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海河湟区水土资源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东部河湟区是青海省内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不仅是当前水土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河湟区水土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城市开发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和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选取了21个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方法分为3个层次,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江阴经济开发区;Ⅱ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相城区;Ⅲ级区,主要包括太仓市经济开发区、太仓市港口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诸桥工业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宝应县安宜民营工业园;Ⅳ级区,主要包括苏州市高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无锡市宜兴县环保科技工业园、如东经济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宿迁经济开发区;Ⅴ级区,主要包括新沂经济开发区、东台城北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区域上,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在上述的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依据.以黄河下游滩区河南段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转移矩阵、变异系数对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空间自然连通性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斑块现象.2000—2020年研究区时空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和水面.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乡市原阳县以及郑州周边区域的滩区.200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最大.(2)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左右,其次为水面、滩涂、建设用地、园地及林地.研究期内,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耕地、水面和滩涂,且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总体来看,研究期内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加的趋势,202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为78.49%.在时间序列上...  相似文献   

4.
二滩水电站围堰截流前的鱼类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鱼类区系,渔获物组成,资源利用状态,江河渔产品的供求,渔政管理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监测二滩水电工程围堰截流前,对影响区的江河鱼类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了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农用地的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的因素指标,指标体系建立符合西部欠发达区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人为偏好;指标体系建立基础上的璧山县农用地等别与级别划分区际、区内差异均较明显,符合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资产化管理、集约化利用特点;半结构访谈法充分体现了农户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市场主体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为西部欠发达区县域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展所需数据的获得提供了一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冬、春干旱少雨、是制约我区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区十五个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地多年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叙充分利用我区各个蔗区自然生态资源,提高旱地甘蔗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枣庄渴口水源地奥陶系灰岩区边界条件、地下水位、地表水流量实际查勘、测量和水文地质参数、入渗补给量计算,分析了奥陶系灰岩区最大储水量,为水资源的配置、利用,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信息熵和SSM模型分析2010-2018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差异,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旨在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无序方向演化;(2)“三大片区”不同地类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分别为主城区呈低值区状态,近郊区呈现中高值区—高值区状态,远郊区呈中值区—低值区状态;(3)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整体呈现波动增长再稍有回落的趋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的转变;(4)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总体往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港湾整备是国民经济顺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港湾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不仅以经济指标为依据,同时还必须考虑环境问题,以及地区住民所受的实 际影响.因此,作为规划的理念,港湾整备必须以沿岸区域的一部分来处理. 在沿岩区域综合规划的制订过程中,考虑港湾的区域规划. 规划者在制订方案时应以此方案的受影响者的意见为依据,对方案进行 综合评价.因此,公开法作为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手段被提出,并且以决策论为 基础,评价者之间通过公开相谈,交流意见,在决定方案的同时,制订出利益 再分配的方案.公开法是关于公共投资及土地利用等公共决策的一种比较理 想的综合评价法. 关于沿岩区域的综合利用规划,通过特性区划分、用途区划分及利用区 划分这三个阶段来实现各种利用功能的要求.特性区划分是以沿岸区域的地 理的特性来分割的.在各特性划分之中,各用途区划分是以环境指标来确定 沿岸区域的及开发、保全及保存这三种区域.最后,对于每一用途区划分,进 行利用区划分.利用区划分是以调节沿岸区域的各种活动为目的.本论文重 点是利用公开法来进行利用区划分.沿岸区域的活动分为工业、生活、观光及 贸易港湾型.各种活动的潜在的利用可能性用适性度来表示.在满足各活动 的需要之上,以适  相似文献   

10.
