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串珠镰孢AS,3,2960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赤霉素的固态分批补料发酵和液态发酵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分批补料发酵赤霉素产量为液态发酵的3-4.7倍。  相似文献   

2.
用串珠镰孢AS3,2960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赤霉素的固态分批补料发酵和液态发酵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分批补料发酵赤霉素产量为液态发酵的3~47倍。  相似文献   

3.
生物农药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以麸皮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对苏云金杆菌毒力效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000g,玉米粉20g.豆粕150g,KH2PO4 2g;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含水量为60%,发酵温度30℃、pH为7.5,培养时间48h.结果分析表明,苏云金杆菌的毒力效价达5400IU/mg。  相似文献   

4.
玉米皮水解液发酵生产饲料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玉米皮水解液发酵生产饲料酵母的摇瓶间歇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条件 ,进行了10L反应器分批补料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间歇培养的适宜底物浓度为2 %糖浓度和7 %麸皮水 ,摇瓶间歇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的酵母浓度分别达到10.9g/L和21.6g/L ,10L反应器分批补料培养的酵母细胞浓度达20.7g/L。  相似文献   

5.
从pH 5.0的酸性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4,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7.79%,玉米芯9.10%,NH4NO3 0.51%,MnSO4 1.60%,水50%,接种量2.0%,最适发酵温度28~32 ℃,发酵培养48~52 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750 U/g(碳源).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4.8,比野生黑曲霉的pH值低.通过生长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鉴定该菌株为黄曲霉.  相似文献   

6.
苹果废渣发酵生产有机肥料的速效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苹果废渣接种高效微生物菌群,固态发酵生产有机肥料过程中速效磷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各因素进行比较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发酵过程中速效磷的变化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有机肥料速效性。结论 尿素质量分数、时间、pH值和水料比等是影响速效磷质量分数的主要因素。当尿素质量分数为0.5%,发酵时间为15d,pH值为7.0,水料质量比为3:1时,样品中的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出酶的方法,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过程中最佳的补料速度为5.5 g/(L·d),在此条件下产酶第8天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14.40 U/mL和1.59 U/mL。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出酶,与对照相比,第4、6、8天出酶模式(模式1)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8.14%; 第4、7天出酶模式(模式2)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7.75%; 第5、8天出酶模式(模式3)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27.35%。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出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总滤纸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真菌产生的淀粉酶具有水解条件温和耐酸的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筛选高产淀粉酶黑曲霉菌种,通过采用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处理等方法联合诱变黑曲霉出发菌株,并对筛选出的黑曲霉菌株固态发酵产α-淀粉酶最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过微波诱变16 s和硫酸二乙酯处理20 min筛选出了一株高产α-淀粉酶菌株黑曲霉MD-17,其最佳产酶固态发酵条件为:麸皮与玉米粉干重比为7:3,硫酸铵0.6%,初始pH=5,料水比1:1.5,α-淀粉酶的酶活力最高达到6011 U/g湿曲。  相似文献   

9.
黄芩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芩药渣的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稀硫酸时黄芩药渣进行预处理,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以黄芩药渣为原料,利用扣囊拟内孢霉固态发酵生成单细胞蛋白,确立了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及pH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含水量55%,培养时间24 h.在上述的条件下发酵后,药渣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由8.99%提高到24.80%.  相似文献   

10.
用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株黑曲霉以芦丁为底物进行液态发酵,以达到将芦丁转化为槲皮素的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液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芦丁3%,NaNO_3 0.3%,K_2HPO_40.1%,MgSO_40.05%,KCl0.05%,FeSO_40.01%;pH=6;装液量20%,接种量20%,培养条件为35℃,200 r/min.在此条件下,芦丁的转化率为97.78%,槲皮素的得率为90.39%.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槲皮素的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酒精浓度60%,料水比1:6,温度60℃,提取4次,每次60min.在此条件下,槲皮素的提取率为95.37%.对提取得到槲皮素粗品进行热水沉淀,最终得到纯度为97.12%的槲皮素.  相似文献   

