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类号]G32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3887(1999)01-0132-32谋略是人们将知识和智慧转化为方法与措施的关键环节,它伴随并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从战天斗地到治国安邦;从统军领兵到发展经济;从外交活动到...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湖泊沉积研究的状况。70~80年代中期,受油田开发的带动湖泊沉积研究得以兴起,且侧重研究地质过程;80年代中期之后,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方法不断完善,测年手段更趋精确.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新特点为: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湖泊又成为新热点,强化短时间尺度研究,注重提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信息及与其他相关热点研究相结合.今后该领域研究应注意:(1)加强环境指标与环境要素间的定量关系研究;(2)强化研究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机制;(3)建立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4)涉足极地地区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四系下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四系下界(Q/N界线)问题是第四系研究中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急论激烈,大概可分为:(1)第四系取消论;(2)Q/N界线在350-300万年;(3)在240万年左右;(4)在150-190万年间;(5)70万年。在中国以M/G界线为Q/N界线的意见已占优势,但国际上仍以170万年为主。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中国的贡献,有必要在中国的黄土地层、河湖相地层中选几个界线层型剖面,以便加强此工作。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信息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社会信息量极为丰富,有“知识爆炸”、“信息海洋”之说。据估计,现在世界上每天产生科技论文上万篇,科技图书上千部,申请专利也达千余件。科技信息的容量每10~15年翻一番。预计到2005年人类知识比现在要翻一番,到2020年人类知识将比现在增加 3~4倍.而到 2050年,今天运用的科技知识可能只占 2050年拥有量的 1%。全世界每天约有近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在传递,并以年递增15%~20%的速度发展。 现代社会不仅信息量极大增长,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有许多信息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97-02   为促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增进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拟于2001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性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会期3天,具体日期和地点将于第三轮会议通知公布。   目前,会议组织者正在征集论文,征文范围主要包括:   (1)近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各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2)近现代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3)科研和教育机构及科学技术体制的演变;   (4)国家的科学技术规划与政策;   (5)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互动;   欢迎一切有兴趣的学者提交论文,参加会议,同时也热诚欢迎大家提供新的选题与建议。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4月15日前,提交论文题目;   4月30日前,发出第二轮通知;   5月15日前,提交论文摘要;   6月3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7月20日,发出第三轮通知。   联系人:张藜;张九辰   地 址:北京市朝内大街137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10   E-mail:moderncn@public2.east.net.cn   Fax:(010)64017637;   电 话:(010)8402762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财富增长历经了几个明显的阶段。“70年代靠体力,80年代靠财力,90年代靠智力。”便是一个大概。而第四阶段则已到了“知识 人才=资本”的年代,一批有知识眼光有商机的人才将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第四代富翁,他们的财富将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计算。  相似文献   

7.
今天,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人类社会正开始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产瞬息万变。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促成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科学家推测,人类的科学知识,从19世纪每50年增长一倍。到20世纪中期每10年增长一倍,再到70年代每五年增长一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扬沙和沙尘暴进行分析,以便得出陕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尘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1961-2000年陕西省97个台站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对比分析,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得出。结果 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3~6月,一般出现在下午和傍晚;扬沙和沙尘暴在陕西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是北多南少,近40年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数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结论 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频数于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芨芨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盐渍环境下芨芨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芨芨草在形态结构上有如下特征:根系发达,外皮层明显,为5-7层扁平且极不规则的细胞,近内皮层处有几层小型的、排列非常整齐的细胞,形成环内皮层带。发育后期,3、4层外皮层细胞壁加厚变为厚壁细胞,环内皮层带的细胞也变为厚壁细胞,属多原型根;茎中表皮下由20-30层排列紧密、形状较小的纤维细胞组成发达的机械组织,维管束3或4轮,中央为发达的髓;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增厚,上表皮有发达的表皮毛,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分化为引长的栅栏组织状,维管束鞘2层,具典型C3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旱涝灾害,每年都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山西省15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4年每个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了SPI指数、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倾向率、EOF和REOF等方法,并且用Arc GIS软件,对近55年来干旱和洪涝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在每个阶段,山西省的旱涝变化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干旱在1960年~1975年,1981年~2001年较为频繁,1976年~1980年没有发生干旱事件,在21世纪以后干旱事件的频率较低.山西省涝灾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最多.但在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基本没有发生洪涝事件,并且在21世纪发生洪涝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比较低.总体来看,旱涝灾害于21世纪后减少.(2)山西省近55年的旱涝灾害总体上向旱的方向发展,SPI12在20世纪60年代波动较大,在其他年代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3)由于旱涝的区域变化不同,山西省被分为3个区域,即: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在分析后得知,3个地区与全省的干旱与洪涝趋势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状况,但是在一些年份3个区域与全省表现出差异.(4)被划分的3个区域的旱涝变率与全省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在20世纪60年代时达到最大,但在21世纪后旱涝变化率整体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背景制造是人类创造产品的过程,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使物质。能量、信息转变为物质产品或知识产品的活动。制造工业是人类物质财富的最大创造者,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19世纪的产业革命是基于熟练劳动(人的经验和技术应用)的。200年来,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生产环境的动态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全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制造业经历新的变革。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市场的动态、多变,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制造生产越来越具有多…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的知识信息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有人统计,公元初,人类所拥有的科学知识量到18世纪才翻了一番,也就是说知识量第一次翻番的时间是1700多年。但是第二次翻番的时间却只用了150年(至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知识量翻番时间只有5年,90年代只有2~3年。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中。面对令人目不暇接的知识信息,每个人好象都站在一条以惊人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涌出信息的生产流水线的终端,使许多人高度紧张,或心神不定和惊慌失措,既惟恐遗漏  相似文献   

