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改变天体运动轨迹,也被认为是保卫地球免受行星撞击的分水岭时刻。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在撞击11秒前看到的小行星小卫星“双形态”。DART的机载DRACO成像仪从42英里(68公里)的距离拍摄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2.
Space译作空间是一般常用词的译法 ,但在空间技术专业范围内随名词的不同 ,具有特殊的含义。太空 (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也称空间或外层空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为便于划分 ,可将太阳系内的宇宙空间称之为太空 ,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称为宇空。有时人们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 (约3 .5 8万公里 )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 ,把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 (约 38.4万公里 )的空间称为深空。航天 (spaceflight)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航行活动。而航空 (aviation)是指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地震、山脉和盆地、陆地和海洋的形成等都与地球深部活动有关. 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方法 研究地球深部物质成份和结构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地球浅部和地表找到被地质作用从深部翻弄出来的深部矿物.这种矿物可被实验证明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另外可以借助于地球物理方法,例如用地震S波速推断的物质组成.利用陨石的组成和高温高压下人工模拟地幔深部物质.还有最困难和耗资的办法是超深钻探,迄今孔深没超过1.5万米.我们相信地球深部的动力可以将地球深部物质搬运到地表,例如在地表见到金刚石(形成深度>150公里)和柯石英(形成深度150~300公里),就是良好的实例.地表地质、地球物理和人工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寻找地球深部物质和认识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是地球科学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Space译作空间是一般常用词的译法,但在空间技术专业范围内随名词的不同,具有特殊的含义。太空(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也称空间或外层空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为便于划分,可将太阳系内的宇宙空间称之为太空,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称为宇空。有时人们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约3.58万公里)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把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约38.4万公里)的空间称为深空。航天(space flight)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航行活动。而航空(aviation)是指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钱学森院士曾提出,航天器在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称航天,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航宇。这样区分是恰当的。航天器(space vehicle)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航行的各类飞行器。现有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航天飞船(space-craft),航天站(space station),航天飞机(space plane),航空航天飞机(aerospace plane),航天探测器(space probe)等。为统一起见,各种航天器尽可能冠以航天称谓,而不另给空间、太空、外空和宇宙等称谓。如航天站不需再叫空间站、太空站和宇宙站等。驾驶、维修和管理航天器并在航天过程中从事科研、生产和军事等活动的人员可称为航天员(astronaut)而不宜称宇航员。因为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人们还只能在太阳系内航行,故在太空内航行称航天较合适。将来到太阳系外的宇空去航行称航宇较合适。* 赵梦熊研究员是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18):72-72
水真的是无处不在。最近两个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小组各自独立找到了宇宙中迄今发现的最遥远,规模最大的"水库"。类星体是宇宙中人类能观察到的最明亮,活动最剧烈的天体之一,而天文学家们正是在一颗距离地球约数百万亿公里的类星体附近发现了巨大的水汽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从20世纪初开始,地球磁场北极就一路向北移动。近20年,地磁北极迁移突然加速,超出了预期。据报道,地磁北极目前已经穿越了本初子午线。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和英国地质调查局预测,这一移动过程将继续,但速度会有所减缓。磁极"离家出走"是否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备受关注。早在17世纪初,人们就已经知道地球上存在着巨大的磁场。磁场的强度和磁极的位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去20年,地磁北极一直在以每年34英里(约合55公里)左右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术语研究》2011,(1):58-58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旨在探究宇宙起源,它建在法国与瑞士边境地下一条16.7英里(约合27公里)长的环形隧道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们曾在早些时间预言的地球灭绝种种可能里,地球两极翻转也赫然在列。而近日,科学家在研究地层深处构造时意外发现,在地球深处的一个活动剧烈的熔岩核,能产生具有让地球抵御毁灭性太阳风能力的磁场。这个保护性区域延伸数千英里,直入太空的磁性能影响从全球通信、动物迁徙到天气模式等各个方面。但这个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磁场在过去200年中减弱了15%。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地球两极将要翻转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0,(22):1-1
数千年来,世界上很多科学家、权威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骨骼、肌肉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约1609米)。因此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人类不可能打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的科技活动产生地球数据,地球数据又是形成地球科学假说、模式和理论的根据。同时,当代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等等,越来越多地需要地球信息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不断的工业化进程,地球正在因为人类活动而改变着原有的活动规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人们也认识到了——地球正在慢慢变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地球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对于地球生态系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它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由风暴、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各种天灾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新文 《科学大观园》2012,(20):63-63
在今年年初,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潜水器潜入海底11公里深处到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他在地球表面最深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生物,一种端足类甲壳动物-短脚双眼钩虾竟然可以以木屑为食。詹姆斯?卡梅是全世界第三个到访该区域的人类。在这黑暗的深海里,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卡梅隆介绍说,"在我周围,我能看见的只有一些很小的端足类甲壳动物。"如果卡梅隆再凑近一点观察的话,会惊奇地发现这些端足类甲壳动物正在大口吃  相似文献   

13.
