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棕色田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棕色田鼠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繁殖和社群关系及生存环境的异质性.棕色田鼠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不同月份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表现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亚成体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在夏季为聚集分布,成体雌鼠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雄鼠5~6月份为聚集分布.引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的原因是繁殖,10月份高聚集的主要原因是秋播引起鼠类的迁徙.  相似文献   

2.
中华假磷虾有10个发光器:眼柄1对,胸部2对,腹部4个。发光器的大小随体长而异,体长越长,发光器越大;不同性别发光器的大小也有差异;雌性个体较雄性大;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发光器大小也不同,以眼柄处最大,腹部次之,胸部最小。发光器的结构一般由发光体、晶体、内细胞团、反射器和外胚层细胞构成。位于胸部和腹部的发光器具有上述典型结构,而位于眼柄的发光器仅由发光体、内细胞团和反射器组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的真鲷有二个明显不同的生态类型:台湾海峡中、北部至日本南部的真鲷为春季生殖种群、产卵期为4~6月;台湾海峡南部至北部湾的真鲷为秋冬季生殖、产卵期为10~1月。秋冬季生殖的真鲷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筹特点,为开发利用这种优良种质资源,1988~1993年,我们对分布于厦门近海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进行人工繁殖研究,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完善,已确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适合于秋冬季生殖真鲷生态特点的生产性育苗工艺。本文报导了这个研究结果,并就秋冬季生殖真鲷育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南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经研究估计该种群大小为(个体高度≥50cm)1782×104个,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型,是一个增长旺盛的发展种群,平均种群密度为59.4株·100m-2,种群最大冠幅层是8~9m高的个体群,整个种群是显集群分布,但随着个体的长大,集群程度在不断减小.整个种群的集群程度的k近似值为1.3723,相应的Ⅱ级立木为1.493,Ⅲ级立木为2.838,Ⅳ级立本为4.236,Ⅴ级立木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
热带山地雨林种间联结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系数的t检验和双变量复合个体-距离法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种间联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种间大部分为独立分布,少部分为正联结,负联结很少,说明种群个体旁更易为其它种群个体占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动物在维持热带雨林多样性方面有一定作用。同时以上方法中双变量复合个体-距离法较好。  相似文献   

6.
皖西白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皖西白鹅产区内11个不同地点的24只个体一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87个DNA片段,其中的22个多态性片段,计算了各多态性片段在群体中分布的频率及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同时根据遗传距离指数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作为家养动物的个品种,皖西白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氦同位素分布与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大陆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3He/^4He数据,首次系统研究了天然气中氦同位素空间分布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的关系。中国东部滨太平区^3He/^4He平均值R=2.08×10^-5>Ra,为含幔源氦的二元混合型氦;中西部区的R=4.96×10^-8,基本为地壳一元放射型氦;华北-中原区的R=8.00×10^-7,为介于东与中西部之间的过渡型氦。整体而言,^3He/^4He值呈自东而西随远离西  相似文献   

8.
用自繁育的黑叶猴作测定,结果表明:黑叶猴整个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缓慢生长期(初生至5月龄),生长旺盛期(6月至4岁1月龄),生长减慢期(4岁1月至4岁10月龄以上).各期身体生长的平均值在雌雄个体之间看不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4月到1991年10月在呼和浩特平原对(Eremiasargus)繁殖生态作了研究,其性腺活动随季节而变化.多数雌性成年个体7月份产卵,年平均产卵3枚.卵在沙土中自然孵化,孵化期1个月左右,幼体8月份孵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绝热近似,数值解z方向微分方程,计算了超强磁场(β=10~1000)中氢分子离子H+2的m=0,-1~-4五个电子能级与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发现,对于激发态或在β≥100范围内给出很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β≤100时,为得到更好的结果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