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生活在一个险恶动乱的时代,又是玄学、佛教、老庄非常活跃的时代。而且,他的故乡江州浔阳又是“道教、佛教、经、玄学各种思潮互相矛盾斗争的典型地区。”陶渊明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他说点什么“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话,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那不是不可理解的。如抓住乐天知命篱下采菊而发挥说他逃避消极,那是不应该的。或似乎只有如此说他思想复杂才算全面,那是多余的顾虑。其实,陶渊明归居田园后的处世态度是积极的严肃的,他是在新的人生旅途上积极奋进,表现出不屈和坚强的可贵精神。靖节先生说过:“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彼苍何偏,而不斯报!”这是他为“闻喜则乐”而早逝  相似文献   

2.
提到田园诗,陶渊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陶渊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有着崇高的声望,这不仅因为他开创了田园诗,亦是由于他具有强烈的回归意识和光明峻洁的人格.陶渊明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和歌颂感染了一代代文人骚客.  相似文献   

3.
纵观陶诗,其中描绘最多、最具有神韵风姿、最横洒“奇趣”的,我认为是陶渊明笔下一系列的飞鸟形象.陶诗无论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均有很多能够准确把握飞鸟这特定形象特征的描摹,以表现诗人的品格,寄托诗人的感触和情怀,使抽象的意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高鸟”、“倦鸟”、“归鸟”、“羁鸟”、“惊鸟”、“孤岛”、“众鸟”、“凤鸟”、“精卫鸟”、“失群鸟”、“有托之鸟”等等.这些极具生命力的飞鸟在陶潜笔下聚合为一组鲜明、生动、朴实、自然、淳美、奇异而富有深层意蕴的陶翁飞鸟形象群.如果说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善于描绘芳草芬木香花馨卉的集大成者,那么陶潜是否可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擅长刻画“飞鸟”的大诗人.我们能从这些飞鸟中领悟到陶诗平中见奇的艺术个性,更能领悟到陶渊明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流程.  相似文献   

4.
许寿裳说:“鲁迅的作品这样伟大,其原因何在?我敢说,这是由于他的人格的伟大”。下面就鲁迅的伟大人格与其创作之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孤寂的个性与文学的悲剧性“孤寂的个性”是鲁迅人格的表现之一。鲁迅个性内向,特别是在痛苦时,“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甚至“跑到空地去躺下”。他具有哲学家所特有的孤独感和悲剧感。大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被钟嵘尊奉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在其田园诗文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陶渊明田园诗文中对自然美的追求表现为外在自然、内在自然与内外相合三个层面。外在自然美的追求即其挂冠归隐,寄情田园之乐;内在自然美的追求则是返归真我追求任真之趣、既而物我相忘,达到天人合一的真淳境界。  相似文献   

