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玮 《安徽科技》2014,(12):19-20
芜湖市围绕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多措并举,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着力打造促进产业发展的公共研发平台。目前,全市组建了奇瑞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芜湖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5个重点产业研究院,10多个产业研究院在建,涉及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电子通信、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领域,促进了人才和技术向芜湖集聚。  相似文献   

2.
本期关键词     
<正>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在当前工业可持续有效投资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浙江省专门召开了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本刊仔细研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在7月25日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后,特别分为典型篇、成效篇、建设篇、监管篇、任务篇5个部分,全文刊发,以指导全省进一步依靠技术创新,研发有市场前景、利润高、升级版的产品与装备,破解工业可持续投资的大难题,谋求历史性跨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李庆峰  徐裂 《今日科技》2010,(2):F0003-F0003
<正>娃哈哈研究院娃哈哈研究院依托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是省重点建设的第一批企业研究院,主要研究和开发模具、机电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业务,具备了食品、饮料5大系列200多个产品的自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技》2014,(7):9-9
<正>为进一步支持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排头兵"作用,在广泛听取意见、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近期出台。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与管理中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简要说明如下:一是必须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重点企业研究院,顾名思义就是企业要建、建在企业。首先,企业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自身发展和技术研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4,(7):F0002-F0002
<正>本刊从浙江省7月25日召开的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上获悉,自2012年9月以来,省、市、县(市、区)联合,围绕做强纯电动汽车、光伏发电装备、船舶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现代环保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工业流程装备、现代医药、氟硅新材料、智慧城市大型专用操作系统软件、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等12条产业链,部署了96家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建设,配套实施重大瓶颈技术攻关、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等"三位一体"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浙江省首批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启动建设,全省共6家农业企业研究院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分别为寿仙谷珍稀药材产品、巴贝工厂化养蚕、星光智能化农机装备、天蓬生猪安全养殖、欧诗漫珍珠产业、海之纳大米深加工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的设立,目的是为培育和建立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提升农业企  相似文献   

7.
文平 《今日科技》2014,(11):6-9
<正>12月8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和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联合发布了2014年"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评价"结果。此次评出的"百强企业"有望成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领头羊",带动提升浙江省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百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次入围企业依然在杭州、宁波和绍兴等经济发达地区居多。这3个城市的企业占到了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赵刚、北京交通大学程建润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及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要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波市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创新环境为保障,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该区培育认定各级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超过150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近20家,"产学研智囊团"遍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等四大新兴产业,以及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部分宁波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0.
数字     
3000亿元:经十多年建设与探索,广东省民营科技园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承载民营经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据估算,2011年全省14个民营科技园企业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同比增长14%。  相似文献   

11.
<正>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绍兴市多措并举,积极加强科技引领支撑,深入推进“双碳”工作。去年以来,绍兴市全面落实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会精神,围绕能源双控目标,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引进建设“双碳”领域共建产业研究院8家、创新团队12个,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实验室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61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广东科技》2012,(4):13-13
3000亿元:经十多年建设与探索,广东省民营科技园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承载民营经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据估算,2011年全省14个民营科技园企业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同比增长14%。  相似文献   

13.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工业可持续有效投资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浙江省专门召开了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本刊仔细研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在7月25日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根据录音整理)之后,特别分为典型篇、成效篇、建设篇、监管篇、任务篇5个部分,全文刊发,以指导全省进一步依靠技术创新,研发有市场前景、利润高、升级版的产品与装备,破解工业可持续投资的大难题,谋求历史性跨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海宁,作为一座拥有6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潮文化、名人文化、灯彩文化等三大文化,还蕴藏着不容忽视的科创力量。作为浙北第一经济强县(市),海宁市科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而海宁市连续三年获全省"网上技术市场工作先进县(市、区)",最新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第15位……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14,(7):2-8
在当前工业可持续有效投资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浙江省专门召开了全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现场会。本刊仔细研读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在7月25日现场会上的讲话要点(根据录音整理)之后,特别分为典型篇、成效篇、建设篇、监管篇、任务篇5个部分,全文刊发,以指导全省进一步依靠技术创新,研发有市场前景、利润高、升级版的产品与装备,破解工业可持续投资的大难题,谋求历史性跨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铜陵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一直保持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整体规模和水平居全省前列,形成了铜基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集群。2011年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产品158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58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880亿元,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居  相似文献   

18.
陈伟  洪芳 《安徽科技》2013,(12):13-15
合肥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建设已有两年多时间,其中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肥语音信息技术研究院和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4家第一批组建的研究院已建设期满,笔者通过对这4家研究院的基础条件建设、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引进、体制机制探索等进行总结,分析了这些研究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12,(2):4-7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自主创新工作以强化支撑发展为中心环节,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抓手,紧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园区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4,(8):30-30
<正>编者按:重点企业研究院是我省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的核心载体,是以企业为主体并由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抓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技术创新的重点研究院建在企业上,体现了红军长征时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理念,体现了重主体、重基层、重基础的优良传统。自2012年9月以来,省、市、县(市、区)联合,围绕做强纯电动汽车、光伏发电装备、船舶装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