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4,(11):14-25
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巨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讲互利共赢,那就会像一个大胖子跟一个小瘦子谈共赢一样,失力过于悬殊,做大互利共赢不太现实。李总理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从理念上提出中非要共促“包容性增长”。就是说不仅中国要包容性增长,非洲也要包容性增长,中非关系也要包容性发展。我觉得,未来的中非关系要超越“共赢”达个基本层次。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要“多给少取”,更多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我们总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这种说法正在非洲遭受挑战,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已不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
非洲大地上的中国白衣天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蓬 《世界知识》2011,(13):26-26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是体现中国援非成效的又一重大领域。从1963年4月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到2010年12月,中国共向46个非洲国家派出1.8万人次援外医疗队员,累计治疗患者两亿多人次,并为非洲培训数万名医疗技术人员;有1000多名中国医疗队员分布在41个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1,(10):10-11
在非洲许多地方曾被当作救世主的中国人,如今让当地人爱恨交加。这部分应归咎于随进口商品和服务一起来到非洲的不良商业行为。中国一些建筑公司工程质量不达标,企业很少关注规章制度,非洲本地雇员们的待遇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中非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先后同十几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提出和制订了一系列重要的对非政策和原则,为中非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对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研究.对推动今后中国向非洲国家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增强中国同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友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相似文献   

5.
李强  艾南 《世界博览》2011,(19):46-48
虽有百万中国人走进非洲,为绝望中的非洲大陆注入新的希望,但梅雷迪思认为,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拯救非洲。  相似文献   

6.
虽有百万中国人走进非洲,为绝望中的非洲大陆注入新的希望,但梅雷迪思认为,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拯救非洲。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法语的毕业生愿去非洲。北京外国语大学表示,该校赴非洲工作的法语系毕业生从2004年的约14%增至约1/3。“以前,我们的学生看不上非洲的工作。他们被当地艰苦条件吓住了”,北外法语系副主任王鲲说,“但金融危机后,他们乐意到非洲工作,因为在中国更难找到好工作。”
  过去10年,开设法语专业的中国高校数量从31所增至132所,法语专业本科生人数增至2万。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从2009年的14.4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25.2亿美元。现有2500家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去尼日尔为中国水电集团工作的年薪大约24万元。  相似文献   

8.
张永蓬 《世界知识》2011,(13):21-23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之前的六年时间里,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尚未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当时,非洲大陆只有少数国家独立,其他多数非洲国家尚处于殖民统治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而新中国面临着保卫国家政权、捍卫领土完整和开拓国际环境的重任。中国与非洲的接触也处于试探阶段。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6):7-7
说到迦南市场,很多广州人都未必十分熟悉,可是这儿却是非洲的外贸商人实现淘金梦的天堂。六年前建成的这座外贸服装批发市场的买家绝大多数都来自非洲各地。就因为这个市场对非洲商人的吸引力,非洲的肯尼亚航空公司将广州作为首条直飞中国航线的终点站。迦南市场的附近也成为了身在羊城的非洲人的聚居区,因而这里也被的哥戏称为“巧克力城”。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中非合作掀开崭新一页,从年初《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宣布到年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的公布,“非洲热”日益升温。跨入2007年的门槛,非洲,在中国商界掀起了一股更大的浪潮。这对于苏南地区的企业家们来说,既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又是一个新的发展挑战。而对市场天性敏锐的浙商已率先“亮剑”非洲,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商海搏击,其经验和做法引人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亚洲三大国同时“热恋”非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非洲国家的政府对中国、日本和印度加大与其经贸联系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毕竟这是“多赢”的事情,它在给中国、日本和印度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能够给非洲带来切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1,(16):10-11
非洲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南非标准银行7月中旬发布报告称,未来30年,伴随非洲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会出现巨大缺口,而中国恰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安徽与津巴布韦农业合作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多数非洲国家因投资严重短缺而渴望外资的流入,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使得非洲成为世界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全球最后一片投资热土”。津巴布韦曾被誉为“非洲明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笔者根据援助津巴布韦工作经历,浅析了安徽省与津巴布韦的农业合作,以期为安徽省投资者在津巴布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水电承包企业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深入,EPC项目模式正成为各中国公司进入非洲,突破、发展当地市场的一种选择模式。中国公司在非洲实施EPC项目时,应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实际,审慎地选择标准,严控设计、施工、采购质量关,才能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4,(11):16-18
<正>现在到了中国必须向非洲让渡部分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的时候了,否则,中非合作的质量无法超过欧美与非洲合作的质量,中国想要在非洲可持续发展,更是不可能。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互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0,(11):41-41
5月12日,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联合举办主题为“中非关系回顾与思考”研讨会。会上,来自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科技部等部委的官员和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外刊要论     
中国企业在非洲基础不稳Bates Gill(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James Reilly(美国共谊服务会东亚代表)与西方的战略相比,中国与非洲的接触战略别具一格,因为它在与非洲的交往中非常倚重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在非洲的中国企业是中国“走出去”政策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与非洲的接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8.
贺文萍 《世界知识》2020,(24):35-36
今年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美国欧洲等西方世界民调对中国的看法多是负面的,好感度全面下跌。但非洲权威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今年9月发布的调査报告显示,大多数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却是稳中有升。在接受调查的18个非洲国家中,59%的人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起源是当前古人类学研究的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种主要假说已争论多年。近年来新的分子生物学和年代测定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使论战愈加激化。本实验室基于铀系测年技术,研究了我国南方多个中、晚更新世人类遗址的年代,结果表明中国也存在约10万年前的现代人遗址。现代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非洲和西亚。上述年代学新证据不支持中国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师专教授李永彩先生,是我国著名非洲文学研究专家\97年初,美国记者一洲学专家李·尼科尔斯先生慕名对李永彩先生进行书面采访。2月6日,李永彩先生认真作答。李永彩的答复,以《非洲文学在中国:最新信息》为题发表在《国际非洲文学学会会刊》1997年冬季号。该文是《非洲文学在中国》(见《国际非洲文学学会会刊K986年秋季号拍续篇,评介非洲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情况,披露了他与非洲文学的关系,讲到中国对外国文学的取舍标准一社会使命感和艺术价值,加强了中国同非洲的文化交流。李永彩先生/k事非洲文学研究已有30多年,1985—1986年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