极地巨兽     
正2018年7月11日,法国Ocea展示了一款铝制海洋巨兽——Nemo 50 ICE项目。该游艇可以让你在地球上严寒的极地展开舒适的旅程。1木星美如画美国宇航局(NASA)晒出了朱诺号探测器在距离木星约44300英里时拍摄的一张木星南半球图片。这张新图像,看起来让人惊叹,就像一幅"宇宙油画",很好地展现了宇宙之美。科学家Kevin M.Gill只对图像进行了色彩增强处理,其余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参与对自然的作用,改变原有的地球化学平衡,形成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是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质变.它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提出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5.
<正>穿越太空,跨过2018年,这一刻,注定要在人类的太空探索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距离地球3.2亿公里的遥远星球上,在约9分钟的时间里,从约2万公里/小时减速至0,在陨石、沙尘暴等恶劣环境威胁下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降落动作,在着陆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星球表面.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最近发表的两项研究发现,人类早在3万年前就在北美洲居住了。人类在美洲居住的最早时间一直富有争议,这两项研究帮助阐明了这一问题,提示美洲的人类历史比之前认为的更悠久。人类抵达美洲标志着人类在地球上的一次主要扩散。传统观点认为,人类在约1.3万年前首次抵达美洲,并与克洛维斯文化(以其独特的石制工具著称)的形成有关。不过,人类迁徙到美洲的模式和时间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近日发表论文指出,人类其实应该在土卫六上建立新基地。尽管土卫六仍与地球相去甚远,而且被浓浓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大气也不适宜人类呼吸。但这颗深橙色的星球和早期地球十分相似,也许可能存在微生物、或至少存在类似原始生命的化学成分,表面辐射强度比火星要低,其引力也可以让我们在表面行走(约为地球的14%),以及各种可用来产生能量的资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土卫六上的液态  相似文献   

19.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约占大气总质量的15%,拥有地球生命紫外保护伞的大气臭氧层;该大气层自上受到太阳辐射的作用,自下受到对流层大气波动上传的作用,还受到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物质向上输送的作用,产生了本质上不同于对流层的动力学、物理学和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国家重大需求有重要作用:①科学预测气候变化,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平流层大气成分分布与状态,对于驱动对流层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对流层顶辐射强迫的强度与变化具有重大的控制作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与化学反应活性气体,通过平流层化学-辐射过程对于对流层气候的辐射控制以及通过动力与物质输送的影响,是预测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国际公认的缺失环节之一;②为建立和改善区域性天气气候的中长期预报途径与方法提供科学基础。天气气候的中长期预报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目前大气科学界尚缺乏有效的预报理论与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平流层过程对于许多天气气候过程存在着超前一周以上的“先兆”信号,在作用机制上亦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加强我国研究平流层过程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提出预测理论与方法十分迫切;③为我国临近空间高技术国防活动的平流层环境保障建立基础。目前,20~100公里大气层已成为国防和人类活动新的制高点。平流层大气动力、化学成分和辐射环境及其变化的预测预报方法的建立即将成为重大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航天名词统一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 ,航天名词的规范和统一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存在若干问题 ,有待继续努力解决。一、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 ,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 ;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 :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 ,不是海洋 ,也不是大气层 ,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 3种 :1 太空《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分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