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两层复合制得壳聚糖-聚丙烯酸钠和壳聚糖-褐藻酸钠聚离子复合膜,研究了其对乙醇-水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并比较了壳聚糖膜、聚丙烯酸钠、褐藻酸钠及聚离子复合膜对乙醇-水二元体系和乙酸-丁醇-乙酸丁酯-水多元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聚离子复合膜适于作膜反应器的膜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层复合制得壳聚糖-聚丙烯酸钠和壳聚糖-褐藻钠聚离子复合膜,研究了其对乙醇-水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并比较了壳聚糖膜、聚丙烯酸钠、褐藻酸钠及聚离子复合膜对乙醇-水二元体系和乙酸-丁醇-乙酸丁酯-水多元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聚离子复合膜适于作膜反应器的膜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尼龙66膜为基膜,采用甲醛活化法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再固载染料Cibacron Blue F3GA作为配位基,制备亲和膜.膜上壳聚糖和Cibacron Blue F3GA的含量分别为112.4和123.3 mg/g尼龙膜.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在蛋白溶液的pH值为4.7和较低的离子强度下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在动态操作条件下容易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4.
多孔壳聚糖膜的渗透性及其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制备了一系列多孔壳聚糖膜,SEM研究了各膜的表面及断面结构,FTIR分析了其组成,测定其对小分子物质的渗透性及对Cd(Ⅱ)离子吸附性,探讨了Cd(Ⅱ)离子的浓度、吸附时间、体系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膜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多孔壳聚糖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大、对小分子物质有强渗透性、不流失、易再生等特点,而且当pH在6.0~7.3范围内,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与聚乙烯醇进行溶液共混,研制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共混膜.探讨了共混膜对微量Hg2 ,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具有韧性、壳聚糖不易流失等特点,并且对离子的去除率较高,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壳聚糖对铬(Ⅲ)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Ⅲ)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受pH值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通过IR、UV、SEM等检测手段证实铬(Ⅲ)离子与壳聚糖之间发生了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壳聚糖对锆离子的吸附性能.分别探讨了时间、温度、pH值以及外加离子浓度对壳聚糖(CTS)吸附锆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锆离子的吸附,开始时比较快,20 min后吸附速率显著变慢;温度愈高,吸附量(率)愈大;pH值的影响较为显著,当pH=9左右时,吸附量最大;NaCl溶液对壳聚糖吸附具有抑制作用,NaCl的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壳聚糖对锆离子的吸附,服从Arrhenius方程,吸附表现活化能Ea=3.197 kJ/mol.并用IR、XRD及XP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壳聚糖与锆离子之间配位键的存在,说明壳聚糖对锆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以五氧化二磷、甲烷磺酸为反应试剂,均相制备磷酸化壳聚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显示其磷酸根的取代位为6位羟基,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磷酸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为0.22,比浊法测定等电点为pH 5.0.磷酸化壳聚糖和海藻酸通过静电作用制成复合膜后,石英微晶天平(QCM)评价膜对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及血小板的吸附作用,与单纯壳聚糖膜相比,复合膜对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吸附量减少,对白蛋白的吸附量增多.磷酸化壳聚糖与海藻酸复合膜具有一定抗凝血性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其进行热重和扫描电镜表征,就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探讨.沸石的加入使壳聚糖膜产生了孔穴,增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还表明沸石与壳聚糖质量比4∶5为最佳配比,吸附的最佳溶液pH为5.0,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比较小.壳聚糖沸石杂化膜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杯[8]、杯[6]、杯[4]芳烃对壳聚糖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并对钕离子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杯芳烃主要靠氢键与壳聚糖作用而包覆于壳聚糖表面,杯[6]和杯[8]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均远高于壳聚糖,而杯[4]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则较低,但在钕离子的平衡浓度较低时对钕离子的吸附仍高于壳聚糖.同时还研究了杯芳烃包覆壳聚糖的吸附量和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腈螯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羟胺试剂与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化学反应将部分氰基转化为偕胺肟基团,制备一种改性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研究了该纤维对金属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合成几种不同类型的硅胶表面螯合剂,研究它们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吸附剂对四种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中以吸附Cu~(2+)最大。此外,吸附还受溶液pH值影响,并对螯合剂进行洗脱研究。  相似文献   

13.
