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呈现出优劣.正是有了社会,人性才有善恶之分.人性善恶论是伦理学最基本问题之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要正视人性弱点,善待人性,给予人性正常自然的发展空间,使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生的人性无所谓善恶,但人性却天生地极易使人趋向利己。利己人性作为人类潜在特久的动力曾推动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但利己人性又极易制造出丑恶。人性既是具体的历史的,但共同的人性还是可以抽象出来的。人性有它固有的生物根源,但它同时又是可塑的。社会应健全自己的机会机制,拓展更多的机会,去开发人性善的倾向,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社会也应完善自己的制约机制,约束人性恶的倾向,保证社会活而不乱,运作有序。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的人性化是法律人性化的进一步逻辑延伸,也是其自身革命性的需要,并与环境法所秉持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暗合.环境法的人性化要求协调好环境法的新伦理观与其法律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以温情的方式施行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的人性化标准体系呈现出多重性,它要求环境法理论展开和制度构建必须充分契合人性,同时并重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兼顾人性中的善恶本性,关照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5.
培根是英国16世纪著名法学家,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极为深刻。他的人性善恶二元论和人性可塑论客观全面地回答了人性善恶的理论争议。他对善恶伦理学上严格的概念界定,以及诸多培植善和防范恶的具体举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法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性关乎人的本质及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其他学科的根基所在.对人性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形成了诸多流派,但多囿于善恶二元道德评价体系之中.比较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性学说侧重对人性本体的研究,最终发展为独特的“体用不二”人性哲学体系;西方人性学说侧重于相论的研究,而对人性本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跳出传统的人性二元框架的束缚,从“体”、“相”、“用”三界说的角度对人性进行系统考察,乃是研究人性的崭新路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人性哲学体系,亦即人性动态一元论,能有效的弥补东西方人性学说的不足,更合乎人性本身和指引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对人性的正确把握是顺利进行制度设计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对先贤们的人性观的梳理和评述,文章认为人性是人自为的结果,是现实、具体和可变的,是善与恶的混合体,故制度设计应防恶、扬善。  相似文献   

8.
舍勒把康德伦理学当作形式先天的伦理学理论代表,而舍勒建立起来的伦理学理论是质料先天的价值伦理学。两种伦理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究竞是把“合法则”和“违法则”的形式当作评判行为善恶的唯一标准,还是把价值及其秩序当作行为善恶的最终根据。实际上,道德法则本身也必须以价值及其秩序作为依据,因此舍勒伦理学是对康德伦理学的深化和补充,而后者之所以没有看到这个更为根本的伦常事实,是错误的人性预设所造成的,并且这个错误的人性预设实际上危害到了人们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9.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孟子所讲的“性善“之“性“,不仅仅只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而且具有逻辑和道德的深远意义.孟子的“性善论“虽然认为人之生而固有四种善良的心,并承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作用,但强调的仍然是主观思想意识对人性的决定作用.所以孟子“性善论“构建了一个自律的伦理学体系,性善的实现是人后天自我修养的完善.孟子从“源头上“说“性“,展示善良的人性原型,主要阐述人的理性、自满性、理想性,检讨修己的可能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反思当代中国人性之善恶与人性之沉沦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西方以人性恶为预设和中国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两种法律制度。认为,监督制度是基于对人性不信任的理念而产生的,但由于对“人性恶”认识不够,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设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监督权难以阻止侦查权对人权的侵犯。因此,要对人性进行理性思考,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性恶假设,对我国的侦查监督制度进行重构:以塑造合理的侦查结构为重点,设立相对中立的专门监督机关为辅助,通过对权力的合理配置,以权力制约权力,加强权利保障,以权利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12.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蝇王》是一部内容及其深刻,视野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精心解读的作品。但是戈尔丁的目的不仅仅是发掘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他是让人们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并展示人类内心的欲望,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性之中自有善恶,但自由意志的发挥会引领人们作出积极的选择,从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希望和光明。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与英国作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虽然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但它们在人性恶这一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截取了两个文本中的孩童形象来揭示两位作者所要表达的共同主题,并试图分析他们表现这一主题时所体现的反传统倾向。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两位作家持“人性本恶”写作的原因,以试图说明他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从中总结出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威廉·杰拉尔德·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使用大量象征手法来表现“人心黑暗”这一主题。他认为人的本性基本上是邪恶的,所以对人生抱着悲观态度。戈尔丁运用的象征手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象征和整体象征。个体象征形象主要来源于神话传说、圣经故事,以及西方古典文学作品;整体象征形象也就是通过上下文获得象征意义的形象。这两类象征手法交替运用,起了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达到了神秘性与现实性并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中国的儒家法律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及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价值观念上“正义观”与“天道观”的分歧;治国方略上“法治观”与“人治观”的对立;权利与义务关系上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对立;人性分析上“性恶观”与“性善观”的冲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真正的适合社会趋向的法律制度,必须大力吸收借鉴西方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子那里,天人之分与性伪之分二者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同奠定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主旨在于论证吉凶由人,将人世治乱的重心放在人自身和对礼义的推崇上面。由此更进一步,荀子从"察乎性伪之分"引发出性恶论和化性起伪的思想,解答了礼义的起源问题和政治上贵重圣王礼义的缘由。进一步讲,天人之分和性伪之分的内在关联,还表现在对天生人成的主体精神的张扬和对圣王礼义之于国家社会的合理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郑洪林 《科技信息》2012,(24):170-171
William Golding is a very genuinely serious writer because he holds a very strong pessimistic view towards human nature.Lord of the Flies is Golding’s first novel.Especially,the novel shows 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little children.In the story,Golding puts those children in an isolated island,which far from the civilization world and without adults’control.The evi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explored in the children without the rule of civilization.What’s more,Lord of the Flies is a novel which shows the original evil of human’s nature.We can learn some evil of human beings from Lord of the Flies as the same as reading Bible.My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vils contained in the novel through three steps.First,analyze main characters and symbol things in the novel.Second,analyze some important things or affaires in the novel.At last,find some more evils of human or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