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两方面问题,其一寻绎孔子双重性教学思想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源于春秋战国之交的纷扰时代,主观条件当源自于孔子思想根源上的双重性及自身社会身份的双重性;其二表述了孔子双重性教学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以高科技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线性回归技术探讨了程序公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分析员工及其直接主管的配对数据表明:程序公正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程序公正通过激发员工的内部动机,从而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程序公正对员工内部动机的影响效应会被工作自主所调节,在高工作自主的组织情境中,程序公正对员工内部动机的影响效应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中国加入 WTO,将会在中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引发一场体制与管理革命。从战略上来讲,中国加入 WTO,一是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二是加入 WTO 后,发生贸易纠纷可以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得到公正的解决:三是有助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四是可以促进和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五是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在 WTO 中的谈判地位,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从具体操作上来讲,中国加入 WTO 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烟草行业亦然。  相似文献   

4.
广告文化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信息社会,广告的影响逐渐变大要求加强广告文化建设,广告文化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是大众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孤立地讨论广告文化建设问题,其效果是有限的。广告文化具有商业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双重性,广告文化会影响社会文明,社会文明决定广告文化,整体认识广告文化的社会影响,合理调节广告的双重性。通过合理调整文化机制,打破行业的鸿沟,加强舆论影响,展开必要的讨论和批评广告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报业是传媒业,也是产业。报业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又有一般产业的属性;既是宣传思想阵地,又是大众媒体这样两个双重性。而这两个双重性决定了报业的发展将必然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本文笔者就新形势下中国报业的发展趋势作浅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总体性价值目标。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改变“效率优先论”,实行“公平优先论”,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革命文艺”以革命者的个体欲望遭受极度压抑作为革命叙事的起点,并将个体欲望组织进入阶级斗争的理论之中。“革命文艺”的欲望叙述具有双重性:既体现了以社会公正为目标的价值建构方向,也显示出对于低效社会运作的无反思状况。新时期文论话语片面否定“革命文艺”的欲望管制,从而难以全面评价“革命文艺”并导致新的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8.
当代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当前社会主体化的影响和制约,校园化呈现出了双重性和复杂性,积极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消极层面上的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教育应充分利用校园化的积极因素,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促进校园化的建设,使校园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职生社会价值关系的四个要素:客体高职生、高职生的属性、社会主体和社会主体需要以及高职生社会价值具有的四个特性:政治性、服务性、时代性和双重性;论述了当前高职生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生社会价值也会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市场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语言和价值的双重性。在当代小说中,双重性既反映了作家们对语义危机的忧虑,同时也是作家们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敏 《科技信息》2007,(14):23-23
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社会公正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开始构成明显的威胁。从国家财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实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全面展开,社会公正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国内社会学者以其独特的学科视角对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公正问题、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对社会公正的影响、贫困问题与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武玉来 《科技信息》2011,(31):197-197,24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正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都已经开始对公正感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感状况,并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公正感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论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屡屡出现贫富问题的争论,贫富差距、社会公正问题作为2006年两会的聚集点而备受关注。探究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贫富分化与公正失衡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同时又会对社会冲突产生不同影响,其中贫富悬殊是前提,公正失衡是关键。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双管齐下,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人类社会要实现公正,或者说更好地体现公正,就必须有一整套规则体系来支撑。公正是规则的灵魂,公正是规则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任何规则都要体现公正这一基本理念,所以说公正是规则设计与安排的基本依据;规则是公正实现的基础,没有合理的规则,就不可能实现公正这一价值目标,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理论中,公平、公正问题占有一个重要地位。邓小平同志把社会公平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共同富裕作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他的公平、公正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历史原则与道德原则的统一,制度公正与原则公正的统一,功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统一,是真正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公正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公正的内涵和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指出教育公正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深刻分析了实现教育公正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分化、学生等级划分等,提出制定保障教育公正的法律制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9)
专家一致认为高贵的辞藻必须转化成促进真正发展的行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在21世纪临近的时候,民主依然是保障社会公正和关爱最好的方式?当腐败、社会差距和人格腐蚀现象不断增多,加上极端主义、战争和旨在种族清洗的屠杀,人们可能不可能继续相信诸如"参与"、"公民"、"公正"之类的名词了?民主与社会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广义来讲,这一问题意味着上个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民主与发展小组会议难以聚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