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的形象,以打破我们对吕蓓卡传统的错误认识从而获得一个客观,全新的认识,并探讨被边缘化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获得话语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许绮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25-28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烘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在《蝴蝶梦》的自然景物描写中,石南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从意象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提示石南花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主人公吕蓓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简·爱与《名利场》中的女主角吕蓓卡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两个具有同样独立反叛意识但被作者赋予不同命运结局的女人。从作者的性别视角去解读这两个传统女性形象的本质差异,能看出男女作者对女性反抗压迫行为的不同理解和价值判断,并能更好地发掘出被别的批评视角忽略或误读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吕蓓卡是一个撒旦式的人物,她与迈克西姆和"我"在曼陀丽庄园演绎了一场20世纪的"伊甸园"的故事。吕蓓卡虽然轻浮、放荡甚至有些邪恶,同时她漂亮、有主见,敢于与传统对抗,是典型的撒旦式英雄。因此,我们无法简单的把她定义为恶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梦的困惑——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廊桥遗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廊桥遗梦》,探讨作者在书中所表现出的矛盾的女性观,并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及其成因所在,探求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朱越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3):83-84
在哥特小说中,利用悬念来制造神秘气氛已屡见不鲜。在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她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采用回顾性第一人称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引导读者产生误解,成功地在小说中设置悬念,借此塑造了从未在小说中露面、已故的丽蓓卡的形象。叙述者平淡的生活与丽蓓卡所代表的上流社会奢华肤浅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从自我实现这一角度对《蝴蝶梦》中的三个男性形象进行分析,能对他们的人格与性格有进一步的了解。迈克西姆,一个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男主人公从自我实现走向自我毁灭,这完全是由他的大男子主义造成的;弗兰克,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既是忠诚保护者的角色,又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杰克,吕蓓卡的表兄,既是一个爱情的受害者,又是一个欲望的自毁者,他的失败归结于他无法面对现实并控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追求自我意识的角度解读肖班的<觉醒>.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分裂形象,阐述她受压迫、觉醒、反抗并失败的过程.最后把她失败的真正原因归结到父权制下女性自身定义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铁凝一直标榜一种无性别立场的写作,认为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信,才可能对人性、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但通过解读铁凝的小说,我们发现她小说中最光彩四溢、微妙灵动的女性、男性形象,却是其用女性目光叙述的作品,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作品主人公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普拉斯的小说创作有非常突出的自传性特色,《钟形罩》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她的精神自传。本文拟从女性视角解读其主人公埃斯特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危机以及其后来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试图阐明在当时特定社会价值观下女性的悲凉处境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作者在该书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吕蓓卡,迈克西姆和"我"。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蝴蝶梦》,发现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资产阶级贵族家庭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恶冲突,揭露当时资产阶级伦理道德中虚伪的一面,并折射出作者对平等高尚的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14.
《乱世佳人》(又名《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前发表过的唯一小说。本文就主人公斯嘉丽的人生经历、性格形成、情感纠结、婚姻悲剧和女性意识等多方面进行阐释探讨,来解读该形象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5.
池莉近作《生活秀》中的主人公来双扬是作者母性意识的着意强调,主人公自身并无任何实际的母亲角色,却以超凡的勇力哺育了弟妹,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男性角色。来双扬的形象隐含着中国女性的原始意象,即母性崇拜的因素。这种母性意识集中体现在她的生存意识上,以此展示出市民文化与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的冲突,并肯定了前者对后者的哺养特性。  相似文献   

16.
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A.C.史文朋的代表作,是英国诗歌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分析剧中女主角阿尔泰娅的性格缺陷,研究该诗体剧的悲剧性,可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悲剧性作品,剧中阿尔泰娅的悲剧是由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导致的。阿尔泰娅的悲剧自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广大读者的巨大同情和恐惧。  相似文献   

17.
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揭示了美国女性与社会的矛盾问题。本文运用”三一律”戏剧结构来解读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对这一理论的创新与完善,剖析女主人公在寻找自我价值和从社会约束中挣脱出来的内在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洋 《科技信息》2011,(25):I0146-I0146,I0161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19世纪下半页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一只白苍鹭》是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保护稀有动物白苍鹭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中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女性意识在父权制社会的桎梏中觉醒,成为了大自然的保护者,唤起人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琼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18-119
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是一个具有鲜明叛逆性格的女性。她是古希腊雅典社会被压迫、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代表,也是那个时代为妇女悲惨命运鸣不平的唯一的“这一个”。本文力图通过对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名剧《美狄亚》的重新分析,从她的选择和行为来分析主人公的反叛性格,从而体现出美狄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性、自然性的人她所具有的人类性格的二重性——爱与恨,探究她做出杀害亲子这种骇人听闻的事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最近代的古代作家”的欧里庇得斯,他以一个诗人的情怀,深切地同情女性的悲哀,表达出诗人对女性的关爱。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是她最杰出的作品.本文从三个方面:主人公塞斯,杀婴事件及书中其他女性对塞斯重获自由的影响来分析美国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