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及跨越式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贫困石山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地区,由于农业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行科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是石山生态重建的基础.把生态治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首先,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进行透彻的分析,揭示其动力学机制,然后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扼要提出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晓天  苗涛 《甘肃科技》2009,25(20):53-55,6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与人们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系统论为指导,运用SPSS软件,结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特征,将山东省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分析了各生态经济区的环境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区提出生态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和整治小型工业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北方典型小工业城市——沙河市为例,开展了小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沙河市目前面临水资源贫乏、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森林资源匮乏和生物多样性单调等众多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发展.在分析其区域生态景观基础特征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方法,对环境较为脆弱、生态相对敏感的沙河市大沙河古河道地区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态敏感性分区保护策略,为古河道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工矿企业迁建与万州区工业重组中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州区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工矿企业搬迁效益不高,有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原因.调整工矿企业搬迁思路、重组万州工业体系,是万州工业经济发展与增强企业搬迁效益的客观要求.在新的调整与重组中,至少存在6大难点,提出对策时,既要注意吸收其他地区工业改革发展的一般经验,更要因地制宜,找到解决特殊问题的特殊办法.  相似文献   

5.
 自H. E. Legrad于1979年首次提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来,喀斯特和沙漠边缘地区被正式等同列为脆弱环境,喀斯特环境问题成为当代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达50多万km2,是世界喀斯特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脆弱的喀斯特生境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如何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加快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步伐,对改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解释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华  邹新 《江西科学》2009,27(5):742-744
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源头地区常常是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同时也是以水源涵养为特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好江河源头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建设好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流域上、下游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建立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环境经济学基础,根据环境经济学的效率准则(Pareto efficiency criterion)和科斯定律(Coase Theorem)建立了我国江河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的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夏永宁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水污染严重、土地盐碱化等。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需要将生态建设融入到永宁县发展的大计划之中,协调好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原来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该文运用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生态适宜性内容,希望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量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盘江流域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其空间格局,基于遥感数据及统计资料,构建北盘江流域乡镇单元的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耦合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度贫困以上的乡镇占全部乡镇的40.54%,贫困程度较重的乡镇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中部及六盘水一带的西北部地区,有一定聚集性。2)生态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由东至西生态脆弱程度愈加严重。中度以上脆弱性的乡镇仅占全部乡镇的30.41%,生态脆弱程度处于偏低水平,各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性。3)耦合协调类型占全部乡镇的83.24%,处于优良的耦合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差异类型分布连片且集中,失调差异类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研究可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理论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以科学价值观为指导。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伦理—经济-生态道德范式较好地解决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民族地区(包括河池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经济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高原发展面临的难题,而发展生态经济,则能实现青藏高原生态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不仅是保持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对维系整个江河源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的关系.根据生态脆弱性与贫困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生态脆弱带与贫困县分布、土地面积和人口3个因子的关系式.从而揭示了反映生态脆弱带与贫困之间的定量规律:变动率大的界面性气候与季节性约束强的种植业的矛盾;易变化的生态环境受到高人口增长率冲击和市场发育不足对生态脆弱带有重大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编后记     
在日益强调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今天,如何将学术研究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理应成为学术性刊物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期的“焦点调研”继续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将聚焦点切向了万州经济发展的脉胳。虽然《强化万州片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着眼于万州移民开发区的整体效应,而《从万州区的历史变迁谈万州城市经济发展》则侧重于城市经济的集中思索,但正可以从纵横点面方面相互补充、照应,为万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某种参照。“三峡文化研究”中《涪陵榨菜文化中的枳巴文化因素》对闻名中外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与贫困问题高度相关。生态脆弱地区面积广、类型多、强度高,贫困问题积重难返,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开发式扶贫又易“返贫”,扶贫开发效果不易巩固,且夹杂着复杂的民族问题。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例,深入分析舟曲县生态与贫困现状,并在研究探讨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舟曲县生态型反贫困模式,主张把生态治理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推动生态移民和劳务输出,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和跨区域生态补偿,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青岛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以青岛市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岛市生态系统叠加影响,形成了青岛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岛分为“三区一线”,24个生态功能亚区,为制定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生态旅游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通过分析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际调研,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万州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应以库区移民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为前提,把生态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建成生态经济区。其主要内容是,重点发展以商贸流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林、牧、副、渔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和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有选择的适量发展工业。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又是农业的基础.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既适应于自然条件好的地域,又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