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继良 《科技资讯》2007,(34):236-237
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虽然对遗失物制度的规定比民法通则有一定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遗失物拾得人的义务方面,主要有告知义务、报告及交存义务、保管义务、和返还义务,我国遗失物拾得人的义务与其他国家比较,区别不大,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方面,与其他国家比较,差别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我国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进行了重构,确立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拾得人有条件地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制度,这样才能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遗失物制度.  相似文献   

2.
拾得遗失物制度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拾得遗失物看似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有关遗失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在法学界始终存在争议。不同国家对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归属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我国《物权法》对于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归属上的无偿归还制度规定比较僵化,为了实现财产的最大利用,权衡利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物权法》应完善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的拾得遗失物制度过分加重了拾得人的义务,而忽视了对拾得人权利的规定,由此造成拾得人权利义务极度失衡的局面。笔者认为未来完善拾得遗失物制度时,应划清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增加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取得权等权利,平衡拾得人与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4.
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 ,若未将之据为己有适用于无因管理 ,若公然据为己有则发生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的竞合现象 ,拾得人拒不返还数额较大的遗失物不构成侵占罪 ,我国法律应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解静 《科技信息》2011,(18):I0054-I0054
遗失物拾得制度不是物权法的基础性制度,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普通性,对其进行研究对司法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我国《物权法》将遗失物拾得作为所有权的一种特别取得方法予以了具体规定,补充、完善了《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的相关规定,形成了我国的遗失物拾得制度。本文将以《物权法》为基础,从遗失物的定义、拾得的涵义、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等方面一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遗失物拾得制度构筑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拾金不昧"基石之上,未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的遗失物取得权,具有浓厚的道德法律化倾向。因之主张在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遗失人发现机制,在赋予拾得人上述权利的基础上,重构遗失物拾得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遗失物拾得人是否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国外立法和学界皆存有争议。有别于一些国外的立法,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物权法》仅规定拾得人享有约定报酬请求权。这一规定不仅有其理论渊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符合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情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8.
孙风强 《科技资讯》2014,12(23):199-200
我国《物权法》对于遗失物权属的规定过于概括,导致法律实践中处理此等问题的无措,甚至出现民刑不分的差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对遗失物拾得问题的法律关系认识不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够平衡所致.遗失物拾得问题应该是一个民法问题,涉及物权和债权的法律关系.分析和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有利于法律实践中解决好因遗失物而发生的纠纷.  相似文献   

9.
遗失物拾得是物权法中的一个具体制度,我国现行立法对遗失人的权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却忽视了对拾得人权利的保护。但伦理学上的性恶论以及经济学的分析却使赋予拾得人权利获得了合理性。结合各国实践,建议我国立法可以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留置权以及在一定情况下取得拾得物所有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从因果方面检讨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立法窘境,通过三大正当性基础论证拾得人享有报酬请求权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关建议驱动双方主体由“双输”至“共赢”局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民法立法的精神是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鼓励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良好的公共道德。但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放大了作为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思想觉悟程度,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人对个人利益的要求,并由此做出对人的行为统一但不适当的规定。而且从众多实际案例来看,现行制度并没有给拾得人归还的动力,反而有引导拾得人占有拾得物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悬赏广告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分析悬赏广告的内在性质,认为司法实践中将拾得遗失物法律规范与悬赏广告对立起来,是不符合立法本意和社会实践情况的。轻易否认悬赏广告的效力,无疑否认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民事流转的正常秩序。法律应时而生,我国对悬赏广告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边缘人"在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视野中,体现在两个维度之上:第一,导演自身作为体制边缘人的抒写;第二,导演呈现的表象群体。两个维度趋向于同一种生存状态:冷漠隔绝的悲剧冲突中追忆爱的信仰,走向生命救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7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明确定的规定,但在其适用范围上仍争议颇大,尤其是在对不动产、盗赃物、遗失物、国有财产、以及对其他物权的适用等问题上存疑较多。该论文结合办案实践,对这几个问题做出严谨与科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在此制度框架下,司法实务中有些案件依该规定判决往往会出现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理论界对"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争议纷纷、尚无定论。在分析我国立法缺陷、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关系的基础上,对强制性效力规定进行类型化,结合表征判断和价值判断方法综合认定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机房管理中心在工作中难免会收到机房内拾得的物品,拾得物管理成为机房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内容。该文对高校机房管理中心在拾得物问题上充当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并列出了与拾得物相关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机房拾得物类别和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总结出了U盘类拾得物的管理方法,并提出了"借用"和"捐赠"两种高校机房拾得物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侵占罪是我国现行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也是比较常见的罪名,但是由于法律条文规定的概括性与司法解释的相对滞后性,致使侵占罪从设立以来,有关此罪的认识就一直存在诸多分歧,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司法实务部门对侵占罪的认定。遗忘物与遗失物是有区别的,遗失物应当纳入侵占罪的惩罚范围;非法占为己有是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转变为自己所有的主观意图在客观上的表现;拒不退还或交出是作为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出现的;侵占罪是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案件。梁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是"以人治企"时代的残余。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它已暴露出种种弊端,我国新《公司法》依然延续了旧有法律的特点,即代表人制度的法定性、唯一性。同时又"突破性"规定了"经理"也可以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使我国代表人制度更加迷茫。将公司代表权赋予董事会来行使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