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源于古代的“明”一词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是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新义“明”根源于西洋,但直接来自东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在中国时兴起来。《时务报》中所出现的“明”一词的涵义及使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西学在近代中国的兴盛情形、日本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近代知识分子欲“变法图强”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关于不同职业公众时生态文明认知情况问卷调查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问卷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设计,并对无记名、随机式调查的问卷数据进行了X2检验,找出差异,提出了提高公众生态丈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礼仪教育亟须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仪,是人类明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各类职业学校学生讲明、重礼仪的表现并不理想。只有认清现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文明的起源问题上,学术界仍存在着争议,本文从文明发源地,文明与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是任何一个明社会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老年人的临终关怀是社会明的需要,更是每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需要。它有利于增进社会的明,提高人们的尊严与价值。通过对济南市老年人临终关怀的调查,了解了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与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对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化选择,需要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化选择中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史学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当代中国的化选择,首先要顺应世界明发展、开放的大潮,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学是世界历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孔庙魁星阁是新余古代化的历史见证,是新余明精神的永久源泉。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可以完善其基础设施,开展化表演及娱乐活动,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毛泽东一生孜孜追求民主说明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创者。他倡导和争取"人民民主",唤醒人们的民主意识,推动民主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大发展;他晚年喜好和极力推行"大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政治文明建设停滞和大倒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但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天人合一"文明、"天人相分"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天人和谐"文明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文明形态又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是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共有的特质:政治文明是道德文明的制度前提。道德文明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备条件,二者共同起着调控社会的作用。坚持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的良性互动,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与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人民当家作主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顺应规律: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繁荣”,只能是泡沫经济。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顺应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  相似文献   

16.
略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生态文明是独立的文明形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据此确立生态文明作为第三种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变革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孙诒让辉煌的一生中涌动着两大文明劲流——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他在传统文明上的高深造诣使他成为传统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而他在西方文明上的广博汲取使他成为清末从故纸堆走向与时俱进的一代先贤.西方文明提升了他的思想和拓展了他的实践,开拓他后半生人生社会价值的效度。  相似文献   

18.
以劳伦斯对人与自然及人与文明的认识为着眼点,从他的哲学思想、悲剧创作以及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三个部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哲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5):98-101
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该表述第一次把“政治”与“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连接在一起作为完整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指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归全体人民享有;强调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务实性: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金锦的散文是他的文人情结的升华与外化,这构成了其散文的价值核心。无论他的亲情散文、风物游记散文,还是学界人物散文,都聚焦于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寄寓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从亲情散文到人文散文的嬗变,体现了金锦的文学创作由本相写作到角色写作的自觉,他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对人文知识分子命运的剖析,充分显示出当下写作中捍卫人文精神和人文操守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