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gO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理论水平优化得到MgO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通过与实验值的比较,选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对MgO在不同外电场(-0.015,-0.010,-0.005,0.005,0.010,0.015 a.u.)下分子基态的稳定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研究了外电场对MgO分子基态总能量、键长、偶极矩、能级分布、能隙、电荷分布及红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Mg→O方向外电场的增加,分子键长、偶极矩和能隙递减,原子电荷也递减,总能量升高,频率及其红外强度递增;在外电场作用下,MgO基态分  相似文献   

2.
导出了类硼离子基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出类硼离子基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值;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类硼离子基态能量相对论修正项(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项、单体和双体达尔文修正项、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项)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类硼体系(Z=5~8)基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理论水平优化得到SH2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通过基态能量比较,选取密度泛函B3P86方法和6-311++g(3df,3pd)基组对SH2在不同外电场下分子基态的稳定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研究了外电场对SH2分子基态总能量、键长、键角、偶极矩、能级分布、能隙、电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方向外电场的增加,键角、偶极矩和H原子电荷递增,总能量、能隙和S原子电荷递减.分子键长随着Z方向外电场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Z高剥离态离子基态总能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改进的屏蔽氢离子模型计算了高Z元素高剥离态离子基态总能量,并以Z= 75~82 元素为例计算了n≤2 的离剥离态离子基态总能量的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P86/6-311++G(d,p)方法,计算得到环戊酮(椅型)分子沿x轴方向在不同对称电场(-0.006~0.006)作用时的基态几何结构、电偶极矩和分子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大小影响分子的几何构型;分子偶极矩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电场强度F=0时,分子总能量为-271.481 6,分子总能量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当F=-0.006时达到最大值-271.475 2,系统总能量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下对GaAs在不同强度外电场(-0.003~0.003 a.u.)下分子基态的稳定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研究了外电场对GaAs分子基态总能量、键长、偶极矩、能级分布、能隙、电荷分布、红外光谱及势能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As方向外电场的增加,分子键长、偶极矩增大,原子电荷也递增,能隙、谐振频率及其红外强度递减,总能量降低;在外电场作用下,GaAs基态分子势能曲线也发生变化,离解能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7.
盒形量子点多电子系统基态能和化学势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用自洽迭代和变分法求解有电场和磁场下的三维盒形量子点中电子(N=1~12)的薛定谔方程,对绝对零度情况下处于基态的电子的总能量和化学势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讨论了电场和磁场对量子点中电子基态能量的影响,得出了盒形量子点中多电子系统的一些基态性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P86方法,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计算得到C8H14O分子沿x轴方向加非对称电场(-0.008 0~0.002 5)时的基态几何构型、电偶极矩和分子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大小影响分子的几何构型;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分子偶极矩先减小再增大;当电场强度F=0时,分子总能量为-389.881 8,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分子总能量升高,当F=0.002 5时达到最大值-389.879 9;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系统总能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氟原子(含类氟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具体计算了类氟体系(Z=9~13)基态[(1s)2(2s)2(2p)5]2P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过硫化氢分子和过硫化氢一价阳离子的电子基态和激发态的信息,采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使用6-311++g(3df,3pd)基组,对其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过硫化氢分子HSSH基态和过硫化氢离子HSSH+基态及激发态的平衡构型、光谱常数、总能量和零点振动能。计算表明:过硫化氢中性分子是长对称陀螺分子,二面角为90.66°,具有C_2对称性,而过硫化氢离子HSSH+有顺式(二面角为0°)和反式(二面角为180°)两种稳定的异构体,反式结构基态能量比顺式结构基态能量低0.129 e V;此外计算还得到了过硫化氢离子HSSH+两种异构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Dirac-Fock计算方法对类镁离子价电子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镁离子在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领域的研究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的框架下,考虑相对论多组态相互作用,计算出了类镁等电子数系列3s2-3s3p跃迁的各种原子结构参数,其中考虑了价电子与价电子、价电子与原子实内的电子以及原子实内电子之间的关联效应.在计算中,初态和末态不能相同,还要独立...  相似文献   

12.
在Brooks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并对bcc,fcc和hcp金属的空位形成能进行了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平均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引入能量修正因子修正后可使两者基本一致,由此发展的半经验方法可对金属空位形成能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3.
计算典型结构金属元素空位形成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iwari和Patil计算空位形成能的模型基础上,对金属表面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计算了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密排六方(hcp)典型金属的空位形成能,并引入能量修正因子,可使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对fcc, bcc, hcp结构金属的能量修正因子分别取1.292,1.265和1.357,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fcc, bcc, hcp金属的空位形成能.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中现有钻孔U形埋管进行太阳能跨季节性土壤蓄热的可行性及其特性,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与热湿迁移影响的准三维U形埋管土壤蓄热的数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间歇蓄热运行模式及地下水渗流对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蓄热方式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从而可提高蓄热效率;同时,地下水渗流的存在可以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效果,但不利于用埋管作为蓄热装置.实验验证表明,埋管日平均出口温度及日蓄热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其平均相对误差为5.6%.所建模型为U形埋管土壤蓄热及其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塑料与玻璃基体Ni-Cr桥丝爆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从理论上推导出Ni-Cr桥丝式换能元的临界爆发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公式,以塑料和玻璃两种基体的Ni-Cr桥丝换能元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用D最优化法测试其50%爆发电压、电流值,得出电爆规律,并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桥丝升温方程,计算出恒流作用时桥丝的临界爆发电流及电容放电作用时桥丝的临界爆发电压,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比较吻合,给出的临界爆发电压电流的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能量计算的双界原理,分析了拉格朗日乘子对能量泛函驻值的影响,推导出了恒定磁场能量的凸泛函和凹泛函。并计算了复杂截面电流磁场能量的上、下界,以及相应的等效电感。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利用冲击波实验测量得的Hugoniot参数和Morse势来确定金属铁的高压状态方程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计算金属铁的高压状态方程,特别是铁的结合能、热压和温度,所得结果比其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论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按照离子型分子的空间对称性和自旋对称性以及离解度的大小,选择适当的组态函数,用投影算符消除其他多重态的污染,采用组态互作用法计算了N^+2的X^2Σ^+g态、B^2Σ^+u态和C^2Σ^+u的能量及第一,第二负带系的振子强度,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分子辐射常数可用振子强度来表征。提出了计算分子的电子态能级其及跃迁的振子强度的方法。计算了氮分子X~1∑_g~ ,A~3∑_n~ ,B~3∏_g,C~3∏_u和D~3∑_u~ 态的能级以及第一、第二和第四正带系的振子强度,计算值与实验值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双取代耦合簇理论CCSD(T)/cc-pVQZ和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QCISD(T)/cc-pVTZ对BeH+ ,BeD+ 和BeT+离子基态(X1Σ+)进行几何优化和单点能扫描,计算BeH+ ,BeD+ 和BeT+离子的势能曲线.利用所得势能曲线计算出相应的光谱常数(ωe,ωeχe,Be,αe和De)和分子振动能级,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