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科技》2005,(10):50-52
“创新是美国的灵魂,是确保美国在21世纪领导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为此“美国未来25年内的课题是完善社会结构,促进发展创新”。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最全而的包括创新网络和创新制度在内的国家创新休系,使美国成为当今  相似文献   

2.
小庭 《华东科技》2006,(8):56-59
本文为《创新美国》系列解读报告第五篇,重点讨论美国与创新相关的资金投入政策及NII的建议。NII认为,良好的资金投资系统是确保美国创新模式不断优化,并在创新经济的发展中领先于世界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继续改进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重振前沿及跨学科研究”、“激活创业经济”、“强化长期投资与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06,(3):46-4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未来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即便是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美国,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2004年12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创新美国 (Innovate America)》的报告,报告指出:“创新是美国的灵魂, 是确保其在21世纪领导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该报告发表后引起各国广泛关注。为此,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此为解读报告第一篇,重点解读美国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墨轩 《科技智囊》2000,(2):4-16
激活与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立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先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21世纪的中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时代进步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及发展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论组织创新的学习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 ,指出组织学习是组织创新的机制 ,提出并详细分析了组织创新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锐  万劲波 《创新科技》2022,22(3):14-20
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科技服务组织是联结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界定了科技服务组织及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其次,从工作机制、创新机制、组织机制、服务机制、合作机制等5个方面,就科协推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机制探索进行了总结;再次,探讨了科协推动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4条路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服务组织,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创造价值共同体,完善多元化、综合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及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最后,从体系化建设、实体化运营、专业化能力、集群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水平等6个方面提出推进科技服务组织社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挥江苏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平台建设、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在组织方面进行突破,在人才激励、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实现江苏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的比较,强调贯彻“契约原则”是打造“食品安全”的基石。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创新模式,即“七大机制一体化”,有效地维护了我国“食品安全”的运行。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从树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有效载体等几个方面对保证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会学习与创新是21世纪教学新理念,这一理念的产生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及知识经济息息相关,终身教育的实质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经济呼唤着创新素质人才。因此,教会学习与创新是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我国教学改革必须以“双基”为中心向智能为中心的大转换。  相似文献   

11.
为着构建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也为着给正在改革中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朝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必须也只能循着“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的轨迹,去探索改变现有企业面貌进而建设未来企业的创新思路。这种以“知识”为基本原材料,并置于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建设的企业创新,至少应该包括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和企业功能创新。  相似文献   

12.
简要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小企业创新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经验,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提出了重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以及欧盟等主要国家和组织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提振经济的推动力,注重加强科技战略部署,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强化科技人才培养,调整科技领域重点,推动协同创新,以便尽快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并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同时也必然是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要求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本文通过分析论证,阐明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关系,探索知识经济对“智能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保障作用逐渐凸显。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可以为创新提供良好氛围并能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一系列中央文件提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本文从解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制约创新活力的问题入手,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政策着力点为方向,研究了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十六字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全省科学技术大会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提出“合作创新、重点突破、加强转化、引领跨越”,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配套政策》。我市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市科学和技术大会结合我市科技资源条件、科技进步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小庭 《华东科技》2006,(7):58-61
把人才问题作为创新政策中的首要问题来研究,表明美国对创新人才,尤其是肩负起塑造未来竞争力的下一代人才的关注。正如NII所指出,“美国的就业者及其家庭,无论在当前还是未来,都将是实施国家创新倡议的主导力量”。具体而言,NII将知识创造、教育、培训以及为劳动力提供必需的支持作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将“夯实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的根基”、“催化和激活下一代的创新者”以及“确保就业者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为核心环节。夯实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的根基NII认为,国家的创新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倚重于提出创意并将其…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机制理论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梳理了创新机制从单因素机制,到多因素机制,再到系统机制的发展过程,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两个维度总结了创新机制理论的发展规律,认为创新机制未来的研究从系统的角度讲,将形成一个从白箱研究到黑箱研究、从微观为主到宏观微观并重、从地理行政区划为界到产业联系为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