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分析不同型式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特点及其几何参数对流场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型式旋风除尘器的速度、压力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旋风除尘器内流场的模拟计算,得到了对其实际操作很有价值的认识与结论,并为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及后期除尘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及结构分析,设计出一种采用阿基米得螺旋线结构的连续螺旋旋风除尘器,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该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低阻和高效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旋风除尘器中亚微米颗粒捕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探究了利用洛伦兹力和电场力联合作用来提高亚微米颗粒分离效率的可能性.将4根电极添加在旋风除尘器中组成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electrostatic cyclone precipitator,ECP),并在其中引入磁场,构建了磁场作用下外涡型静电旋风除尘器简化模型;在建立流...  相似文献   

4.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结果对旋风除尘器入口不同位置气流在除尘器顶部的环形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研究,探明了气流在环形空间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特征,阐明了旋风除尘器顶部"尘环"形成的根本原因,指出了粉尘发生短路的原因和多发区域,在此基础上就除尘器的增效问题给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静电旋风除尘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离心和静电分离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平衡轨道模型.利用该半经验模型.可较好地说明静电分离和离心分离作用两者对静电旋风除尘器除尘性能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除尘实验装置,系统地进行了静电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除尘器进口风速、工作电压、电晕极型式和布置方式等因素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工业除尘器除尘效率低和经济上、技术上的一些难题,以电厂静电除尘除下来的粉煤灰和空气作为物系,测试了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并推导了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分离效率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与B型高效旋风除尘器相比,具有压降低、分离效率高的优点.计算结果表明,分离效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工业应用表明,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处理量大,操作稳定,放大效应小;工业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与常规型旋风除尘器相比,除尘效率提高了15%,压降降低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复合式电旋风除尘器特征结构和基本原理.根据含尘气流在电旋风除尘器中的受力情况,推导出其冷态模化的主要相似准则,提出静电离心分离相似准则Sel,明确了该种除尘器的近似模化条件.利用大量影响除尘性能的实验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复合式电旋风除尘器除尘总效率和总阻力系数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旋风和静电的综合作用下,电旋风除尘器的壁面沉积特性及影响因素,探讨壁面沉积过程与电旋风除尘器捕集效率的关系.实验得出,加静电强化后效率可提高3%~7%,电旋风的效率最高达99.6%;随着气流含尘浓度的增加及运行时间的延长,电旋风收尘极板上的沉积量增加,而除尘效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当入口气流速度达到15 m/s后,该实验模型可实现自动清灰.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的理想模型,通过伯努里方程导出了旋风除尘器阻力计算的新公式,经实验表明该公式比其它计算式具有更简单、更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把PIV流场测量技术用于内燃机缸内流场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从PIV粒子图像中获得速度信息的新方法,使计算速度更快,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旋流场中分散相颗粒径向受力及径向速度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两相流的角度阐释了分散相单颗粒在旋流场中的径向受力,并对各力进行了分析和简化.运用力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颗粒径向速度对于径向位置分布的径向运动方程,探讨了颗粒径向速度的求解.结果表明,经典的平衡轨道理论所认为的沉降速度只能在某一特定位置出现,并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而径向运动方程则可以求解,并可作为旋流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对其内部颗粒的径向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固体颗粒径向运移受到阻力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水力旋流器的最小分离粒度。针对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基本上是沿旋流器半径成反比的观点,通过合理选择湍流模型,对水力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旋流器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速度值沿着半径向里先逐渐增加,然后又逐渐降低,在气液界面处基本为零,并对这两种结论从理论上做了对比分析,认为标准k-ε湍流模型和Boussinesq假设均不适合水力旋流器流场。  相似文献   

