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宇雪  黄桂丹 《广东科技》2012,21(11):173-175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造林水平主要以林地的生产力为标准。不同的营林措施会影响林地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使林地生产力发生变化。造林整地、合理施肥、抚育管理、科学轮伐是保证林地建设质量,提高林地可持续生产力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几种森林经营措施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雪 《科技信息》2008,(11):195-195
林地生产力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以及更新的重要方面。在森林管理中,如何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是森林经营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营林措施会影响生态系统内的养分循环,使林地生产力发生变化;如果经营不当会使地力衰退、甚至出现生态的破坏。造林整地、森林施肥、抚育管理和森林收获等主要措施是森林养分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RS/GIS技术,研究东江源区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江源区土壤侵蚀面积有所增加,强度降低;2)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耕地这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其中林地土壤侵蚀强度有较为明显的增加;3)加重土壤侵蚀强度主要是林地转变为草地和耕地,而耕地向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弱了侵蚀强度。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尤其是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的转化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影响很大。其中,耕地向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将对土壤侵蚀强度起到减弱效果,而林地向草地、耕地之间的转化则会加速土壤侵蚀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土高原幼龄人工刺槐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对刺槐林地在造林后4个阶段(造林2、4、6、9 a)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在2 a内对林地有机碳储量影响微小;造林2 a后,林地生态系统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均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层和乔木层为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及其在林地有机碳密度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呈相反变化趋势。由此,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与荒地相比,林地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了6.2%、5.21%、21.81%和38.20%,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在造林后会逐步发挥其显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文山市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林地保护利用潜力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林地功能分区、林产品基地建设进行林地利用规划,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优化林地区域布局,划分林地保护等级、控制占用征用林地规模和林地使用方向,实行差别化管理,形成新时期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地管理直接研究的对象是森林资源。林地的概念各有其说,通常人们把树木成林的土地称作林地,这只是最简单的概念。目前我国的林业工作者所称林地,不仅是有林地,而且林业用地中的无林地(宜林地),统称为林地。  相似文献   

7.
林地资源信息管理是为了提高林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构建县级林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获得对县级林地资源的统计数据,以便于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因此,通过应用研究达到解决林地资源掌握、管理和利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地养鸡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雪琼 《科技信息》2011,(22):I0382-I0382
本文在阐述林地养鸡优点的基础上,对林地养鸡的技术的鸡种选择、林地选择、林地改造、场舍建设进行了研究。对林地养鸡的补饲、放养密度、林地消毒、驱虫防疫、防止敌害等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施用有机垃圾肥料对林地土壤动物蚯蚓的影响,对上海郊区3个基地施用不同量有机垃圾肥料的林地中蚯蚓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腔蚓(Metaphire sp.)两种蚯蚓数量比约为1.78:1。在老港和金山基地中,蚯蚓的数量随着撒施有机垃圾肥料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沟施的操作下蚯蚓数量的变化起伏较大,这一变化与有机垃圾肥料在林地沟施不均匀密切相关。施用有机垃圾肥料后,蚯蚓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物质和能量循环产生变化; 在蚯蚓活动和取食过程中,通过其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会促进氮、磷循环,从而给林地生态系统带来较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将关中北部塬区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分为 3种类型 .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初期保持了原农田群落的特点 ,1a后种群密度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群落密度增高 ,并逐渐向周围林地扩散 .从灌木疏林 农林交错分布的荒坡林地 农田 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呈现规律演替 ,表现为密度依次增加 ,危害逐渐加重 .灌木疏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与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较高 ,与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麟游群落的相似度低 ,而永寿的相似度高 ;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与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相似度较高 .农林交错分布的荒坡林地啮齿动物群落是退耕林地向灌木疏林地群落的过渡群落 ,种类相对较少 ,密度相对较大 ,属灌木疏林地的次生啮齿动物群落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林地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林地流失的技术措施及管护对策,从而探讨了减少林地流失的新途径,旨在从多因素方面控制林地流失的发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何小军 《甘肃科技》2014,(5):145-14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地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从子午岭林区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及建议,为科学保护利用子午岭林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伐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南段西坡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十几a来采伐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定位及不定位和室内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林地土壤养分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于皆伐林地,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阔叶混交林;速效钾质量分数:皆伐林地高于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速效磷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变化无规律,阔叶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pH: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水解酸低,阔叶混交林则相反;枯落层厚度:保留带、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同一林分,随着采伐后时间推移,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有机质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和皆伐林地逐年降低,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降低快些,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又逐年增加;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pH逐渐升高,水解酸逐渐降低,落叶松人工林水解酸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县域尺度上使用林地的影响因素,基于灰色系统模型选取宁洱县“十三五”期间林地管理及社会经济数据,研究林地资源供需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需求与县域GDP、人口密度、空闲地面积、建成区面积的关联度均大于0.6,说明这4个指标对林地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预测和拟合计算得到后验差比值为0.242 3,结果具有一定可信性,可为林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冷云峰  张莉 《当代地方科技》2013,(22):109-109,111
四川省是林地资源大省,黑水县是四川省的林地大县,近年来黑水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林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应用SWOT分析,对影响黑水县林地保护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蔡建华 《甘肃科技》2014,(8):146-156
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对舟曲林业局林地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林地保护特点及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使用ERDAS和GIS分析工具对陇东地区1978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得出近30年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的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近30年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表现为1978-1990年林地面积减少,1990-2000年林地面积增加,2000-2007年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林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气候变化、虫害等因素对林地时空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青海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其特点,提出青海省林地保护与利用区域战略布局,为青海省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