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盐都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1添喂清水清水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满足蚕体对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上层率提高26%系。给中秋蚕添喂清水N回育与鲜叶A回育相财药物失效或发生蚕中毒。性词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眯等药物混合添喂!以10kg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4时,用此桑叶各喂蚕一次。温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盐部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 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2.3%,茧层量提高2.1%.添喂清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的社队在养蚕生产中,稚蚕期往往出现网丝现象。在一般情况下,桑园治虫药液浓度过高、残效期长和大田治虫污染空气,引起蚕儿微量中毒,生理机能失调,会发生网丝现象。但实践证明,稚蚕网丝并不限于此因所起。如果稚蚕期环境不良,也容易引起网丝现象。特别是低产单位,往往只着重于营养、温度的因素,而忽视湿度和光线的合理调节、对蚕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在稚蚕饲育的过程中,如果炕房(床)高温干燥,饲育温度在83~84℉,干湿差2~3℉时,又喂饲含水量为68~70%左右的桑叶,这样导致桑叶萎凋,蚕儿的食下量、消化量和消化率减小,桑叶本身的营养价值也降低,蚕儿食桑不足而受饥饿。  相似文献   

4.
姜虹  罗朝斌 《遵义科技》1999,27(3):9-11,36
通过3年实验室鉴定和2年西南蚕业协作区共鉴结果表明:贵蚕一号蚕品种体质强健,结率和虫蛹率高,万蚕收茧量和万蚕茧层量明显高于全国统一夏秋用对照种,茧丝质优良。其对四龄蚕虫蛹率98.05%,四龄万蚕收茧量20.68kg,万百茧层量4.92kg,茧层率23.85%,50kg桑叶产茧2.8kg,鲜毛茧出丝率17.80%,粒茧丝长1203m,解舒丝长1046.8m,解舒率为86.95%,纤度2.8D,净度9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是蚕生长主要的供给能量的物质,为蚕合成更多的丝蛋白打下基础。作者通过葡萄糖的添食实验,得出添食葡萄糖对蚕的食下量、全茧量、茧层量有显著提高。同时,添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调查蚕的食下量、全茧量、茧层量影响程度,得出添食5%葡萄糖溶液对蚕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建德县梓里乡和村育桑、养蚕能手王根法,把好养蚕“四关”即:蚕具消毒关、蚕儿分养关、桑叶采选关、巧防病虫关。去年,他家全年养蚕24张纸,产茧2032.3斤,收入4149.59元。又为45户农民代养小蚕79  相似文献   

7.
市场趋势     
值得开发利用的新型养蚕饲料——蚕桑草蚕桑草又名剑蚕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粗蛋白含量为22%以上,并且含有蚕体所需的21种氨基酸,其他成份与桑叶基本一致。该草对蚕的适口性很好,可节省桑叶50~70%,上蔟率在90%以上,茧色、茧层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养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饲养量大桑叶不足,蚕老熟不一致,蚕茧质量差、蚕营养不良或生病不营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品质和掌握适度饲养量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用桑快速高产养蚕法。 ①少用饷食叶。眠起初期的蚕儿,虽然食欲较强,但摄食和消化吸收的机能尚未完全健全。因此,饷食叶不宜喂得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夏秋蚕饲养气温高、蚕儿和桑叶生长发育快的实际,论述了夏秋蚕科学饲养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农业局十余年来的试验、推广表明,将1%的尿素(衢州化工厂产或日本产)喷洒在桑叶上,凉干后供五龄蚕儿食,可改善对蚕儿的供氮水平,提高蚕儿形成绢丝蛋白质的能力,在食桑量不增加的情况下,龄期经过略短,平均健康度上升2.68%,全茧  相似文献   