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中国水资源保护状况和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分级分类系统及区划成果。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水功能区的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按流域将水域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及生态环境恢复区,为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效解决行政边界水污染纠纷和矛盾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出了将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细划为饮用水源区、调输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生态环境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航运用水区10个二级功能区,明确制定了各级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和水质管理目标,构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应用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天然裂缝尖端附近会发育许多待破裂区,在宏观裂缝形成前产生微裂隙,最终影响水力裂缝的扩展规模。为有效增加裂缝性致密储层的缝网规模,针对待破裂区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实验,探究待破裂区域的影响机制。选取致密灰岩露头,精细刻画了裂缝性致密储层露头压前压后裂缝形态,分析了天然裂缝形态、待破裂区域以及泵注参数对裂缝性致密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待破裂区,即断裂过程区,主要发育在井筒周围;声发射监测结果显示,在注入压力达到破裂压裂前,岩石内部已经发育大量待破区,决定了裂缝的起裂位置和初始扩展路径,压裂过程中排量的突然提高会使待破裂区迅速沟通形成裂缝,随后逐渐扩展。当水力裂缝延伸到层理面后,随排量阶梯式增加,泵压提高,会使层理面附近发育新的待破裂区,进而影响到水力裂缝的转向、分叉或是否穿透天然裂缝。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提出建立二级分类系统:1.按照保护的对象和目的把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六类: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重要生物物种保护区;森林公园;山地水源保护区;自然遗产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2.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和综合管理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小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经营区、旅览区、动、植物园、生活服务区等。明确保护区类型和实行分区制是强化保护和实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效果和效益,在碳中和视角下对广东省121个主体功能区县进行碳平衡测算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主体功能区提出空间低碳优化策略。碳平衡测算结果表明:自2012年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中和工作成效总体初步显现,但仍有一部分主体功能区县的实际发展与规划定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2017年,有14个优化开发区县的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重点开发区中除了赤坎区、霞山区和城区等8个县(市、区)的发展方式相对较好外,其他31个县(市、区)在加快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突出;有12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和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净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有13个农产品主产区县的耕地碳吸收量呈现减少趋势;121个主体功能区县中,仅连平县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胶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基础,同时生产、生活功能又影响生态系统。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必要对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重要功能进行统筹研究,即可以采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方法统筹安排土地的利用方向。选取人口密度、亩产GDP、水浇地比重、城市用地比重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胶州市所辖的18个乡镇(街道办)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利用SPSS软件的Hierarchical Clust功能,得到系统聚类结果,在充分考虑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生态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特征、区位条件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聚类分异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将胶州市分为中心城镇发展区、东部重点开发建设区、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保护区,并且对四类功能分区提出调控措施及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西西江流域的历史农业生产及自然灾害情况,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生态经济理论,提出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骨干工程的建设建议。重点治理水源涵养区、大中型水库防护区、严重水土流失区、主要江河护岸区、石山岩溶区和主要农业旱区,项目工程实施后,新增加森林面积37794km^2,减少水土流失793.7万t,每年可减少受灾面积5901km^2,年减少粮食损失5.58亿kg,减少2.24亿元经济损失,新增加森林蓄积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主体功能区进行空间治理,旨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范空间开发次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文章对国内外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建立了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以及区域发展潜力系统构成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包括14个影响要素指标。以溧阳市的10个乡镇作为基本的划分单元,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进而对四类功能区划分结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土壤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广州市7个功能区绿地土壤的特征,分析其在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普遍存在压实现象,质地以砂质壤土和粉质壤土为主,pH明显升高,以中性和碱性所占比例较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磷含量则略高。土壤肥力以新居住区为最好,其次为公园,其后依次为老工业区,新开发区,老居住区,交通区,商业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选取该气田7 口气井作为研究对象, 在对采集的天然气进行汞含量检测的同时, 开展天然气组分和烷烃碳同位素分析。检测结果显示, 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介于11~29200 ng/m3之间, 平均为17600 ng/m3, 属于中、低含汞天然气。双坨子气田天然气汞含量随产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深层天然气要远高于中、浅层天然气, 天然气汞含量的分布特征明显受该盆地双层地质结构的控制。研究表明, 双坨子气田汞含量分布特征既与天然气类型有关, 也与气源岩热演化程度有关。双坨子气田深层天然气为煤型气, 中、浅层气则为油型气或油型气-煤型气的混合气。气源岩热演化程度的不同, 是造成双坨子气田与其邻近的长深气田天然气汞含量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主城区6大功能区即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区、文教区、居民区和旅游区的土壤为对象,根据抽样统计原则,分别采集了48个城市土壤样品,按照国家测量标准方法分析研究了土壤样品的基本性质及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等)的全量、模拟酸雨(pH值为4.5)浸出量。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土壤的自然组成均无太大的差别,大于0.25 mm的颗粒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各粒径的土壤颗粒对重金属的贡献率与土壤颗粒的自然组成相吻合;重庆市主城区土壤呈碱性,全氮含量远远低于农业土壤,在不同功能区,土壤的全钾含量差异不大,全磷水平不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重庆市主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的重金属为Hg、Cd、Cu和As。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Cr、Ni外,其他元素均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各功能区均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煤矿开采中上覆岩层两带高度,针对《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给出的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计算范围较宽的问题,采用Matlab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了以上覆岩层强度和采厚为变量的量化计算公式,确定了其函数关系,使得计算范围的准确度提高,计算结果更可靠。本研究为单一长壁式全部垮落法开采两带高度的计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论公式,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