴代丙酰溴将聚酯的端羟基功能化, 从而形成超枝化大分子引发剂, 在CuCl/多氮配体(HMTETA)体系中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 得到聚己内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ε-CL)-b-PSt), 通过核磁共振(NMR)确证了聚合物结构,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ST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结构:(1)十四烷基磺酸钠(ST),(2)十六烷基磺酸钠(SHS)。在STS和SHS的高分辨STM图像中,分别可以观察到单个分子的一端有规则的亮点,它伞被认为是分子中的磺酸基所致。两种分子在石墨表面形成有序的二维长程结构,相邻分子或以甲基相对、或以磺酸基与磺酸基相对的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邻苯二甲腈及其衍生物为原料, 以混合缩合法分别合成出磺基取代酞菁锌和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酞菁锌. 采用磷酸-三乙胺和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做为流动相, 以梯度洗脱的反相色谱法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 产物的色谱曲线按照取代基数目的不同可被区分为5组成分, 各组中包含化学组成相同的异构体. 在对二磺基取代酞菁锌顺反异构体的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指认了两亲性组分的二(磺酸钾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缩写为ZnPcS2P2, S和P分别代表磺酸钾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色谱峰所对应的异构体结构. 结果表明,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做为上述酞菁异构体质量控制和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橦 《科学通报》1989,34(3):193-193
许多电子给体-受体单体组成的体系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从而自发地进行热聚合,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类聚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对这类体系光照下的共聚合还报道很少,所报道的体系中一般都以马来酸酐(MAn)为电子受体单体,其中以MAn-苯乙烯(St)体系研究较多。本文用受电子能力比MAn弱的反丁烯二腈(FN)为电子受体单体,研究其在光照下与St共聚合。  相似文献   

15.
龚建勋  刘正义  曾德长  闻立时 《科学通报》2007,52(16):1868-1873
偏振片薄膜化有利于液晶显示器件实现小型化、集成化和轻量化. 二向色性稠环芳烃化合物如还原蓝RSN(N, N′-二氢化蒽醌吖嗪)、还原猩红GG(N, N′-二苯并咪唑-1,4:5,8-萘酰亚胺)(其顺式异构体为还原枣红HRR)和还原深蓝BO(紫蒽酮)磺化改性后形成双亲性化合物, 在极性溶剂(如水)中, 分子自组装为结构有序的聚集体, 即溶致液晶相, 将其定向剪切并涂布为湿膜, 溶剂蒸发后, 形成具有偏振效应的厚0.4~0.7 μm薄膜. 小角度XRD分析表明, 呈典型的层状堆跺结构, 磺酸基位置、不同分子比例、溶致液晶浓度等因素影响层面间距和堆垛方式. 耐热性实验和热重综合分析(TG-DSC)表明该薄膜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湿热性, 耐热温度可到200~300℃, 远高于碘素偏振片, 且分子混合组装薄膜较其单一分子自组装薄膜的耐热性高.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试剂     
高分子试剂的应用,可以回溯到三十年代中期,以缩聚法制得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起点.之后,在1944年又制得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母体的离子交换树脂和电子交换树脂,1951年又将生物酶固定在高聚物上.但直到1963年梅里菲尔德(Merrifield)成功地在高聚物载体上进行了肽的固相合成之后,高聚物负载反应的优点才充分被认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迅猛增加,专题介绍和综述文章也屡屡发表,高分子试剂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极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是关乎国家安全必须自主保障的关键战略材料,而树脂基(含量在35%以上)是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两大材料基元之一,直接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服役性能与成型工艺性.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AdvancedCompositesCenter,ACC)团队针对碳纤维用高性能树脂基体国产化存在品种缺乏及不成系列等突出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国家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无"和"有"的"顶天立地"方向上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了国产碳纤维从"能用"向"好用"的质的飞跃,支撑了国内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由跟踪仿制的"跟跑"到自主创新的"并跑"的根本转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本文简述了ACC团队近10年在碳纤维专用树脂分子结构模拟设计及交联网络调控、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新机制的探究、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多级增韧增强方法学的构建、碳纤维高性能树脂基体的制备技术发展及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创新及其产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关键技术突破,并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寇喜春 《科学通报》1993,38(15):1395-139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是脆性高聚物之一,在拉伸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但是当PMMA和聚碳酸酯(PC)以一定比例熔融或溶液共混时,试样的力学性能都在两纯组分性能的加合值之上,这一令人感兴趣的结果由Koo等人发现。类似的聚合物对,还有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C/AS),聚酚氧/  相似文献   

19.
3-羟基丙酸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而且3-羟基丙酸与其他羟基脂肪酸形成共聚物时,可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由于已知的生物都不能天然合成聚3-羟基丙酸,所以早期研究中聚3-羟基丙酸及含3-羟基丙酸单体的共聚物的生物合成都依赖于3-羟基丙酸或其结构相关前体,如丙烯酸、1,3-丙二醇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前体物质的使用,增加了聚3-羟基丙酸的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有两条人工代谢途径可利用廉价碳源(如葡萄糖、甘油等)合成聚3-羟基丙酸,而且结构和单体比例可控的系列3-羟基丙酸共聚物也已成功合成.与使用结构相关前体相比,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已大大降低,但仍然高于石化基塑料.目前,聚3-羟基丙酸合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环丙基硼酸与芳基ω-卤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发现在合适条件下,经过渡金属催化,立体专一的环丙基硼酸能与芳香类ω-卤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酸酯顺利偶联,得到较高产率的交叉偶联产物。对于含不同取代基的芳香类全氟磺酸酯,使用不同类型的碱是重要的。在该偶联过程中,环丙基的构型保持不变,从而提供了一种以酚类化合物和工业上价廉易得的ω-氯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酰氟为原料制备立体专一的环丙烷衍生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