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众所周知,儒家关于爱的先后顺序的理论是由己及人,再及天地万物的.艾·弗洛姆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关于爱的行为.弗洛姆认为人对骨肉之亲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并且是不难的.弗洛姆更推崇对整个人类的爱,希望人们把对亲人的爱推及到整个人类.弗洛姆和儒家关于爱的理论有异有同,相比于儒家古典的哲学论证,融合于新时代的弗洛姆爱的理论更具有生命力.立足于现代社会是儒家发展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中的理论分析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的主人公霍顿的性格特征。霍顿陷于人类的共同困境———孤独之中。他尝试了种种解脱的办法 ,却都没有成功。摆脱孤独的唯一途径就是爱———作为一门艺术的爱。霍顿虽然并不完全具备爱的四个重要因素 ,然而对小说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蕴含着希望的结尾 :霍顿是有希望走出自我 ,融入社会的。不是向社会中的虚伪屈服 ,而是学会怎样去爱 ,学会包容和接纳  相似文献   

3.
高婷亭 《科技信息》2011,(23):130-130,151
当代大学校园的爱情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重点,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引导帮助大学生认识爱情,端正对待爱情的态度,从而建立起一个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文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233-233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再是停留在以前的教育形式上,爱的教育成为了现在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的对学生付出你的爱心,学生才能对你真正的倾心,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对学生的爱是多方面的,广泛的,无私的。  相似文献   

5.
从圣经文化的独特视角,对旧约圣经《路得记》记载的女主人公摩押女子路得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和解读,指出它内中所表达的婆媳之爱、恋人之爱及邻里之爱,决不是狭隘自私的个人之爱,而是博大利他的无私之爱,是一种跨越民族、宗教、血统或外貌的真正的人类大爱,这一不朽佳作所蕴含的一曲曲爱的赞歌,在构筑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的灵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智”是教育行为的内在动因。爱与爱智从教育的本质属性上构成了教育最根本之精神。  相似文献   

7.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冰心一生坚持的信念,她爱写作、爱生命、爱孩子、爱自由、爱自然、爱父母、爱家庭,爱祖国,她是一个和爱、善良、纯洁紧密相连的世纪伟人.简析冰心的爱,是对生命、孩子的纯洁的爱,是对大自然的有如大海般博大的爱,是对亲人对祖国的永远的爱,是对清丽脱俗的古典美的爱.她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人生的真实的美丽.  相似文献   

8.
“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相似文献   

9.
小说《乔家大院》重点刻画的女性人物有三个,这三个女性都深深地爱着主人公乔致庸,不过,她们爱的方式爱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是三种不同的爱。大嫂曹氏对乔致庸的爱是慈母之爱,爱中寄予厚望;妻子陆玉菡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不在朝朝暮暮",是放手的大度的爱;初恋情人江雪瑛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之深恨之切",由爱生恨,而又真的恨不起来。小说通过三个女人对乔致庸的爱的描写,成功地展示了中华女性的美,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德:贤惠、大气、担当、聪慧、隐忍、包容、坚强、能干、忠贞等。  相似文献   

10.
林白小说中主动——被动型和相互吸引、两厢情愿型两种不同模式的女性之爱,以及其女性之爱很少涉及“性”的描写、大多是悲剧结局,主人公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者.小说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揭示作家书写女性同性之爱这一题材的深层意蕴和旨归:破除异性恋迷信,挣脱男性叙事桎梏;对抗父权社会,获得女性自身解放;寻找女性的精神憩园,构建女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彭博 《科技信息》2013,(7):182-182,196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爱》是她2003年新发表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她对黑人社会的新思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黑人社会内部,通过对其内部矛盾的揭露,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使黑人在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钟健 《科技资讯》2009,(26):234-234
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平时教学教育中,我始终贯穿爱的主线,让爱成为教育的习惯。在本文谈了笔者平时主要做法:对待学生要无私给予“爱”;德育班会课要贯穿“爱”;与学生相处要体现“爱”。  相似文献   

13.
胡珍娜 《科技信息》2012,(27):312-313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人才能育人,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请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心构筑爱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和谐、完美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创作总根于爱”。冰心在“五四”时期创作的“问题小说”,正体现了她虑国忧民的一颗爱心。在对社会人生的探索中,“爱的哲学”成为冰心文学创作的灵魂和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岁月中,这位令人崇敬的文化伟人和文学泰斗,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坚实和丰富她的文学精神。她一生的创作就是对爱的高歌,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诗经·国风》中透过委婉、细腻、缠绵、含蓄、温柔敦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压抑和苦闷,与《圣经·雅歌》中的淋漓尽致、热情奔放、自然流畅、优美田园牧歌似的不同欲爱表现形式,进行翔实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民族对欲爱的不同态度及其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心理解读: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曾说:"爱是一种主动性。"意义疗法的鼻祖弗兰克(V.E.Frankl)说:"爱是一种优雅,我们不能指望它给我们带来利益。他们都在强调爱是一个主动的产出的过程。我们以爱的姿态投入生活,并不指向结果,而是看重自己拼搏过、坚持过,哪怕是伤痛,都是爱的勋章。"淤青、熬夜、成捆的复习材料……愿意承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句在教育界深入人心的至理名言。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学校能否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心是至关重要的。爱学生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教师真诚地关爱学生,并让爱在师生之间互动,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8.
陈香磊 《科技资讯》2010,(12):241-241
爱其实很简单,作为教师,在你对学生授予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学会如何去爱学生。爱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心存真诚、无私的爱,是教育的关键。爱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重要的辅助剂。用爱打动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爱关爱学生。在爱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德松 《科技信息》2008,(3):275-275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后进学生教育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辅之以动其心,才能动其行;帮助其走出自卑,方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对学生深深的爱;但是也需要对学生的严.爱,是一门艺术;严,更要讲究科学.爱,要细致入微,如“随风潜入夜”般的“润物细无声”.严,既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更要有“快刀斩乱麻”的精准.爱的深沉,严的从容.班主任对学生的深深的爱,更反映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反而是对学生爱的深沉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