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可军  苏同卫  梁红飞 《科学通报》2004,49(24):2511-2516
黑子数、黑子面积数和黑子单元面积数表征太阳黑子活动. 对这三个指数的1874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每月平均值进行小波分析来研究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总功率谱和局部功率谱, 并考虑了结果的统计意义. 主要结果为: (1) 黑子数和黑子面积数的局部小波功率谱很相像, 这表明黑子数和黑子面积数的周期性是很相似的. 黑子单元面积数的局部功率谱和上述二者的局部功率谱较相似, 但细节更丰富. (2) 黑子活动的主要周期有三个, 一是约为10.6年(黑子单元面积数的周期略高, 为10.9年), 这个周期在所考虑的时间范围内都是统计上有意义的, 另两个可能的周期是约为31年的周期和约为42年的周期, 它们的总功率谱的置信度低于95%, 但高于平均红噪声谱. 其他周期是没有统计意义的. (3) 这三个周期的局部功率在所考虑时间范围的后期高于早期. (4)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在这三个量的表现为, 总功率谱和局部功率谱均三者大体相似、细节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观测太阳     
我在9岁时弄到了我的第一台望远镜——那是我用挨家挨户地出售500袋花种所得的钱换来的(当时我就已经有了能言善辩的本领)它简直说不上是一台有多好的仪器、不过就是四英寸的折射望远镜而已,并且还存在着天文学家们称为“色散”的问题:它把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在稍微不同的距离上,因此一次只能有一种颜色聚焦、恒星和行星在这台望远镜上成像非常模糊,因此气得我几乎把它扔进我的房间里不再管它。  相似文献   

3.
聂清香  黄萍 《自然杂志》2004,26(1):43-44
本文分析了分别位于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6个具有不同人口规模的国家在50年间人口的出生率,发现它们都有与太阳黑子数相同的平均振荡频率,而且同一地区的出生率曲线显示出相同振幅和相位.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出生率的小幅振荡成分与太阳黑子数有高度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董培林 《世界科学》1989,11(1):61-62
今年的世界比较热,但是究竟这是否意味着地球在持久地变热,在气学专家中间还有激烈的论争。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的迈克尔·奥本海默在上周的参院听证会上说,“到下世纪初,世界可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热。”但是美国国家气象处的首席预报员唐·吉尔曼则是比较谨慎的,他说,“我们不能把今春和夏天在美国局部看到的情况看作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而伊利诺斯大学物理学教授保罗·汉德勒说,“在整个地球史上有多次的变暖和大的变冷,但谁也不知道它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小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由物镜、目镜及副镜组成的镜筒,是天文望远镜最主要的部件。除了少数小型望远镜可以拿在手中进行观察外,大多数天文望远镜必须有一个坚固的、能灵活方便地使镜指向天空任何观测目标的支架。望远镜的这种支架称为机架。根据望远镜的不同要求,望远镜的机架分成地平式和赤道式两种。  相似文献   

6.
余少华 《世界科学》1991,13(2):13-13,25
太阳中微子出现率降低之际太阳黑子数增加,而太阳黑子消失之时中微子出现率正好增长,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许梅 《科学》2004,56(4):7-7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4,180(2428):8报道,两位以色列科学家研究发现,中世纪英国小麦价格的波动,与神秘的太阳黑子之周期性变化有关系,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太阳黑子活动的守恒量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士俊  俞小鼎  陈永义 《科学通报》2003,48(17):1832-1835
介绍了一种预报太阳黑子活动期的方法, 可同时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和峰值大小. 通过研究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规律, 发现了某些变量的组合在整个太阳变化时间里具有不变的性质, 即所谓的守恒量, 只要确定了周期的起始时间, 就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太阳黑子峰值的发生时间. 同时, 根据太阳黑子序列的变化规律, 发现太阳黑子的峰值大小不仅与本周期初期的数据变化率有相关性, 而且与前一周期末期的变化率也有相关性. 由此引入了一个等效回归系数, 据此发展的峰值预报方法可以动态地调整预报提前量, 解决了预报精度与预报提前量的矛盾, 既保证了一定的精度, 又有效地提高了预报提前量, 约在周期上升段的一半处即可做出峰值大小的预报. 本方法预测第24次太阳活动周的极大值发生在2011年1月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天文学家早在公元前800年就记录下太阳黑子的活动情况。亚里士多德曾认为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到了17世纪30年代,伽利略用他发明的望远镜对太阳黑子的观察记录,被当时的宗教法庭谴责为异端邪说。数百年来,天文学家记录到像奇异的黑色花朵展现在太阳表面,并在若干天后逐渐消失的太阳黑子。尽管我们知道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增强和减弱,但是什么驾驭着这个不停息的模式,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目前,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  相似文献   