6.
提到田园诗,陶渊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冉渊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有着崇高的声望, 这不仅因为他开创了田园诗,亦是由于他具有强烈的回归意识和光明峻洁的人格。陶渊明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和歌颂感染了一代代文人骚客。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与外国文学,尤其是与俄罗期文学有着深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一生奉行“拿来主义”,吮吸着外国文学的丰富乳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怎样做起小说来时,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作品。”大家印象最深,最熟悉的是他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写成的。由于这两篇小说的同名,以及形式、内容的相近,因而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长期的注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鲁迅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直接师法果戈理却又比果戈理“忧愤深广得多,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慨。当人们的视角纷纷集中于这两篇同名小说的时候,我们是否可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拿来与另一位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明确表达了他的“人才观”:一、全面均衡的发展力,二、独立自主的思考力,三、积极自觉的实践力。鲁迅先生强调的知行并重、德才兼备、通专结合、文理渗透的人才观,不仅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而且至今放射着异彩,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鲁迅先生是文化界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一直到今日还深入人心,对青年一代还起着教育作用,令人景慕、令人怀念。他—生要求前进,与恶势力战斗,指引青年走向进步的方向。他不仅在文学上有了辉煌的成就,对中国革命也做出不可没灭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在讲到五四以后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田园诗和古代田园诗遭遇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作为两种富有历史意味的文化实践,我们往往以衡量古代田园诗的审美标准判定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其弊端足以遮蔽十七年田园诗之于古代田园诗的新的价值增长点。本文结合两种时代文化语境,以陶渊明、范成大、严阵的田园诗为例,从三个方面比较古代田园诗和十七年田园诗:“田园”作为诗人的生命指向或策略择取;田园诗中意象的多维特征;“代言体”田园诗的意义指向和代言主体心态呈现。从而考察十七年田园诗呈现复杂状态的深层动因,重新看取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所用的笔名多达一百四十余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少有的。对于“可以窥见他思想”的笔名,自先生逝世以来,多有学者予以研究。先生的好友杨霁云说:“豫才先生所取笔名,皆有深意。大概他早年的笔名,含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还有人说,他的笔名“是一个战士的荣衔,是中国救亡群众的路碑。”鲁迅先生的笔名的确“皆有深意”。其中有一部分包含有鲁迅先生对人才的探求、爱护和培养之意。如:树人、自树、索子、索士、树、周树、孺牛、周玉材、晓角等。“树人”、“自树”、“树”、“周树”等笔名取义于“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鲁迅一生就致力于树人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12.
谁也不能否认,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甚至超过了爱自己。但当我们细案《呐喊》、《仿徨》时,便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人或者麻木不仁,或者狡诈虚伪,人们彼此隔膜,人情薄如冷纸。鲁迅对其则或“哀”或“怒”,看不出些许赞美和崇敬之意。这个“反差”表现了鲁迅“富热于冷”的写作手法。显示了小说深邃犀利的反封建主题,也为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了解人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1 项退结先生说,中国人性格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因素:“一方面他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他对于情感的表示又极端的矜持。”人们的情感太脆弱,就筑起一道高墙来保护它,所以在社会上人们不轻易把真相表示出来,“凡是与内心生活有关的一切,只能够间接地或者以暗示方式说出”,“既使是在生离死别时,中国人一般也没有西方人那样露骨的表示。”①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中国人情感麻木、迟钝。但鲁迅写作的目的显然不在于诠释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矛盾,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归园田居》五首的评析,来说明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那些“金刚怒目”式的诗作一样政治性很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决非只在表现逃避现实的所谓悠然自得的情趣。并想以此去认识和探讨陶渊明在新的人生旅途上的进取、奋斗。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性作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为人爽直,安贫乐道。他的作品淳美平淡,物我相融,他和他的作品给后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不仅富于情趣,而且富于理趣。  相似文献   

15.
一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田园诗”,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便把田园诗的范畴限于隐居乡野诗人的作品,将其题材局限于写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隐士的乡居生活。这样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园诗的创作情况,但它既不能包括《诗经》及汉乐府中很多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无法概括唐和两宋以后田园诗内容的全部,因而是片面的。田园诗创作公认的典范作品是范成大的田园诗,而其代表作首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中有许多内容是狭义的田园诗定义所无法包括的。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与鲁迅的分歧,是京派与左翼审美趣味的分歧,也是“看戏”与“演戏”人生理想的分歧。朱光潜以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青睐于西方古典主义的“静穆说”,把“静穆”视为艺术的极境,貌似很西方,实则很古典。  相似文献   

17.
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朱晓慧谈起鲁迅,人们常有这样一种印象;严肃、冷峻、犀利......岂不知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他作品的风格也一定是多样化的,决不是刻板单调的.鲁迅在评陶渊明的诗时曾说过:"这'猛志因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有着这样一个规律:大凡划时代的文化巨人,必然既是旧时代文化的总结者,又是新时代文化的开创者。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继承和创新完善地结合起来,铸成时代的丰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巨人。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功绩和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伟大的。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与革命家。他一生以笔作枪,战斗到最后一息,将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了苦难的中华,苦难的人民,奉献给了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并切切实实、诚诚恳恳地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因此,在最黑暗的旧中国,在最激烈的战斗中,他认定了“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诗言志,歌寄情。鲁迅的全部诗作,尤其是后期的每首诗作,句句肺腑出,字字金石声,乃是斗争的短兵,革命的边鼓,含蕴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正如瞿秋白所说:“鲁迅是用艺术的形象来表现他的政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并且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尖锐激烈的斗争。在辛亥革命发生期间,鲁迅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他故乡绍兴的光复活动。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妥协退让,致使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而告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了鲁迅一个很深的刺激。他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迎来的一线光明立即被乌云遮住,这使他感到很失望。一九一二年五月,鲁迅到了北京。在那里,他“耳闻目睹”了“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