Cu(II)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GMA)为交联剂,甲苯为溶剂,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对该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外观形貌和内部孔隙清晰分明,对水中的重金属Cu(Ⅱ)离子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Mg-Al水滑石及焙烧态样品吸附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水滑石,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用XRD、TG-DT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滑石及焙烧产物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液浓度、吸附液pH值和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水滑石对F-的吸附基本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450℃焙烧态水滑石(nMg/nAl=5)的饱和吸附量达61.32 mg.g-1.当吸附液的pH值超过13时,水滑石的吸附量明显下降.水滑石材料的氟容量显著优于活性炭、氧化铝,但再生水滑石的吸附量不及初次使用的样品.  相似文献   

15.
方形张拉膜自由振动的几何非线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达朗伯原理建立了方形膜结构的离散非线性振动方程组,推导了结构在一阶振型初始位移下的等效一阶频率的计算公式,例证了该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讨论了膜的预张应变、几何尺寸、弹性模量、膜材的密度、初始振幅改变及其结构的自重对膜结构振动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采添加剂是一种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它的胶束溶液常用于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或蒸汽驱中.为了研究热采添加剂在多孔介质中吸附损失的机理,并为降低吸附量提供依据,应用固液吸附法对胶束溶液中热采添加剂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及盐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时热采添加剂在石英砂表面达到吸附平衡需要20h,平衡吸附量为1.8mg/g砂,吸附等温线不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线;NaCl、NaBr能增大吸附量;Nal浓度高于600mg/L时也增大吸附量;阳离子电荷增高,离子半径减小,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溶胶 -凝胶法制备以颗粒活性炭为载体的 Ti O2 膜 (Ti O2 /GAC) .通过筛选膜组成和考察各组成的相对含量 ,确定了溶胶 -凝胶体系的最佳组成 ;通过考察涂层次数、涂层方式、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确定了涂膜工艺的最佳方案 .对所制备的负载 Ti O2 的活性炭进行了吸附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 .结果表明 ,涂膜之后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且原有的吸附性能受影响甚小 .膜稳定性试验表明 ,历经 1 0 h (每小时 1次 ) H2 SO4/Na OH洗涤 ,碱洗使光催化降解性能有所下降 ,酸洗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某车辆厂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了操作压力及环境因素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压区,膜本身阻力占主导地位,它与操作条件无关;在中压区,浓差极化阻力占主导地位,它与其他操作条件关系密切;在高压区,凝胶层阻力占主导地位,操作压力增加对膜通量影响不大,在此阶段膜分离特性还与污泥浓度、膜面流速等操作条件有关.所以,采用膜反应器处理洗车废水,在MBR中存在一个临界压力,当操作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膜通量随操作压力变化不大,而膜表面污染却明显加剧.因而设计膜生物反应器时,操作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此外.还研究了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等环境影响因素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ISG法制备钙钛矿纳米陶瓷薄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ESG法合成钙钛矿稀土复合氧化物LaMO3(Mx为Ni^3+、Co^3+或Fe^3+)纳米陶瓷薄膜,研究了pH值对柠檬酸与La^3+和M离子络合的影响及 合方式对形成LaMO3的作用,发现LaMO3前驱体凝胶膜对形成陶瓷薄膜有很大影响,慢的干燥速度、预处理温度与烧成温度,慢的干燥速度、预处理温度与烧成温度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陶瓷薄膜。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根据模板法制备了具有Cu2+空穴的球形胺化交联壳聚糖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树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具有能够吸附金属离子的活性基团,表面颗粒均匀;当无水乙醇为3mL、环氧氯丙烷为5mL、四乙烯五胺为4.8 mL、胺化时间为3 min时,制得的壳聚糖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为326.5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