13.
为在有限土地资源内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率,减少上风机对下风机尾流效应影响,通过利用Windcube V2多普勒测风仪方法研究了两台风机错列布置状态下风机尾流场变化,比较无尾流状态和有尾流状态下风机的速度场和分析风机之间的尾流影响。结果表明:上风机尾流效应对下风机第二象限区影响最大,轴向速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加在减小在增加过程;第一象限区出现先减小后增加过程。径向和切向速度幅值和频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径向速度幅值和频率5D截面处最大,3D最小,切向速度幅值和频率5D截面处最大,8D最小。可见上风机对下风机尾流叠加形成复杂的湍流现象,湍流强度促使尾流内外流场融合,从而造成不同速度值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喷嘴间距对置撞击流径向速度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DANTEC公司的三维激光动态粒子分析仪(Dual PDA)测定了大喷嘴间距同轴对置两流肌及四流肌撞击后的径向速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喷嘴直径及射流速度时大喷嘴间距两汉肌及四汉肌撞击后的最大径向速度与射流初速度、喷嘴直径和喷嘴间距有关,最大径向速度对应的径向距离与喷嘴直径无关,径向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导叶直流式旋流管分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实测三维流场的方法,研究了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分离性能与旋流管主要结构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导叶直流式旋流管的三维流场与回流式旋管的流场相差很大,虽然不同横截面上的环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先是由轴线处向外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但不转向;总体上,沿着旋流管长度方向,两种速度逐渐衰减,因此,增加旋流管长度对提高分离效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旋流管尾部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受导流筒直径影响很大,导流筒直径越小汇流现象越明显。汇流将已经沉降到内壁的粉尘卷吸到气流中去,因此,适当抽气是提高旋流管分离效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SK型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入口流速按平均速度均匀分布和按实际速度抛物线分布两种边界条件,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层流状态下管内速度分布进行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边界条件对混合器入口半个混合元件内的流体速度分布有较大影响,最大相对偏差可达67.7%,而对半个混合元件以后的流体速度分布影响不大,最大相对偏差仅为7.37%,对径向速度影响要大于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  相似文献   

17.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IV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RSM雷诺应力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对50mm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系统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内静压从器壁至中心逐渐下降,静压为0处即为空气柱边界,空气柱内为负压,空气柱的存在增加了分级过程的能量消耗;旋流器内切向速度分布符合组合涡特征,内部为强制涡运动,外部为半自由涡运动;零速包络面是轴向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转折面,其上部为柱形,下部为锥形,柱形段直径约为溢流管的23倍;在外旋流区域径向速度方向从旋流器器壁指向中心,内旋流区域存在方向相反、位置相对的径向速度,空气柱内径向速度基本为0.  相似文献   

18.
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Rushton桨在全挡板搅拌槽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同一搅拌槽中采用固定雷诺数的放大准则,对比了不同直径的Rushton桨的速度和湍流动能分布。结果表明,Rushton桨叶产生的径向射流沿径向方向是向上方倾斜的,倾斜角度在5°~6°;在排出区,湍流动能沿径向先增加至一峰值后减小;不同桨叶直径的Rushton桨,无因次化后的速度和湍流动能的大小分布在桨叶附近几乎没有差别,但随着桨叶直径的增大,剪切速率和输入功率减小,射流偏角和排出量增大。  相似文献   

19.
李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276-2281
地震波速度是地球物理勘探和开发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因此,结合地震与测井等实际资料,对车排子地区沙湾组纵向、横向上的速度变化规律做以研究,并分析了其纵向、横向上速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沉积相等因素是导致车排子地区沙湾组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在LFM信号波形下把径向速度测量引入Kalman滤波的新方法,分析了LFM信号波形下距离和径向速度测量的统计特性.在分析位置测量更新后状态估计误差与径向速度测量噪声统计相关性的基础上,导出了等价的径向速度测量方程,其测量噪声与位置测量更新后的状态滤波误差统计不相关,由此而得到序贯处理的EKF算法.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新算法引入径向速度测量,可以有效地消除距离-多普勒耦合引起的偏差,提高状态估计精度,而且其估计性能优于传统的EK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