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构建材料,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其文化的负载者。汉、英亲属称谓词是汉、英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反映社会的亲属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词做参照系,通过对汉、英具有代表性的亲属称谓词作对比性地描写分析,旨在探索它们在宗族关系、长幼次序、背称面称的差异上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借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语言、哲学等诸多领域。在对英、汉语之间的借词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后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时存在词汇空缺,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了英、汉借用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英汉互借方式的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跨文化交际、英汉词汇研究和掌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各自内含不同的文化因素,词汇的翻译实际上包含着语义和文化两个层次.本文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因素及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尽量避免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所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的社会功能入手,通过对“等效论”的探讨和对英、汉词汇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以“等效论”原则作为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语中对应词汇的联想义不尽相同.对于因联想义差异引起的翻译思考,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汉、英词汇的联想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严格意义上的"信"与"对等"并不现实;二是过多的直译加注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在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得以传承。语言既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映像。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语言。以色彩为例,不同文化对具有相似物理性质的色彩有着近似或迥异的理解方式;不同的语言系统赋予了色彩词汇相近或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两个民族分居于地球的两侧,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系,受到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地熏陶。因此,两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对色彩词汇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红色色彩词汇的对比分析,说明红色色彩在两种文化中的文化涵义对应关系,并指出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的文化因素,削弱文化差异的消极影响,进而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英、美英语在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及转换规则上都存在着差异。本文作者主要从英美英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差异、词汇拼写上的差异以及介词上的差异等方面浅析英美英语词汇差异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的单位词的使用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一般说来,英语的单位词远比汉语量词丰富,其与名词的搭配亦复杂于汉语单位词,尤其是一些固定短语的使用习惯.本文初步比较了英、汉单位词使用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就英语群体量词以及英语单位词的词汇意义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慧玲 《科技信息》2007,(7):123-124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不同的语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阐述两种语言中的冲突词汇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域风貌所折射出不同文化色彩,强调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在交际中所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着手,探讨了英汉词汇的不等值现象,并分析了词汇空缺、词汇转义、词汇外延与内涵不同等三种情况。最后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钟书能  阮薇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4-118
在翻译实践中,为了避免同一词汇的重复,译者往往会选择同义词来玉成其事。其中,上下位词的替代是英汉互译中的最为实用的一种译巧。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和转喻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审视汉、英上下位词的构词方式,并分析英汉互译中上下位词的替代认知机制。本研究对我国的汉/英翻译实践与外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形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中的差异.本文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比较了英汉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指出对词汇内涵缺乏了解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英汉语在伦理道德、词汇涵义、日常用语、动植物用语、感情色彩和习语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增强文化意识,准确把握词的涵义,从而真正学好词汇,进行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拥有大量的习语资源。然而,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在感知取向、生活方式、色彩取向及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汉英习语的文化底蕴自然有所不同。因此,翻译工作者和语言教师在传译汉、英习语时不应该简单地就词论词,而应该注意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去挖掘两种语言特有的喻意形象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英、汉语隐喻的结构也存在差别。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此作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语隐喻的理解,促进隐喻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中的称谓词、颜色词和动物词的差异来分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认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英汉词汇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提出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7.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与“白”色彩词的象征意义的探讨,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汇的民族文化特性差异,进行跨文化语言的对比研究。阐述了东方文化中“黑”与“白”词汇的多种深层意义及不同民族中的黑色崇拜。  相似文献   

19.
以《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为例,采用分类归纳的研究方法,研究汉英散文翻译中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异同及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宗教民俗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历史传统差异等原因,汉、英颜色词在意义传达上有一定的差异,可被分为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3类;根据3种不同分类,散文翻译策略应采取直译及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凡历史悠久的语言,都有极丰富的习语。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语作为某一社会集团文化历史观念的反映,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出不同语言文化特性的全貌,也直接反映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习语的表现形式虽偶有“等值”现象,即两种语言在内容、形式及色彩上“完全等值”,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混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等。然而绝大多数习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这种空缺对应正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发展中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和生活在绝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差异。因此,对于习语,了解既不易,翻译则更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