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定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衡量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算尤为重要。通过对2000-2009年《山东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分组,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研究并与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较,且对低保发展标准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现行低保标准偏低,与理论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发展和完善现行低保给付标准符合新时期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政府按照法定的标准向那些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在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保障标准等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尽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类分析,指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存在差异;并从制度因素、财政支出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分析地区间城镇低保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有关城镇低保的法律法规、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缩小地区间城镇低保保障水平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级政府或民政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体系。但该制度过渡依赖行政推行模式的弊端影响了低保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从减少规范层次、提升立法效力、健全监督机制等三方面建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平 《科技信息》2012,(12):81-8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为城市低收入居民设立的保障其家庭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生命线"制度。即当居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障其最低生活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自1999年10月1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低保制度"的稳健运行还将面对一系列的困境,基于此,笔者拟从法学视角对"低保制度"的价值目标、目前的缺陷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社会救助制,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措施。城乡低保运行几年来,它不仅让千家万户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而且对于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维护地方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低保制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方面,新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还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制度规范、审核标准、管理人员数量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责出发,提出了要从科学界定低保标准、管理体制、人员观念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化解农村社会风险、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措施。通过从试点经验出发,结合农村经济状况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建立覆盖全国且城乡衔接的农村低保制度是现实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人口进行帮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低保覆盖面窄、低保标准偏低、现有低保制度内容单一、低保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反思,即从目标定位、运行模式、运行环境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
1997年,福建省在推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开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验.2004年,福建省推行了社会救助"新政",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的覆盖面有了实质性的拓展.在服务递送方面,福建省采用各种适合于当地民情的办法,尽最大可能保证了应保尽保和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从而确保有限的社会救助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民众.福建省农村低保工作在受益资格确定、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综合性社会救助项目间的协调等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步骤,是社会保障这一社会安全网的准入门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象经历数次演变,其目标定位日益准确,但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矛盾和困惑。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当今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出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的论述,阐释其现状及危害,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立方面能有些许贡献,也为提高阳泉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云南省曲靖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具有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效应,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在思想认识、工作推进、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农村低保工作必须从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推进、完善综合保障、完善政策和法律等六个方面着力,才能确保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陈蕾 《科技信息》2009,(26):I0047-I0048
我国自1993年上海试点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低保标准的制定方法,资格审核制度的漏洞,对于救助对象的定位,低保资金的支出,配套的脱贫措施等仍存在问题,现存低保制度的实际救助效果也不尽人意。科学制定低保制度,使贫困人口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摆脱贫困,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权威说法     
《信息化建设》2014,(1):5-5
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听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督查情况汇报时要求:“强化信息公开。健全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跨地区、跨部门核对平台,在农村、祉区实行‘阳光’公示,把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向前明显推进一步。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生活贫困、无依无靠、无助无奈的群众生活提供了稳定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保障。但由于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导致一些农村出现“人情保”、资金困难、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此,推进农村低保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运行和管理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的部分村落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福利依赖进行研究,客观分析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存在福利依赖问题及其程度,并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福利依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贫困农民最低生活的一种制度保障,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2007年7月,黔西南州开始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7%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制度,必须解决好认识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河北省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后,城市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农村贫困、城乡差距等问题再一次突显。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克服农村贫困问题,离不开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其关键在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确保农村贫困群体享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