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不同条件下考察了苯甲酸与乙二胺的反应,对反应产物,主要副产物及反应中的间体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熔点测定,无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产物为2-苯基咪唑啉,主要副产物为二苯甲酰乙二胺,中间体之一为乙二胺与苯甲酸形成的双盐,试验发现在不同溶剂中反应的产物和副产物的比例,产物纯度相差很大,对反应机理及溶剂效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研究了用脂肪酸和二乙烯三胺反应合成咪唑啉衍生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物的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棉籽油合成了缓蚀剂咪唑啉衍生物,试验了产品的乳化性能,测定了产品的缓蚀效果,并对反应的原料选择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4.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月桂酸、二乙烯三胺、碳酸二甲酯等作为原料合成一种双子咪唑啉季铵盐类化合物,并在3.5%Na Cl溶液中通过静态失重法测定该缓蚀剂对马口铁片的缓蚀能力,考察了缓蚀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通过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的测定,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进一步考察。结果表明双子咪唑啉缓蚀剂在3.5%NaCl溶液的腐蚀环境中对马口铁片具有好的缓蚀效果。当温度T为30℃,缓蚀剂浓度为50 mg/L时,其缓蚀率最大可到91.25%。Tafel曲线表明缓蚀剂浓度增加,其腐蚀电位会向正电位方向移动,且自腐蚀电流密度也在很大程度上随之降低,缓蚀率在增加。从交流阻抗谱的阻值半径可知当缓蚀剂浓度为50 mg/L时得到的阻抗谱半径最大,说明在这一浓度下,腐蚀速率最小,缓蚀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镝与邻氟苯甲酸有较强的荧光分析,并观察到镧存在下的共发光现象,研究了该反应的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反应和测定的最佳条件,镧的加入使原有的1镝-邻氟甲苯甲酸-乙二胺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大85倍。  相似文献   

6.
用合成的五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链长的醇类,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油的增溶作用,从各种条件得到对水最大增溶作用,验证了从微观结构出发所得理论结果。同时,对水最大增容的各种条件是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在实验应用中,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N-(2-羟乙基)乙二胺和氯乙醇为原料,经酰胺化、环化和季铵化,合成了一种二羟乙基油酸基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试了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 M. C.)、泡沫性能、溶解性和润湿力等,并对合成介质和产物结构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广存  魏丰华 《山东科学》1997,10(3):34-35,38
研究了烷基咪唑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的催化合成法,优化了工艺条件,选用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可使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烷基咪唑啉产率90% ̄95%。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的组成及其酸度对分离测试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高氯酸盐、硫酸是这一分析的良好的流动相添加剂;流动相中加入四氢呋喃及保持流动相一定的酸度可改善在常用波长下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正庚烷/正已醇/水体系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酸、碱、盐、温度对体系电导行为的影响,求得了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对该体系导电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7,他引:16  
报道了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以及抑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效应为可逆抑制效应.测定导致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1.20和1.00mmol/L.苯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4mmol/L苯甲酸使得单酚酶的迟滞时间从42s延长到200s.测定苯甲酸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测定抑制常数为0.95mmol/L.苯甲酸与酶的结合导致天然酶的内源荧光的量子产率下降,但荧光发射峰没有位移.作者提出抑制剂与酶分子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2-甲基-3-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重氮化、水解反应合成目标产物2-甲基-3-羟基苯甲酸,确定了合成条件,改进了其它方法繁琐的后处理工艺及昂贵的设备,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取代基对苯甲酸酸性强弱的影响,应综合考虑电子效应、氢键、立体效应和邻位效应等多方面因素.本文用轨道理论解释邻位效应,能更好地理解邻位取代苯甲酸的酸性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取代基及同一取代基在不同位置对苯甲酸酸性大小的影响较复杂 .很多资料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一些情况作了解释 ,效果很好 .但还有许多情况下 ,用简单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无法解释 .本文应用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和邻位效应等对取代苯甲酸酸性大小进行合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压片法测定了苯甲酸晶体的红外光谱,并与苯甲酸的标准红外光谱比较,确证了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苯甲酸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了优化和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苯甲酸各构象的红外频率与其实测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确定了在晶体中苯甲酸的分子结构,同时在计算中给出了各种频率所对应的红外强度,对光谱进行了归属.通过对光谱归属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在晶体中苯甲酸分子是以构象a的分子构象为单体,按图3的形式形成二聚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苯甲酸晶体中分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片法测定了苯甲酸晶体的红外光谱,并与苯甲酸的标准红外光谱比较,确证了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苯甲酸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了优化和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苯甲酸各构象的红外频率与其实测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确定了在晶体中苯甲酸的分子结构,同时在计算中给出了各种频率所对应的红外强度。对光谱进行了归属。通过对光谱归属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在晶体中苯甲酸分子是以构象a的分子构象为单体,按图3的形式形成二聚体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氯化钠对膨润土进行钠化,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作用制得 PDMDAAC 膨润土。经FTIR分析,研究 PDMDAAC 膨润土对水中苯甲酸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当选取吸附剂用量为0. 5 g,吸附时间为 1 h,吸附酸度为 pH = 4 时,PDMDAAC 膨润土可吸附 0. 5 mmol / L 的苯甲酸,其最大吸附效率可达86. 57% 。PDMDAAC 膨润土对苯甲酸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及 Langmuir 型等温曲线。  相似文献   

18.
用HPLC法对酸奶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进行测定;醋酸铅、草酸钾一磷酸氢二钾溶液处理样品,C18柱(150mm×2.1mmi.d5μm)分离,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6.7)=1:9,紫外检测器于227nm检测。该方法能对酸奶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很好分离,RSD分别为1.69%和2.2%,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5.8%和99.6%,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苯甲酸衍生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马铃薯的PPO理化性质,为研究其抑制剂的作用条件奠定基础.该酶作用的最适条件是30℃,pH 6.0;酶在低于50℃和在pH 5.15~8.75内稳定;在pH 6.8,30℃下,酶催化L-DOPA氧化反应的Km和Vm分别为7.24 mmol/L和617.0μmol/(L.min).3-甲氧基-2-羟基苯甲酸、4-甲氧基-2-羟基苯甲酸、5-甲氧基-2-羟基苯甲酸、4-甲氧基-3-羟基苯甲酸和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等对马铃薯PP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1.78、0.28、0.53、0.14和2.49 mmol/L.抑制效应均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常数分别为1.56、0.24、0.46、0.12和2.37 mmol/L.  相似文献   

20.
多元校正电位滴定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电位滴定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滴定剂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钾的混合溶液,被滴定液中同时插入了pH指示电极和氯离子指示电极.在滴定过程中的任一滴定点,溶液的pH和滴定剂的加入体积可由两个电极的电位测定值同时获得,从而可应用多元校正法由相应的滴定曲线求得混合酸中每一种酸的含量.该方法免去了滴定剂体积的直接读取,且不需确定滴定终点,因此该法简便、精确.应用本方法对样品中的苯甲酸和水杨酸进行了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