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韶乐源流考     
系统研究韶乐的起源及其在历代的流变和主要特征;韶乐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约传承至隋代以前结束,但是隋代以后宫廷的文舞仍保留着韶乐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韶关开发韶乐的历史根据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舜在韶石奏韶乐及韶关得名于韶乐,都是因唐宋人的附会而产生的传说和结果。先秦的可靠献把韶乐的发祥地指向南方苗蛮分布区的南岭周边地区,而非北方中原地区。这证明韶乐当是南方苗蛮部族的化成分,唐宋人的说法是有历史传说根据的。韶关是韶乐最有可能的发祥地,韶乐是韶化中最值得珍视和开发利用的历史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隋代的岭南佛教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寿置塔是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隋代岭南佛教发展影响深远,不仅造成了隋代岭南高僧活动数量的增加和地域范围的扩大,而且吸引了普通僧众和俗家善信的广泛参与,在民间掀起了一场佛教信仰热潮,而这又反映了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深受官方佛教政策的直接影响。而仁寿置塔之所以能对隋代岭南的佛教发展影响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隋代岭南佛教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它是当时岭南开发程度较低、全国政治中心北移、隋代佛教政策和王仲宣判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5.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现存-隋代石刻碑记,该碑主要记述响堂石窟的修筑过程,其中涉及到地理、职官等名物制度和临水县治问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对碑文进行释读,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重点探讨隋代临水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裴世清,生于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裴柏村),生卒年代不详,主要活动在隋唐二代。他在隋为鸿胪寺掌客、文林郎,入唐为驾部郎中、江中刺使等职。 在隋代河东裴氏中,裴世清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人物,然而,他在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发  相似文献   

7.
以“韶石”为代表的丹霞红岩自然美和以善美和合为核心精神的韶乐人文美,在韶关地区被有机地结合。韶乐、韶石、韶州成了这一地区最响亮的文化标识。在历代政府和士人的大力倡导下,并基于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特殊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韶文化。探讨韶文化的精神内核、结构和内容、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并用区域文化的理论解释韶文化确立的原因与过程,有利于对韶文化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8.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81,(1)
本刊主要刊登以下各方面的学术专著及有关知识性、史料性文章:故宫收藏的历代书画、金石、陶瓷、工艺美术品及其他文物、艺术品,明清宫廷历史、帝后生活、掌故与典章制度,明清档案,明清宫廷建筑、陵寝、园林,博物馆工作经验,文  相似文献   

10.
满族原来信奉的蒴教育有野萨满、家萨满、宫廷萨满之说。辨析这下,野萨 巫的实质;家萨主要是主持家神祭祀。宫廷萨满则是皇族从爱新觉罗家的家萨满演化而来的,具有国家萨的象征,并依照汉族的祭祖祭神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隋唐俗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的重要基础概念之一,但历来少受眷顾。通过对其历史价值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引发针对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评判。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对这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学术突破进行宏观探索,导引并勾勒出隋唐俗乐研究的基础方略。  相似文献   

12.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上平调式为研究视角,以民歌体裁为分类方式,对朝鲜族民歌进行研究。朝鲜族民歌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窗口,透过对朝鲜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探求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朝鲜族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等特点入手,研究了朝鲜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并分析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民间音乐在整个少数民族音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朝鲜族民间音乐中的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等特点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对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文化继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民间音乐在整个少数民族音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朝鲜族民间音乐中的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等特点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对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文化继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的密江“朝鲜族洞箫乡”作为典型个案,结合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阐述了朝鲜族洞箫在乐器形制、演奏法、演奏形武以及代表性曲日等方面的特征,从历史、传统民俗等方面探究了其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并对其喜忧参半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调式研究,是研究朝鲜族音乐的基础。其中,对朝鲜族民歌中调式音阶的分类研究,以及对于各种调式音阶在民歌中的表现意义与可能渗透的各类题材与体裁的认识,是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存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平调调式是朝鲜族民歌中的主要调式之一,因此,对平调调式音阶的认识与了解,也就必然成为研究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