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词汇化角度分析“生气”等离合词及其相关格式“生X的气”的产生过程,指出“生X的气”等的来源基础是“吃X的醋”格式。产生的机制是在词汇化与去词汇化的两种演变过程中,汉语整合造词造句和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V+上"格式是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争议较大.这种争议的产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也有研究者主观认识不同的原因.本文在收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整理出"V+上"演变的历史过程,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解释现代汉语中"V+上"格式复杂性的成因:共时平面上的词都实际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3.
“行”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本文主要运用词汇化、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语中“行+X”的“行”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和讨论.认为其演化符合“实词>类词缀>派生词缀”的语法化规律,它经历了词根、中间范畴类词缀,但没能完成到典型词缀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一律"与"一概"的词汇化、语法化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律"和"一概"最初都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它们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律"的词汇化发生在宋代,语法化在明代,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都沿用至今;"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一律"和"一概"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都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一律"和"一概"共时平面的异同是由他们历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的异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一口一个X"格式从语义、形式、语用多角度讨论颇有意义.从语义考察,可以发现褒贬两种情感意义;从形式考察,可以体会出其在句中能充当多种语法功能;从语用考察,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语言系统中有着特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理论知识,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从语法化及词义引申两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生活中"X手"类表人名类词缀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助词体系的形成是近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标志,宋代是近代汉语助词体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宋代辛弃疾词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前后历史时期相关语料,可以初步探索助词"了"和"却"产生和使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离合词”是汉语中介于词与短语之间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从语法性质来说,它属于词;它最早出现于宋代,类化作用、认知方式、语体色彩、经济原则等都与离合词的产生和形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从秦汉时期起,大量古汉语的词汇传入越南,被越南语吸收和越化,被称为"汉越词"。汉越词是越南语词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越南语词汇总量的60%~70%。汉语词传入越南之后,有些仍然保持其原义,但有些经过演变导致词义扩展、缩减或改变。因此在汉越互译时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汉越词的词义和用法等特点。通过简介汉越词的词义和演变来分析汉越词对汉越互译过程的影响,并进而提出汉越互译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通过运用语法化学说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用需要是"白"发生语法化最重要的动因,而由于汉语是分析-孤立型语言,缺少曲折形态系统,因此"白"语法化的结果并未演变成曲折词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格式类型及其相关格式的角度考察了"此X非彼Y"类否定判断格式,认为:主要格式类型有八种,"此/这"居首的占优势,这是因为语频效应、心理认知、可及性理论在起作用;"此X非彼Y"在现代汉语中重拾升势,主要是因为它是语境差异、语体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X奴"词族语义变迁、生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X奴"词模古已有之,"隐喻"是词族类推生成的根源,大量类推使"奴"的义素不断脱落,意义越来越虚,逐渐成为代表"被某种事物影响束缚的一类人"的标记。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认知调查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X奴"词族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庆方言中,"X+(个)+Y"和"X+(才)+Y"两个结构并不含有否定词,却能表达否定概念,属于零形否定现象。这两个结构使用环境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用意义,而且在话语、语用及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特点。在来源问题上,"X+(个)+Y"结构由"X一个Y"经过缩减、类推等步骤形成,而两种类型的"X+(才)+Y"结构的产生,则是分别源于具有反常特征的X导致的语用效果,以及副词"才"和形容词"怪"的词汇化演变。  相似文献   

15.
当代汉语中,类词缀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参与构词,深刻地影响到汉语词汇系统。类词缀强化了汉语词汇的系统性,促成了各种外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加速了短语词汇化的步伐,使词汇系统的新词呈现出词缀化倾向,使词汇系统的音节词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汉语中, 类词缀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参与构词, 深刻地影响到汉语词汇系统.类词缀强化了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促成了各种外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 加速了短语词汇化的步伐, 使词汇系统的新词呈现出词缀化倾向, 使词汇系统的音节词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副词"好生"是副词"好"与词尾"生"的复合,产生的直接动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推激,它先后产生了情状和程度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主要都是由于组合能力较弱或不能适应新的语言成分而逐渐衰落,并最终在竞争中被各自的同义副词所取代,从而沦为方言词的。中古、近代汉语中许多副词词尾集中消亡的原因有必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古时期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而词汇的演变与时代背景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分析和揭示了中古时期呈现出的具有多重特征的复杂社会背景对词汇的影响,包括提供新词产生的需求、丰富新词的产生方式、促进词语的交流传播和加速词汇系统的调整等。剖析了中古时期的复音词是如何占据和巩固了在词汇系统中的优势地位的,从而论证了社会因素对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推动理据。  相似文献   

19.
"X"族词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族词语是以某个中心词语为标记形成的词语族,它们的大量出现与这类词语的词语模构词方式、类推机制以及本身的潜显性、能产性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词汇学、社会学、词典学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好似"一词的分布搭配和语用功能已经趋向于副词化,在这之前"好似"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像似"义的状中短语,逐渐词汇化为动词.随着"好似"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它的句法位置由谓语转变为状语,变为副词,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