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邓少格  钟中  姚雪峰  张柽柽 《科技信息》2011,(3):I0150-I0150,I0141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7月6~7日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双阻环流形势下,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低涡与切变线南压是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湿位涡的强度与降水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暴雨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一次东北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η坐标暴雨模式的预报结果,研究了1998年8月的一次东北暴雨过程。主要对湿位涡和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高层为负涡度,在垂直方向有较大上升运动时,则易导致对流性降水;暴雨落区与低层正MPV1(湿正压项)区域对应。而且,螺旋度和湿位涡与暴雨中心有同时分裂的现象,这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GFS(0.5°×0.5°)6 h再分析资料、LAPS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资料、武汉区域雷达拼图产品和自动站实时资料,对2010年7月8日发生在英山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湖北地区的副高南退时,副高外围东移的短波槽引导北方冷空气下滑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低层切变、低空急流、露点锋和地面辐合线引起了低层辐合、中层辐散、低层θse锋生及中上层θse锋区下移,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750~1 000 hPa的高湿区是水汽条件;温度槽温度脊的配合、对流有效位能的持续增加和湿位涡上正下负的配置为此次过程提供了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5.
1998年夏季江淮地区强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梅雨期江淮流域暴雨发生发展的特征,利用HUBEX资料,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江淮地区2次强暴雨的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2次暴雨是在不同性质的层结状态下发生的,其湿位涡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在局地对流稳定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并且(Pm1)的绝对值>(Pm2)的绝对值,对流层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和大气的斜压性使垂直涡度显著发展,导致暴雨发生。在局地对流不稳定的条件下,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Pm1<0,Pm2>0,也满足(Pm1)的绝对值>(Pm2)的绝对值,暴雨过程是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对流稳定或不稳定的强降水过程,Pm1和Pm2均能反映出降水的触发机制和特征,对于暴雨的预报和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CMA提供的1998年~2007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10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热带气旋的年生成个数变化率相比,热带气旋对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进入东海水域的热带气旋对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最为频繁,影响严重的区域为宁德、福州到香港、汕尾一带沿海水域.影响研究区域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及其占西北太平洋总生成气旋的百分比均为下降趋势,但是热带气旋影响时间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