13.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关中地区渭南杨刘村、西安肖家村和宝鸡九龙泉3个观测站20世纪50-70年代气温、降水资料和90年代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旱、春夏连旱、秋旱、夏涝、夏秋涝是关中地区主要的旱涝灾害类型;旱灾的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涝灾的发生具有5年左右的周期;50-70年代关中地区涝灾偏多,气温偏低;冬季偏寒常易出现来年夏旱,冬季偏暖常易出现来年夏涝;90年代的旱灾增多,尤以秋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在云南嵩明发现3只梅花鹿用,这是梅花鹿在云南的新记录。云南犀牛化石共12种;近两千年来云南还生活着苏门犀、印度犀及爪哇犀3种,约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消失。20世纪60~70年代,云南有赤颈鹤的分布,80年代消失。绝迹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大量遭猎杀;近2000年来,云南人口增加54倍,使这些动物失去了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曙光已经来临,人类即将踏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回顾20世纪,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有人说,把人类20世纪前的历史叠加起来的成就和本世纪所取得的成就大体上相当。这种说法虽不一定全面,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本世纪人类所取得的进步。在这个世纪里,电话、电视得到普遍应用;汽车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太空和海洋成了人类一展身手的舞台;人类发明了互联网,传统的地域观念正在被打破,地球村正在形成;第一个由人类创造的动物“多莉”的诞生,人类基因的破译,使人类进入了基因时代……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前发展。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专栏文章,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空间遥感与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满足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环境不同尺度和不同层次连续、动态的信息需求的必要手段。海洋光学遥感在实施大范围海面瞬间信息监测、数年至几十年长序列全球海洋数据采集等方面,发挥了常规调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发展了利用测量离水辐射率的原理,用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来实时监测海洋水色环境。80年代以来,我国对该项高技术也十分重视,并有了长足进展。文章回顾我国近20年来海洋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讨论了当前国家在海洋权益、防灾减灾、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等方面的进一步需求;论述了该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导向下的前沿,如:高精度分析和定量化、高频率长序列监测和业务化趋向、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核心技术合成。  相似文献   

17.
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数据融合一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并于80年代发展成一项专门技术。它是人类模仿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结果,类似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复杂问题的综合处理。人类能将各种功能器官(眼、耳、鼻、四肢、皮肤)所探测到的(图像、声音、气味、触觉)与先验知识进行综合,以便对周围的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出估计。数据融合最早用于军  相似文献   

18.
1一般资料男性40人,女性21人。1-10岁:4人;11~20岁:10人;21-30岁:12人;31-40岁:10人;41-50岁:4人;51-60岁:11人;61-70岁:7人;71-80岁:3人。鼻衄可发于任何年龄,本组统计资料,40岁以下36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出血季节1—3月7人;4—6月15人;7-9月17人,10-12月22人。有关鼻衄的发病季节,各地统计有出入。北京春季较高,南京南8—10月稍高,本组统计7-12月发病率最高。3出血部位关于出血部位,一般认为鼻衄90%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本组统计资料与其大致相符。4出血原因关于鼻觑的原因,从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离子浸渍复合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掺杂Fe^3 ,NH4^ ,SO4^2-的TiO2光催化剂粉体,并用XRD.IR.UV-Vis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TiO2干凝胶为母体,依次浸渍Fe^3 ,NH4^ ,SO4^2-的光催化剂粉体Fe^3 /NH4^ /SO4^2-/TiO2(浸)中锐钛矿相近100%,晶粒粒径分布均匀,最小粒径为4nm;与纯TiO2相比,紫外光谱响应红移15nm.以直接耐晒兰为模型反应物,评价了掺杂半导体TiO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规模的捉虫运动大概就是中国五六年代的“灭西害”了。但与本世纪末全世界正在进行的捕捉“千年虫”相比,那捕错了麻雀的运动不过是少不更事的年幼共和国的一场游戏而已。 而这个渗透全球网络的千年虫却是非捉不可的,否则那个精心构建起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就会有很大麻烦。这是过分算计的科学家的失策,他们当初为了节省计算机内存金贵的 空间,竟把四位数的年份缩减了一半。剩下的两位数在本世纪内也算尽心尽力地服侍人类若干年,到了下个世纪关口却出人意料地变了脸,成了顽劣可憎的臭虫,非要逼着人类把他们阔步迈进的新世纪说成是寒寒酸酸的19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