11.
杨玉华  李存民 《河南科学》1998,16(3):371-374
本文报导以小麦为原料,采用半地下发酵池,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分容器、分场地进行固态发酵生产优质食醋新工艺的研究。经过近2年的大量条件试验和多批扩大生产稳定试验,原料淀粉利用率平均达到50.7%;主料出品率平均达到5.78kg(以5%醋酸计)。  相似文献   

12.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用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和滤纸酶(FPA)酶活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后续绿色木酶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联合稀酸预处理秸秆最有利于发酵产纤维素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基质浓度7%,H2SO4浓度2%,在180W的微波功率下处理稻草5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单位能耗的酶活增加量最高,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比未经处理的稻草发酵后所得酶活提高了135.6%和82.7%.  相似文献   

13.
水稻恶苗病菌发酵赤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8763”作为出发菌株,经菌种分离纯化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后发酵 9d,赤霉素的效价达到 2.190g/L,比原出发菌株提高了4.3%,获得了赤霉素的结晶。还研究了影响赤霉素发酵的多种因素,包括发酵培养基中主要原料的最佳用量,初始pH;通气量,以及添加氨基酸对产品效价的影响,对赤霉素发酵全过程的生化曲线分析表明;赤霉素合成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量合成阶段,碳源是决定赤霉素效价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果米双菌共酵制造苹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大米为原料,探讨快速生产苹果醋的工艺.酒精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质量比为l∶1的苹果汁和大米糖化液的总糖浓度调整到13°Bx,加入0.15%(NH4)2SO4、0.15%KH2PO4、0.1%MgSO4,灭菌后25.5℃培养,酵母发酵最佳周期为100 h,可生产出酒精度为8.0%的酒精液.醋酸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发酵初始酒精度为5.5%,接种量为7%(先接醋酸菌DT-2 4.2%,后接AD1为2.8%),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20 r/min,初始pH 5.5,发酵时间为6 d,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加糖方式为分次加糖,产品质量和口感最佳.采用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为苹果醋的生产提供更为广泛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醋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曲霉降解秸秆的效果,黑曲霉和酵母共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在最优条件下产乙醇的效果.从秸秆腐殖质土中筛选出9株黑曲霉,并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筛选出水解圈比较大的两株菌,从pH、温度、发酵时间对两株菌进行产纤维素酶的优化,并将黑曲霉和酵母在最适条件下共发酵生产乙醇.最后得出pH=5,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时酶活最高,液体发酵在上述适宜条件下降解秸秆72h后接种酵母进行共发酵24h,生产出乙醇,质量比是3%.  相似文献   

16.
胡宜亮  刘德海  杜迅  庞向宇  孙晨阳 《河南科学》2012,30(11):1589-1593
采用黑曲霉菌株An08-752,经曲盘、发酵床(帘子床)、厚层通风制曲池进行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饲用β-葡萄糖酶,结果表明:通风曲池厚层通风发酵培养30~32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15×105μ/g;发酵床发酵培养时间35~37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28×105μ/g;曲盘发酵培养32~34 h,产β-葡聚糖酶最高,发酵酶活力达到1.36×105μ/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以提高乙醇的产量。【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6%(W/V),初始pH值为4.2。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2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7%(W/V),初始pH值为4.3。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则可降低醪液残糖,提高原料转化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对木薯生粉发酵96h,醪液乙醇产量可达16.24%(V/V),残还原糖含量为0.29%(W/V),残总糖含量为1.81%(W/V)。与初始条件相比,乙醇产量提高25%。【结论】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可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 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 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 662 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  相似文献   

19.
高效降解秸秆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堆沤秸秆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YA-14,经菌株形态特性分析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菌株产酶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1,初始pH值为5,Mg2+ 浓度为0.4 mg/mL,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