10.
太阳光球上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太阳黑子,有时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太阳黑子形态丰富,变化多端,是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热衷研究的对象.那么,太阳表面为什么会有黑子?巨大的黑子群是否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在没有专业的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观测黑子?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太阳黑子.  相似文献   

11.
尹志强  马利华  韩延本  韩永刚 《科学通报》2007,52(16):1859-1863
近期Solanki等利用树木年轮中14C含量变化的测算资料, 重建了过去10000多年间采样间隔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Usoskin等则利用地磁变化资料重建了过去近7000年间采样间隔也为10 a的太阳黑子数序列. 本文采用Lomb-Scargle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序列, 得到了太阳活动的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和准周期, 它们大约为225, 352, 441, 522和561 a以及近1000 a和略大于2000 a的准周期. 同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它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这些长和甚长的准周期性分量均具有较明显的时变特征, 即它们的周期长度和波动的幅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并在某些时段出现较大的波动, 显示了太阳活动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2):12-14
于1995年12月2日发射升空的“太阳及日光层天体探测”卫星(soho)朝着太阳中心作了一次令人惊异的旅行。太阳黑点下究竟蕴藏着什么?为什么围绕着太阳的日冕之内层温度远比其表面高?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磁场是一种什么现象?这些是人们想通过Soho号卫星收集到的最新资料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揭开太阳的面纱欧洲人研制的太阳探测器——Soho号卫星配备着极为完备的测量仪。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卫星得以探查太阳内部最深处,太阳黑子底下的秘密特被人类揭开。对太阳作深入细致探测已经开始。为推断出太阳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天文学家们一…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     
宇宙的大部分是由没有光线的 空洞构成的,其中不可能形成恒星 和星系。然而科学家最近指出,这 些黑暗的区域或许并不像看上去那 么空。  相似文献   

14.
太阳黑子拍摄方法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发光气体球,从中心到边缘依次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通常人们看到的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光球,太阳光能几乎全部来自光球,太阳光谱也是在光球形成的。太阳大气十分活跃,通过望远镜经常可以看到黑子、耀斑、日珥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为研究太阳贡献出毕生精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被人们称为"太阳的开拓者",誉为"现代太阳观测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6.
谢懿 《世界科学》2009,(8):9-10
太阳活动是否进入休眠期 自1843年德国天文学家萨缪尔·H·施瓦布(Samuel H.Schwabe)首次发现太阳黑子具有大约11年的循环出没周期以来.科学家已经非常细致地监测了太阳的活动。在最近的这一阶段,太阳似乎在去年秋季已进入它最平静、黑子最少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晨风 《科学之友》2013,(6):32-33
一项最新研究否定了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并且重申一项科学界的共识,那就是在目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地震都是无法进行预测的。不出所料的,在四川雅安发生大地震之后,网络上便开始疯狂流传各种荒诞不经的谣言,有人宣称自己能够预测地震,有人声称自己发现云彩或其他自然现象发生了异常,各种阴谋论更是甚嚣尘上,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由于2013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其中就有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太阳活动与地球上  相似文献   

18.
李元  齐锐 《大自然探索》2009,(7):F0002-F0002
根据天文学家的测算,2009年7月22日,我国境内将出现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持续时间将超过6分钟,这次日全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9时左右,并从西向东扫过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城市,如果老天作美,而且你又足够幸运地正好身在日全食经过的路径上,那么你就可以观看到这一罕见的天文奇观。  相似文献   

19.
谢懿 《世界科学》2010,(12):17-19
太阳黑子一直来来去去,然而,最近它们似乎失去了踪影。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记录着出现在太阳表面上的黑子:它们可以持续存在数天、数周或者数月的时间;而正是这些记录让我们知道了太阳黑子数有着大约11年的循环周期。  相似文献   

20.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关系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若文  曹杰  黄玮  年艾冰 《科学通报》2009,54(7):871-875
利用1976~2006年间的太阳常数观测资料和小波方法分析了太阳常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 连续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常数具有多尺度的演变特征. 在低频部分, 太阳常数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大体一致, 具有显著和稳定的8~11.4年的振荡周期; 在高频部分, 无论是太阳常数, 还是太阳黑子数, 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时期才表现出2~6月的间歇性显著振荡周期. 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在8~11.4年的频段上具有显著的共振周期, 且在此频段上太阳黑子数的变化略超前于太阳常数变化约2个月. 在此时间尺度上,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是导致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6月的频段,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仅在太阳周的峰值期才存在显著的共振周期, 但二者的位相关系不稳定. 在考虑太阳黑子数与太阳常数位相关系的条件下, 建立太阳常数的重建模型并进行了检验; 最后重建了1878~1975年逐月的太阳常数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