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需水量长期预测是水资源规划和合理配置的前提,也是确定水利工程规模及水量调度和分配的主要依据,合理确定需水量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黄河流域的工业用水运用灰色预测方法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结果总结了黄河流域今后的工业需水趋势.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多目标优化配水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目标规划的思想,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析模型,提出了大系统递阶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该模型为协调国民经济部门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所用算法能有效地克服多维动态规划可能遇到的“维数障碍”,黄河流域的实例验证了模型及其算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征  于华利  刘滨  李燕  韩斐 《科技信息》2009,(5):362-362
随着黄河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逐年猛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做好对黄河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有效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黄河水资源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是促进人水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目标参量,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并给出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与经济关系的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该模型和算法,进行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例研究,得出了不同水平年关中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满意方案。研究成果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延伸了水资源规划的多目标发展、相互作用、动态与风险性、公众接受和滚动规划的规划原则,强调规划中水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和规划本身的动态发展特性。提出交互式宏观多目标优化与方案动态模拟相结合的决策支持规划思想和操作方法。用分段静态长系列法模拟水资源系统的动态特性,开发出相应的规划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实例研究,说明所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水资源协调优化配置在多水源复杂系统下的多目标模型,以解决多水源供水系统优化问题.方法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协调度,结合效益系数及费用系数计算作为约束,借以完善水资源协调优化配置模型.结果利用水资源协调优化配置模型,完成了对凌源市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及远期划水平年(2020年)的协调优化配置.结论协调度概念的引入使得协调优化配置兼顾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得出的水资源调配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基础,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达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方法针对传统将多目标转换成单目标求解中权重和指标等赋值受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沈阳市为例,依照其水资源实际情况确定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借助Matlab软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计算求解.结果由辽西北(LXB)供水工程竣工前水资源配置方案,结合未来LXB供水工程相关规划得出了2020年和2030年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各水源和用户的供水量均有下降,地下水的供水量明显减少,优化配置结果相对合理可靠.结论笔者所提出的方案为沈阳市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证明该研究方法在解决多目标规划问题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清军  钱万钧  张新 《科技信息》2010,(15):360-360
随着黄河流域内外引用水量的增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缺水日益严重。黄河水资源发生危机,且严重的水污染又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功能降低或丧失。因此,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切实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区域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佳木斯市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构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选取2020年为现状年,2030年为规划年,采用NSGA-Ⅲ算法求解pareto最优解,求得规划年4种水资源配置方案,即方案一优先考虑社会效益目标,方案二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目标,方案三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目标,方案四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结果表明:方案四为最优方案,相比其他方案,该方案既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又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开阳县的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结合水利工程规划,对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量进行的全面预测,通过优化配置提出最终方案,并提出开阳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措施和建议,为开阳县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加大地表水治理力度、保护地下水资源、扩大引黄工程的实施范围、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节水型工业、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大污水治理的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科学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太原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在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与举措。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物种类众多,利用各种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地物进行分类与识别,有助于对该地区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主要用于黄河三角洲地物遥感分类的卫星数据以及分类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最后对黄河三角洲复杂地物分类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我国黄河三角洲地物的遥感分类以及动态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描述尼洋河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包括29个能反映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层次总排序结果表明:尼洋河区域森林覆盖率、河流水质、万人拥有水利科技人员居前3位;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居第4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资源工程达标率也占有较大的权重.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采取确保本区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河流水质和防止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库调蓄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郑州市城市供水量约60% 来自黄河.但自1971 年以来,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1992 年以来黄河郑州段脱流、断流现象频繁出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于主要依靠黄河作为供水水源的郑州市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科学地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实际意义.本项研究在水均衡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评价了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地下水库人工调蓄的供水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进行评价分析,加强湿地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2007,2008年度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全面监测和重点指标动态监测分析,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水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存在大的差异,湿地渔业养殖水域中大水面水质状况较好,中型水面次之,精养池塘受氮磷污染比较严重。结论提出了增强保护、加强管理和推广健康养殖等科学的改良和保护措施,对于渔业发展及湿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及治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径流实验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沟道小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 :该地区均为短历时的超渗产流 ,次产流降雨历时小于 70 m in,相应的径流量小于5 0 m m。根据极限含沙量的概念 ,在小流域内减少汛期径流就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坡改梯和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可以有效地拦蓄汛期径流 ,从而显著减少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进入黄河干流的泥沙 ,减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的矛盾 ,使危害黄河的灾害泥沙保留在坡面上和小沟道内而成为资源泥沙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54年来长江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尚不能适应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长江治理仍以防洪减灾为重点,全面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环境恶化,以保障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长江治理开发可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市是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深层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以人工管井方式集中开采;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太原市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剧了地下水超采,引发了岩溶泉水断流、大面积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今后地面沉降还有加剧的趋势.引黄工程对解决太原市水资源短缺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水质、水量不稳定,水价能否保证取水用户少用或不用自备井水,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分析了太原市水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当前应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对太原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