11.
对两个不同产地的杀螨剂,即:英国螨克(EMK)和德国螨克(GMK),分别用1000倍液和2000倍浓度的药液喷洒桑叶,间隔一定时间(6天,13天)后,采叶分别喂夏芳原蚕和七字号普种蚕,进行残毒测验,结果得出:长时间(2至5龄)连续给药叶的蚕,无论是普种蚕还是原种蚕,都是食叶时间越长,中毒现象越严重;说明两个国家生产的杀螨剂对家蚕都有累积中毒的作用。高浓度与低浓度比较,高浓度影响大,残毒期长。另外,EMK和GMK比较,EMK对蚕的影响比GMK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云桑一号的桑叶为实验材料,在不同的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条件下,对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叶位的桑叶进行冷藏处理,测定桑叶中蛋白质含量,分析蛋白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和10℃贮藏温度条件下,各类型桑叶贮藏8天后,0℃时桑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10℃时桑叶蛋白质;四边桑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校园桑和密植桑,上部叶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中、下部叶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类型叶片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从快到慢依次为:四边桑上部叶、校园桑上部叶、四边桑中部叶、密植桑上部叶。  相似文献   

13.
奥普尔是一种高浓缩的有机腐殖酸液肥,在杂交桑上应用,效果显著。试验证明,使用浓度为400倍液,喷施叶片2~3次,其叶片浓绿,桑叶产量高,品质好。测定桑叶营养成分、1~4龄眠要体重及全茧量等项指标,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Surfer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棉花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下渗(0~30cm),膜下滴灌磷的浓度与膜下软管磷的浓度分别为25~30 mg/kg和22~26 mg/kg;膜下滴灌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10cm,磷的浓度为9~25mg/kg;膜下软管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20cm,磷的浓度为12~26mg/kg;棉花膜下滴灌平均单产(籽棉)比棉花膜下软管灌平均单产(籽棉)多127.5kg/666.7m2。膜下滴灌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而膜下软管灌磷在土壤中分布分散,浓度较低,均匀性差,磷利用率较低。因此,棉花膜下滴灌磷的效果比棉花膜下软管磷的效果好,同时膜下滴灌磷通过随水施入土壤中可以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大气沉降对茶叶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沉降对茶叶重金属积累的影响,选择了2个有明显污染源(分别受交通污染和工业污染影响)和1个无明显污染源(主要受大气循环物质沉降的影响)的3个茶园,采用覆膜和露天对比研究了茶叶中重金属Pb、Cd和Cr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大气沉降对茶树新叶的重金属积累影响较大,对老叶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较小;交通污染对茶叶Pb和Cd积累有明显的影响,工业污染对茶叶Pb、Cd和Cr积累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程度随距离公路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下降;无明显污染源区大气沉降对茶叶Pb积累也有一定的影响,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覆膜后,交通污染区新叶中Pb和Cd和Cr积累分别降低了27%-46%、21%-36%和13%-33%;工业污染区新叶中Pb、Cd和Cr积累分别降低了22%-44%、23%-32%和24%-29%;而无明显污染源区新叶中Pb含量下降了13%-19%。结果认为,大气沉降是茶叶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控制茶区大气污染和避免在大气污染区种植茶叶对减免茶叶重金属积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的22批次桑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以及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检测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表明检测仪器与操作符合精密度的要求;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亳州、四川绵阳、广西玉林地区采集的桑叶中黄酮总量较高,其次是河南商丘、浙江桐乡、江苏泰兴、湖北襄阳,而湖南邵阳桑叶的黄酮总量最少,提示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的含量有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宜州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硒含量,结果表明:宜州桑叶蛋白质平均含量约为其鲜重的19.2%,与其他地区桑叶蛋白含量基本一致;桑叶中硒含量平均值为85.45mg/kg,远高于普通植物和其他地区桑叶中硒含量的水平。因此,宜州桑叶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硒含量,成本低,简单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对尼龙肠衣膜的吹塑工艺条件及采用共混改性和表面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尼龙树脂性能对吹膜工艺的影响,改善了尼龙肠衣膜保鲜、保水及透湿性能,并证明共混尼龙肠衣膜具有足够的包装强度,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就“双防”抗冻胀型渠道的风积砂垫层厚度、冻融条件下的边坡系数、渠基稳定、在斜坡塑膜上现浇混凝土施工等几个技术问题,通过试验分析,作出合理的确定,对工程设计、施工具有指导作用,并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桑叶提取物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桑叶中的抗氧化物质,以食用菜油作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微波乙醇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其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当,柠檬酸对桑叶提取物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